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蓮

黃香蓮

黃香蓮(1954年-),台灣歌仔戲演員,工生行,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副教授。跟陳聰明導演學習歌仔戲表演藝術。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黃香蓮四歲,跟著母親進入小明明的劇團

父親五十三歲過世後,黃香蓮才開始在各地表演,因而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正式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腔身段

演藝經歷

黃香蓮劇照 黃香蓮劇照

1969 年,第一次參加中視電視歌仔戲的演出,在柳青與王金櫻主演的《三笑姻緣》中演出冬香,《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演出銀心

1969 年起,陸續在「中視歌劇團」演出《三笑姻緣》、《節義廉明》與《朱洪武與劉伯溫》等戲

1972 年,轉往「台視聯合歌劇團」演出《七俠五義》、《薛仁貴征東》、《西漢演義》與《萬花樓》等戲

1980 年,在「華視歌劇團」演出《粉妝樓》、《三門街》與《羅通掃北》等戲

1982 年,在「台視歌仔戲團」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與《花月正春風》等戲

1984 年,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釵頭鳳》與《漢宮怨》等戲,成為中視獨當一面的當家小生,並擔任製作人身兼數職

黃香蓮 黃香蓮

曾主持台視的午間節目「金舞台」

曾演出台視八點檔《倚天屠龍記》中殷素素

早期曾和楊麗花到東南亞等地公演歌仔戲與新劇

1990 年,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

1994 年起,陸續推出《鄭元和與李亞仙》、《青天難斷 —陳世美與秦香蓮》、《前世今生蝴蝶夢》與《新寶蓮燈》等精緻歌仔戲

現將重心轉移到現代劇場或外台文化場的演出,也致力於歌仔戲薪傳的教育,並應文建會與各地華僑的邀請,前往海外演出以宣揚歌仔戲文化。

出席活動照 出席活動照

七十三年( 1984)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成為當家小生並擔任製作人。七十九年( 1990 )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致力於薪傳教學與推廣演出。她擔綱幾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的正生。後解散劇團,退出舞台。中國研究院院士吳成文是她的夫婿。2011年,為了慶祝中華民國見過百年,再度復出公演與小咪等資深歌仔戲演員演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2007年01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上午:就教育部宣布計畫成立“國家”歌仔戲團一事探討會舉行

立委洪秀柱以教育部宣布計畫成立“國家”歌仔戲團一事,提出探討。與會的戲曲教授、資深歌仔戲藝人廖瓊枝、黃香蓮、陳鳳桂等民間歌仔戲團,都反對成立“國家”歌仔戲團;立委郭素春更直接反應“不能好看不好用”,獲與會民間業者認同鼓掌叫好。

作品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88絕代雙嬌花無缺
1988《浪子大欽差》 又名《布衣欽差》之《女巡按》夏羽仙
1987俏妞行大運呂若藍
1984孤劍恩仇記司馬妻
1984倚天屠龍記殷素素

電視歌仔戲

台視 楊麗花歌仔戲

1980年

《鄭元和與李亞仙》 飾鄭吉

1981年

《情海斷腸花》 飾 書生 (高清俊)

