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

黎元

黎元是書面用語,意思是百姓。(出自《晉室帝總論》)。古之百姓今之人民也。 指黎民百姓。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烝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基本信息

簡介

黎元黎元
黎元:古之百姓今之人民也。
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等。

備註

唐太宗李世民在《晉室帝總論》中稱“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發展

黎元黎元
亦作“黎玄”。即黎民。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變救》:“救之者,省宮室,去雕文,舉孝弟,恤黎元。”晉·潘岳《關中詩》:“哀此黎元,無罪無辜。”南朝·梁·江淹《為建平王慶江皇后正位章》:“黎玄湊仁,雲祗宅慶。”唐太宗李世民在《晉室帝總論》中稱“天地之大,黎元為本。”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清·顧炎武《日知錄·部刺史》:煩擾刻暴,剝削黎元,為百姓所疾。
幾千年前,在黃河流域集中著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有黃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彼此多年的征戰,最後形成了以黃帝、炎帝族的部落聯盟,共同戰勝了九黎族。因為黃帝族、炎帝族、夷族的聯盟由大約100個氏族構成的,因此統稱“百姓”,而被俘虜的九黎族就稱作“黎民”。在當時,百姓與黎民是奴隸主與奴隸的區別。
到了西周,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與百姓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大階級。
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中的大部分人降為黎民。因此就將黎民與百姓統一稱謂了,隨即誕生了黎元黎庶等稱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