黎國軸

黎國軸

黎國軸是一位有著50年教齡的學者。多年來,在專心搞好教學的同時,黎國軸與時俱進,致力科研,成果纍纍。他是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會員,廣西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百越史研究會會員,廣西歷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會員,廣西民族研究會理事,廣西河池地區民族研究會副會長。屬以黃現璠為宗師的“黃派”六老帥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33年4月生於廣西上思人,壯族。先後畢業於廣西師大歷史系,中央民族學院政治系。1954年7月,黎國軸大學畢業,因成績優異,被分配到廣西師院(今廣西師大)歷史系任教師。1956年,廣西教師進修學院在南寧成立,黎又被調到該校歷史系任教。1958年冬,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到邊遠偏僻的巴馬民族師範進行基層鍛鍊,先當教師,後當校長。此後幾十年時間,廣西師院、廣西師大、廣西教育學院、廣西民族學院等院校多次要調黎去工作,但因河池人才缺乏,黎一直沒有離開巴馬。直到1988年,組織上才把他調到河池地區教育學院工作。

學術生涯

黎國軸教授的科研成果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1981年,他在廣西教育學會代表大會上發表的論文《論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性與教育》,受到前來指導大會的中央教育部顧問林迪生教授的高度讚揚。在《論韋拔群》等著作中,黎教授用大量的史實論證了韋拔群是中國最早開展武裝鬥爭和最早能夠妥善處理民族矛盾和民族問題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之一,論證了韋拔群領導建立的西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得到了全國史學界的廣泛認同。 黎教授傳承導師黃現璠一貫的無奴主張,在廣西壯族歷史的研究中提出“在漢族薪金經濟和先進文化的影響下,壯族社會的發展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階段,而是在原始社會解體後直接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創見觀點,也正在逐漸取得壯族史學界的公認。

黎國軸不僅個人與時俱進搞科研,同時還教育和鼓勵同行們搞科研,如近一年來,他曾先後下到河池職業技術學院、職院附中、河池市第一高中(今河池高中)、市財校、市供銷學校等十多所院校給老師們講課,闡述搞科研和教書育人的密切關係,指導他們寫論文。應邀到廣西師大等院校去做學術報告。所到之處和所作的學術報告,都受到熱烈的歡迎。2000年—2001年,黎國軸在美國講學期間,多次在美國國際大學作學術報告,其中關於《奧爾梅克文明與殷商文明的淵源關係》的學術報告,得到了有關專家和學者的廣泛讚譽。

學術成果

黎國軸認為教育與科研關係密切,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開展科研。因此,他堅持教研結合,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58年8月,他的論文《道威斯計畫的實質與後果》在全國一級刊物《史學月刊》上發表。1965年,他的著作《右江革命史》由廣西人民出版社準備出版(後因“文革”干擾而擱淺)。“文革”後,他的諸多著作陸續問世。至今為止,先後出版了《論韋拔群》等16本書,近300萬字;發表了《鄧小平在河池》等一般文章100多篇,近80萬字。現在還有《壯族寓言故事》等8本書待版。在搞好教學和科研的同時,黎國軸還被中共廣西河池地委(今中共河池市委)聘為中共河池地區(今河池市)組織史資料編纂小組領導成員和編審,負責審查修改出版了《中共廣西河池地區自主史資料》等11本書,約500萬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