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誘惑:世界上最保值貨幣秘史

黃金誘惑:世界上最保值貨幣秘史

《黃金誘惑:世界上最保值貨幣秘史》內容簡介:世界上有一種獨一無二的金屬,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競相追逐的對象。數千年來,人們為它築起一座“神殿”,華光四溢的門楣展示著富麗輝煌,掩蓋了多少因它而起的悲歌往事。它激起了人們對權力、財富、榮譽以及不朽的欲望,它成為了貪婪的符號、虛榮的工具。在龐大而錯綜的金融世界裡,它代表的是一種最終極的力量。在古往今來的貨幣戰爭中,它永遠是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它的名字,毫無懸念,正是黃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除了黃金,世界上再沒有別的什麼物品能夠在數千年的時間中受到人們如此的頂禮膜拜。面對黃金,人類的動機徘徊在了理性和痴狂之間,從最崇高的感情到不可告人的荒唐心理,真可謂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由它串起來的一個個歷史段落,其實。正是推動世界金融格局演化的玄機所在。

縱觀當今金融市場,在全球經濟持續動盪的情況下,黃金的需求和價格在持續飆漲,國際金價已連續10年保持了上漲勢頭,迄今為止上揚幅度高達25%,甚至已經突破每盎司1 400美元,其內在背景和推動因素又是什麼?

《黃金誘惑:失去黃金的支撐,世界貨幣體系還能維持多久?》正是以此為出發點,通過對黃金在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和由此引發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力圖讓讀者客觀、全面地看待黃金——這一與人類有著不解之緣的重金屬,正確把握黃金在金融、貨幣體系中的脈絡和走勢,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智慧。

編輯推薦

《黃金誘惑:世界上最保值貨幣秘史》編輯推薦:失去黃金的支撐,世界貨幣體系還能維持多久?美元、英鎊、歐元……誰能取代金銀的崇高地位?黃金的誘惑,永遠是金融世界的終極驅動力……誰讀懂了黃金的秘密,就掌握了金融演進的規律……

黃金投資日漸為時下投資者首選的熱門理財產品。近來,國際金價早已衝破1 400美元/盎司,而通脹預期愈趨明顯,黃金長時間內依然處在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中。尤其是近期,由於房地產遏制政策連續出台,股市前景莫測,許多投資者將投資轉移最安全、最保值的貴金屬、藝術品收藏領域,黃金可謂首當其衝,交易價格一路飆升。這一點,對大多數關注經濟走向的讀者均有強烈的吸引力。

專業書評

“人們的情緒被黃金所左右更甚於愛情的困擾,6000多年來,無數人為它而戰鬥,為它而死亡,為它所欺騙,為它所奴役。”

——英國前首相班傑明·迪士雷利

被譽為“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羅伯特·蒙代爾在上世紀末曾預言:“黃金在21世紀,將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一部分。”當時看來,這是一個大膽且頗具爭議的論斷。但在21世紀初的今天,人們卻驚奇地發現:美元、英鎊、歐元……誰也無法取代金銀的崇高地位。

黃金,是否能夠再次“王者歸來”?

黃金,能夠再次擔當起千白年來的歷史重任,再次成為永恆的“財富庇護者”?

作者簡介

阮崇曉,資深經濟類專欄作家,管理諮詢師,對外經貿大學管理學學士,國際金融與貿易碩士。從事經貿、管理培訓、親子培訓工作多年。曾參與編著多部經管類、親子教育類圖書,如《每天學點管理學》等。另出版有翻譯作品《不一樣的人生》等。

黑龍會

目錄

第一章 冷兵器時代的黃金渴望

如果我們能夠用遠古文明的眼光打量黃金這一從人類發現起就與人類糾纏不清的金屬,一定會產生諸多疑問。黃金是怎樣進入人類視野的?人類對黃金的初次崇拜建立在什麼樣的感情基礎上?為什麼彼此隔絕的不同地域都將黃金奉為財富的象徵?為什麼它一方面激發了人類成就偉大的雄心,一方面卻又誘導出了隱藏在人類內心深處的醜惡靈魂?

從《舊約全書》中猶太人膜拜的金牛犢,到拜占庭帝國用黃金打造出的索菲亞大教堂……透過這些傳說和歷史,我們會發現黃金所具有的不為人知的神秘特性,審視人類身上無時不在的貪慾和無知。

傳說中的金牛犢和黃金約櫃百萬 / 2

古埃及:從黃金面具到金礦地圖的發現 / 7

呂底亞人:第一個學會鑄幣的民族 / 12

波斯大流克:最早也是最真實的金本位 / 18

古羅馬:黃金堆砌而成的龐大帝國 / 23

中國:遲來的黃金“崇拜” / 30

拜占庭帝國:在黃金地段上積累黃金 / 37

第二章 “新大陸”上的黃金掠奪戰

1453年5月29日,對西方基督徒來說是一個恥辱的日子,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僅意味著宗教意義上的失敗,而且預示著歐洲人再也不能從與東方的貿易中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物質。為了雪恥,他們寄託於未知世界。他們希望在穆斯林世界的東端找到盟友夾擊敵人,希望將基督的福音傳播到比穆斯林更廣大的人群,希望能夠發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然而,比這些偉大的光榮夢想更具有吸引力的是他們對黃金持續不斷的欲望。這種欲望像大火一樣燃燒,映襯著人類歷史上最血腥、最慘無人道的征服活動。

