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面鸚鵡

黃面鸚鵡

黃面鸚鵡,又名黃臉鸚鵡,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族。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和臉頰上方為黃色;胸部、腹部、大腿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多為群體活動。分布衣索比亞。

基本信息

動物簡介

【物種名

稱】黃面鸚鵡
【又 名】 黃臉鸚鵡
黃面鸚鵡黃面鸚鵡

【拉丁學名】 Poicephalus flavifrons
【英文名稱】 Yellow-faced Parrot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

整體概述

身長:28公分(11吋)
亞種:目前有一種已知亞種為Orange-faced Parrots(Poicephalus flavifrons aurantiiceps)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和臉頰上方為黃色;胸部、腹部、大腿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某些母鳥的大腿和翅膀彎曲的地方也帶有黃色的羽毛;背部下方淺綠色;上鳥喙灰棕色,下鳥喙黃灰色,虹膜橘紅色。幼鳥頭頂和臉頰上方為暗橄欖黃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黃面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高地介於1000米到3000米的地區、偏好哈吉尼亞林區(Hagenia forest)【註:哈吉尼亞林區(Hagenia forest)是一種由檜屬植物和野橄欖這類植物所組成的混合型態林區,這種亞高山帶的哈吉尼亞林區(Hagenia forest)大概介於2800米到3000米高的地區,樹木為暗紅色,質地堅硬,很適合作為家具材料,目前這種林木區受到極大的威脅,不斷的被人濫伐,或是當地放火燒地造成樹木嚴重的創傷,大象、水牛等動物也時常剝樹或是將樹推倒,因此哈吉尼亞林區(Hagenia forest)也越來越少。】有時候他們也會在充滿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活動。
黃面鸚鵡平時大多會組成3到8隻左右的小群體,偶爾會多達15隻;平時看起來懶洋洋時常在樹上休憩,叫聲相當吵雜,因此顯而易見;平時常和黑翅愛情鳥(Black-winged Lovebird)一起集結行動;他們一天中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樹上覓食,如果有危險逼近,他們會先安靜下來,然後再大叫著一起飛離;他們每年都會使用相同的樹木築巢,除非樹木被破壞才會在附近尋覓其他合適地點。
食物:黃面鸚鵡主要以種子、水果、漿果、植物嫩芽、穀粒等為食。

地理分布

衣索比亞

繁殖條件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生態不詳,據稱是在3000米以上的高地築巢,由於棲息地以外並沒有任何飼養繁殖記錄,因此這方面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