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湯

黃龍湯

黃龍湯同名方劑約有十首,其中《傷寒六書》卷三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大黃12g、芒硝(沖服)9g、枳實9g、厚朴12g、人參6g、當歸9g、桔梗3g、生薑3片、大棗2枚、甘草3g,具有瀉熱通便,益氣養血,回虛逐實,補瀉兼施之功效,主治因邪熱入里與腸中糟粕互結兼誤治損傷氣血所致的陽明腑實兼氣血不足證。是治療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病症屬陽明腑實而兼氣血不足者。

基本信息

組成

大黃12g、芒硝(沖服)9g、枳實9g、厚朴12g、人參6g、當歸9g、桔梗3g、生薑3片、大棗2枚、甘草3g
大黃9g、芒硝6g、枳實9g、厚朴9g、甘草3g、人參6g、當歸9g、生薑3片大棗2枚、桔梗1撮

功效主治

黃龍湯黃龍湯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黃龍湯具有回虛逐實,補瀉兼施,瀉熱通便,益氣養血之功效。主治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症見下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硬痛拒按,身熱口渴,倦怠少氣,譫語,甚或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傷寒熱邪傳里,胃中燥屎結實,而致結熱利證,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譫語發渴,身熱。溫疫應下失下,耽擱失治,或為緩藥羈遲,火邪壅閉,耗氣搏血,精神殆盡,元神將脫,邪火獨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筋惕肉瞤,肢體振戰,目中不了了。

用法用量

水2鍾,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後再加桔梗煎1沸,熱服為度。
前9味水煎後入桔梗煮沸為度,每日1劑,分2次口服。

方義

本證多由邪熱燥屎內結,腑氣不通,氣血不足所致。治療以攻下通便,補氣養血為主。邪熱燥屎內結,腑氣不通,故見大便秘結,脘腹脹滿,腹痛拒按,身熱口渴,舌苔焦黃或焦黑;素體不足,或耗傷氣血,故見神疲少氣,脈虛;邪熱熾盛,內擾神明,故見譫語,甚則循衣摸床,抽空理線。方中大黃、芒硝、枳實、厚朴(大承氣湯)攻下熱結,蕩滌腸熱;當歸、人參益氣補血、扶正祛邪;桔梗開宣肺氣,以助大黃通腑;姜、棗、草補益脾胃。

配伍特點

桔梗與大黃配伍,上宣下通,肺與大腸相表里,欲通胃腸,必先開宣肺氣。九藥合用,既攻下熱結,又補益氣血,使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氣血虛者,去芒硝,加大人參、當歸的用量。

運用

1、本方是治療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的代表方劑。凡臨床上出現以大便秘結,或自利清水、脘腹脹滿、神倦少氣、舌苔焦黃、脈虛等為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2、若熱結里實而氣陰不足較甚者,加生白朮、玄參、麥冬、生地等益氣滋陰之品;年老氣虛者,可去芒硝。
3、使用注意:神識不清的患者不宜口服,應行鼻飼,以防不測。

文獻摘要

1、《溫疫論》:大虛不補,虛何由以回?大實不瀉,邪何由以去?勉用參、地以回虛,承氣以逐實,此補瀉兼施之法也。
2、《張氏醫通》:湯取黃龍命名,專攻中央燥土,上既燥竭,雖三承氣萃集一方,不得參、歸鼓舞胃氣,烏能興雲致雨?或者以為因虛用參,殊不知參在群行劑中,則迅掃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補益之力歟!
3、《傷寒瘟疫條辨》:虛人熱結於里,攻之不行,乃腸胃枯涸之故,故陶氏加參、歸、地於大承氣湯中以助氣血,建背城之功。

歌訣

黃龍湯枳朴硝黃,參歸桔棗共生薑;陽明腑實氣血弱,通便不礙氣血傷。

其他做法

黃龍湯(一)

【來源】《類證·活人書》卷十九。
【組成】柴胡30克黃芩、人參、甘草(炙)各11克
【用法】上藥銼如麻豆大。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主治】妊娠寒熱頭痛,默默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產後傷風,熱人胞宮,寒熱如瘧;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復,餘熱不解。

黃龍湯(二)

【來源】《竹林女科證治》卷一。
【組成】黃耆4.5克(炙)當歸、白芍、白朮(蜜炙)、蒼朮(米泔浸)、陳皮各3克生地黃、甘草(炙)各9克熟地黃15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婦人先由勞役,脾胃虛損,以致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體發熱,大便泄瀉,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黃龍湯(三)

【來源】《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大黃、芒硝各3克枳實、厚朴、人參、當歸各2.4克甘草2克
【用法】以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之,後再加桔梗,煎一沸,熱服。
【功用】清熱瀉下,益氣養血。
【主治】腸胃燥熱,氣血兩虛。下利清水,神昏譫語,腹痛拒按,身熱而渴,神疲少氣,舌苔焦黃或焦黑,脈沉細數者。
【方論】方中以大承氣湯之大黃、芒消、枳實、厚朴蕩滌胃腸實熱,急下存陰;人參、當歸雙補氣血,扶正以助祛邪;桔梗宣肺而通大腸;生薑、大棗、甘草和胃氣而兼調諸藥,共奏抉正攻下之功。
【加減】年老氣血虛者,去芒硝。