開啟地理大發現的時代背景 / 46

哥倫布的“新大陸”:沒有達到目標的目標 / 52

黃金國的消失:科爾特斯和皮薩羅的暴行 / 59

第一桶金的誘惑:德雷克的“劫金”生涯 / 69

金銀大轉移:“揮霍無度”的西班牙 / 77

黃金助推下的“價格革命” / 82

由鋸木廠掀起的淘金狂潮 / 86

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亞的“淘金熱” / 92

第三章 金本位制下的黃金博弈戰

公元前6世紀,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設計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在歷史長河中,從古波斯到馬其頓帝國,從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都有著金幣的歷史。儘管黃金鑄幣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並沒有普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7世紀中葉才被英國打破。英國在世界上的領先從本質上強化了黃金在金融體系中的中心地位,並在19世紀到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駕馭著世界的經濟,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世界經濟格局。

當我們回顧這段“金本位”的歷史時會發現,關係人類生存發展的貨幣體制並非經過人們的刻意設定,而是凸顯著歷史的獨具匠心。

複本位制: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圈 / 110

威廉·朗茲和約翰·洛克的貨幣爭論 / 112

大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的另類貢獻 / 117

英格蘭銀行:第一家私有中央銀行的誕生 / 122

約翰·勞:紙幣和泡沫的製造者 / 127

拯救巴林銀行:金本位制下的通力合作 / 133

金本位的崩潰:一戰和大蕭條的雙重壓力 / 138

第四章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本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權災難,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千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對這場亘古未有的戰爭,愛因斯坦給了最形象的、最中肯的評價:“下一場世界大戰將要用石頭來打仗。”

人類已經愚蠢得試圖將自身炸回到石器時代。在這瘋狂的、血流不止的、滅絕人性的戰爭中,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屍橫遍野,所有的工業、運輸系統在狂轟濫炸中成為了一片廢墟。這個時候,如果問哪個國家從這場戰爭中得到了最多的好處,答案無疑是美國。二戰後,美國開始崛起,並主導了全球的金融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英美之間的折中方案 / 146

特里芬兩難:金價被凍結後的悖論 / 151

黃金總庫:美元踏上貶值之路 / 155

特別提款權:黃金與紙幣的折中方案 / 160

戴高樂對美國“鑄幣權”的抵制 / 163

震撼日本的“尼克森衝擊” / 168

牙買加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倒下 / 173

不羈的美元將走向何處 / 177

第五章 危機下的黃金狙擊戰

在整個商品經濟的歷史長河中,黃金價格隨著形勢變化而波動的事例屢見不鮮。正如英國前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所說:“人們的情緒被黃金所左右更甚於愛情的困擾。6千多年來,無數人為它而戰鬥,為它而死亡,為它所欺騙,為它所奴役。”

當社會政治局勢穩定,經濟健康發展時,黃金或者作為貨幣系統的指揮棒忠實地履行著它的貨幣職能,或者作為一種奢華的商品為人們所追逐。一旦爆發戰爭、政治動亂、經濟危機等重大變故時,黃金或者起到抑制經濟恐慌,穩定政局的作用,或者充當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的角色。所以,黃金素有“亂世英雄”的稱號。

對黃金打壓行動的失敗 / 184

美英對歐元的雙重打擊 / 189

金本位是對沖通脹的不二法寶 / 194

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的幕後手腕 / 198

“廣場協定”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 203

第六章 謀萬事者的黃金戰略

在全球市場化的今天,貨幣已然成為了一個國家盛衰交替的主要徵兆。而貨幣的堅挺要賴以黃金的支撐或監督。當1931年英格蘭銀行宣布停止英鎊的黃金兌換時,大英帝國的雄風已經讓位於昔日的殖民地美利堅。當尼克森1971年單方面宣布關閉黃金視窗時,美利堅的輝煌也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儘管美國通過對黃金的打壓、軍事行動、石油美元等手段極力維持美元的強勢,但仍舊無法挽救頹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中國人都在夢想著人民幣能夠主宰國際貨幣時,黃金戰略必須作為經濟上的一件大事提上議事日程。

近代中國黃金的歷史與現狀 / 210

官民藏金:最保險的金融防火牆 / 214

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展望 / 218

烏托邦式的夢想和現實中的利益 / 222

序言

自從人類認識黃金以來,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金屬就成為了人們競相追逐的對象。

黃金—這兩個字從古至今勾起了人們無數的遐想,其中有傳說,也有史實。它如太陽一般燦爛的光芒所及,無不叫人動心。數千年來,環繞著這兩個字構築起一座神奇的大廈,那華光四溢的門楣儘管展示著富麗輝煌,卻掩蓋不了多少因它而起的悲歌往事。