1982年

《恩怨情天》 飾 紀佳良

1983年04月

《萬花樓》又名《萬花樓與狄青》 飾 潞花王

《大漢春秋》飾演劉徹 《大漢春秋》飾演劉徹

1983年05月

《虎膽義魄》飾 姚世安

1983年09月

《薛仁貴征東》飾周青

1983年11月

《白衣童子》飾 燕長春

1984年05月

《梁山伯與祝英台》飾 四九

1984年06月

《狸貓換太子》 飾 太子/宋仁宗趙禎

1984年11月

《年羹堯新傳》又名《年羹堯與魚翠娘》 飾雍正

黃香蓮 黃香蓮

1984年12月

《花月正春風》又名《正德下江南》 飾李元

中視 黃香蓮歌仔戲

1987年

《金石情》 飾 李孝文

《草莽英雄傳》 飾林國忠

1988年

《漢宮怨》 飾 如意

《江山美人》又名《正德皇帝游江南》 飾 明正德

1989年

《大漢春秋》 飾 漢武帝劉徹

《江南四才子》 飾 唐伯虎

1990年

《釵頭鳳》 飾 陸游

《東漢演義》 飾 漢平帝劉衍、漢光武帝劉秀

《綠珠樓》 飾 石崇

1991年06月

《羅通掃北》 飾 羅通

1992年12月

《大唐風雲錄》又名《秦王李世民》 飾 李世民

1993年

《孟嘗君》 飾田文

《寶貝王爺貴千金》 飾郭欽

1994年

《逍遙公子》 飾 楚雲煙

1996年

《財神闖天關》 飾 方琦

1997年03月

《福氣神爺》 飾 五福神、秦福氣、皇帝

1997年

《臭頭皇帝》 飾朱元璋

1998年

《草鞋狀元郎》 飾李永德

舞台歌仔戲

1994年

《鄭元和與李亞仙》 飾 鄭元和

女巡按劇照 女巡按劇照

1996年

《陳世美與秦香蓮》 飾 陳世美

1997年

《前世今生蝴蝶夢》 飾梁山伯

1998年

《三笑姻緣》又名《唐伯虎點秋香》飾 唐伯虎

《寶蓮燈》 飾 劉諺昌、劉沉香

2001年

《情牽萬里樊江關》 飾薛丁山

《追鳳求凰》

歌仔戲團

黃香蓮 黃香蓮

受邀出席說明政策理念的教育部技職司官員說明,所謂“國家”歌仔戲團,是指在大專院校成立社團,社團成員對外公平公開甄選,成立第一年由教育部補助經費,然後逐年遞減,最後交校務支付經費自給自足;專司學術文化交流等和教育有關的研究與表演。

教育部官員說明完之後,全場包括學校教授、文化工作者,以及民間歌仔戲團代表、甚至是資深歌仔戲藝人,以及出席聆聽意見的多數立委,幾乎全面不看好教育部這項政策,認為民間歌仔戲團發展不錯,且有關學術、文化、藝術交流,民間早已在做,而且做得很好,政府不必再插一腳。

與會者幾一致認為,政府應致力打通民間歌仔戲的發展關節,而非成立“國家”歌仔戲團,否則會發生資源分攤不均、專演“死戲”的“國家”級的歌仔戲團,不能適應“活戲”的民間舞台;甚至連學生在校學歌仔戲,出社會後因為不適應、只能跑龍套、演變成就業率低的情形。

歌仔戲演員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台灣的傳統戲曲,大陸亦稱之為薌劇。雛形為宜蘭地區的落地掃,吸收車鼓陣等元素,慢慢發展成小戲。經曆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及國民政府來台後推行國語運動壓縮、扭曲了表演形式與空間,在歷代藝人的努力傳承下,在台灣本土化運動的推波助瀾下,歌仔戲重新獲得發展的動力。
陳亞蘭| 黃香蓮| 廖瓊枝| 蘭海濱| 孫翠鳳| 蘇燕蓉| 吳茲明| 徐玉香| 楊好| 楊麗花| 楊珍珍| 楊小藝| 楊月霞| 莊海蓉| 鄭婭玲| 江鐵蛋| 康碧根| 戴越興| 林源沂| 邱進財| 鄭若松| 郭琳琿| 葉賜天| 黃藝玲| 肖淑琴| 石藝敏| 潘小紅| 郭志端| 陸逸紅| 洪鎮平| 韓天嵩| 楊江海| 洪彩蓮| 錢天真| 紀招治| 陳瑪玲| 王銀河| 林文祥| 姚九嬰| 陳大禹| 宋占美| 邵江海| 李少樓[薌劇演員]| 張丹[薌劇演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