黃龍湯(四)

【處方】糞汁(絞,陳久者佳)。
【功能主治】傷寒已6-7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食菌遇毒死。瘟病垂死。
【用法用量】飲數合至1-2升。
【摘錄】《肘後方》卷二

新加黃龍湯

【組成】細生地、生甘草、人參、生地黃、芒硝、玄參、麥冬、當歸、海參、薑汁。
【功用】瀉熱通便,滋陰益氣。
【用量】細生地(15克)、生甘草(6克)、人參(另煎,4.5克)、生大黃(9克)、芒硝(3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當歸(4.5克)、海參(洗,2條)、薑汁(6匙)。
【用法】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朴,沖參汁上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
【主治】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疲少氣,口乾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中藥方劑之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黃末眼藥
黃狗肉丸
黃雌雞餺飥
黃雄漆丸
黃胖散
黃公集聖丸
黃牛膽煎
黃香散
黃牛散
黃牛丸
黃仙餅子
黃蘿飲
黃石膏
黃烏丸
黃真君妙貼散
黃消湯
黃白茵陳湯
黃花蛇散
黃花菜燉豬肉
黃馬散
黃銀散
黃白僵蠶散
黃水散
黃氣膏
黃金丹
黃鐘丸
黃芪建中湯加味
黃疸立效方
黃雪膏
黃柏黑散
黃金頂
黃豆和豬苦膽
黃柏蜜
黃堊丸
黃地膏
黃土稻花湯
黃鼠膏
黃柏皮湯
黃鼎丸
黃精膏
黃雌雞餛飩
黃雌雞炙方
黃蠟拈
黃雞煎丸
黃蜀葵散
黃涼散
黃蛤散
黃金碧玉膏
黃提藥
黃庭丹
黃帝石室紫藥神丸
黃柏升麻湯
黃蕊散
黃瓜蒂散
黃楊頭湯
黃杜圓
黃龍丸
黃柏丸
黃蠟丸
黃昏湯
黃雌雞湯
黃蓉散
黃粉膏
黃粉散
黃丹軟膏
黃礬散
黃風菊花湯
黃石散
黃丹油膏
黃柏蒼朮湯
黃雌雞
黃瓜蔞丸
黃柏紅升散
黃丹五倍子水
黃雷丸
黃狗下頦方
黃荊湯
黃袍散
黃金散
黃蠟膏
黃柏湯
黃甲丸
黃甘散
黃甘丸
黃芽丸
黃柏散
黃紫丹
黃膏
黃雌雞索餅
黃金丸
黃柏膏
黃鶴丹
黃瓜霜
黃雪
黃礬丸
黃雞餛飩
黃蠟灸
黃鋌子
黃柏漿
黃雞羹
黃牙丹
黃柏當歸湯
黃病絳礬丸
黃龍散
黃湯
黃藥針砂丸
黃金霜合劑
黃龍圓
黃羊腎湯
黃龍藤湯
黃香油
黃精芡實湯
黃雌雞肉粥
黃龍道水散
黃良丸
黃藥散
黃精煎
黃柏飲
黃胖藥
黃胖丸
黃精丸
黃米丸
黃皮散
黃白膏
黃白牛車散
黃白散
黃白大丹
黃白丹
黃病鼓脹丸
黃病神丹
黃病丸
黃疸湯
黃疸散
黃疸丸
黃絹湯
黃香膏
黃精粥
黃蘆散
黃明膏
黃明膠散
黃散子
黃散
黃瓜丸
黃環丸
黃玉膏
黃犬肉丸
黃牛腦子酒
黃牛肝散
黃靈藥
黃靈丹
黃汞丸
黃汗吳藍湯
黃水瘡散
黃風膏
黃梅丸
黃栝樓散
黃櫨湯
黃柏飲子
黃精地黃丸
黃柏竹瀝膏
黃柏皮散
黃柏煎丸
黃柏煎
黃柏滋腎丸
黃柏止瀉湯
黃末子
黃僧散
黃雲出毒膏
黃丹膏
黃丹散
黃丹丸
黃丸子
黃帝護命千金丸
黃帝四扇散
黃士湯
黃土湯
黃土散
黃吹藥
黃吹散
黃葉湯
黃卷丸
黃升丹
黃藥子散
黃荊散
黃繭膏
黃英丹
黃芷湯
黃龍髓
黃花散
黃芪雞汁粥
黃芪粥
黃龍膏
黃豆芫荽煎
黃蠟解毒丸
黃蛇散
黃蒸湯
黃葵子散
黃藥酒
黃藥湯
黃藥末
黃雌雞飯
黃雌雞羹
黃雌雞粥
黃雌雞方
黃附丸
黃閣化癖膏
黃金餅
黃金露
黃金霜
黃金膏
黃金湯
黃金化毒湯
黃酥丹
黃酒鮮蝦湯
黃酒蛋黃羹
黃龍湯
黃龍四物湯
黃黑散
黃麻散
黃雞餺飥
黃雞粥
黃雞炙
黃鱔小米粥
黃香餅
黃精酒
黃芪三皮飲
黃氏響聲丸
黃花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