黃金,更激起了人們對權力、金錢、榮耀、美麗、安定以及不朽的欲望,也成為了貪婪的符號、虛榮的工具,以及貨幣標準的有力約束。總之,除了黃金,世界上再沒有任何金屬能夠在如此久遠的時間中受到人們如此的頂禮膜拜。

歷史上,黃金主要扮演著兩個角色:一個是作為裝飾物以顯示富足和權威;另一個是作為一般等價物充當貨幣工具。

對於前者,埃及的法老們將其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認為黃金能夠確保其在死後仍舊保持榮華富貴;《舊約全書》中的以色列人和耶和華則用黃金鑄造金牛犢或神龕,用以建立信仰或樹立權威;而開啟地理大發現的哥倫布,則期望著能用黃金將自己的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

作為易貨工具,黃金擁有更大的權利。克洛伊索斯鑄造的斯塔特金幣開世界金幣史之先河。從此,黃金作為貨幣工具的重要性不斷得到提升,不論是波斯帝國還是羅馬帝國都將金幣視為維持帝國繁榮的重中之重。

來自美洲的滾滾黃金潮促使歐洲發生了價格革命,並掀翻了古老的經濟傳統。大科學家牛頓在貨幣改革中的一個無意發現隨即將金本位制推向了貨幣的巔峰—金本位制的實行不僅讓大英帝國的米字旗插遍了世界各大洲,還將世界帶進了工業革命的偉大喧囂聲中。

然而,20世紀規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源於華爾街的經濟大蕭條,最終聯手葬送了金本位制,從此,黃金作為貨幣職能的榮耀開始逐漸被侵蝕。當人們的貪慾被紙幣的假象迷惑之際,黃金竟成了現代人口中“野蠻的遺蹟”。

虛妄的人們認為,在不斷發展的貿易和生產中,黃金已經成為了人類創造財富的障礙,是引起通貨緊縮的始作俑者。銀行業的發展,以及更複雜的金融衍生品的誕生,讓他們找到了絕好的藉口,令黃金在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弱,直至被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藉機清除出了美元貨幣體系。

令人意外的是,美元逃脫黃金的監督後並沒有倒下,而是靠著對石油價格的壟斷和鑄幣稅的收入繼續雄霸天下。許多人甚至相信,美元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黏合劑,就像過去的黃金一樣。他們天真地認為,美元統治下的國際貨幣體系之所以如此根深蒂固,不僅是由於戰後美國的一強獨大,更重要的是與美聯儲在貨幣管理中所表現出的非凡的嫻熟技巧有關—在美元最強勢的時候,《紐約時報》甚至刊登出這樣的文章:“當我們擁有格林斯潘時,誰還會需要黃金?”

這種看法無疑是膚淺的。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幽默地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當上帝同格林斯潘同時站在人類面前時,人類是該信任上帝呢,還是該信任格林斯潘和美聯儲?

自從被無節制發行的紙幣誕生以來,黃金在與狂妄的人性對抗中似乎總是處於下風,但懲罰性的報復隨即而來—紙幣泛濫導致的過度投機和貨幣幣值的劇烈動盪讓那些對黃金有所詬病的人們越來越難以自圓其說。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恐慌最終將證明這一點,這場人類經濟史上最大規模的危機爆發後,各國政府都面臨著同樣棘手的問題:由於全球經濟集體陷入危機,各國的GDP很難像過去一樣在貨幣的泡沫中增長,剩下的辦法只能靠增發鈔票來救市。於是,美國推出了天文數字般的救市計畫,僅第一筆出手就高達7000億美元。隨後,歐盟也祭出了2.2萬億歐元的救市計畫。中國也不甘落後,推出了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計畫。

作為國際貨幣中的“大佬”,美元的增發無疑是向其他國家轉嫁危機。由於70%的美元都在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上流通,增發貨幣既可以促使美國經濟復甦,也可以稀釋美國債務。而那些手持大額美國債券的國家,除了無奈地承受痛苦外,並沒有一個萬全之策可以保證自己的財富不縮水。

這樣的過程持續下去,結果會引發“羊群效應”,各國貨幣將爭相貶值。當各國政府舉起“看得見的手”亂舞的時候,“看不見的手”就徹底看不見了。這個時候,黃金作為規避與對沖通脹的首選,就會像“亂世英雄”一樣橫空出世。

2009年9月9日,美國黃金期貨價格一舉突破1000美元關口,創出1008.2美元/盎司的6個月高點;倫敦現貨金盤高漲到每盎司1007.45美元,成功地將“千金頂”踩在腳下。黃金如此受到青睞是受美元走弱和通脹預期的影響,而各國政府在有關刺激經濟政策的“退出”策略上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也讓人們對未來通脹走勢有了更多的擔心,進而放大了黃金投資的避險功能。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於對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憂慮加重,美元走勢持續委靡,美元指數2009年初至今已累計下跌了4.1%。

數據顯示,為刺激美國經濟,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將美國債務提高到了創紀錄的6.78萬億美元,高財政赤字下美國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復甦及增長?美國政府又是否會面臨預期以外的融資風險?懷著這些疑問,人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黃金。

被譽為“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在20世紀末曾預言:“黃金在21世紀,將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一部分。”當時看來,這是一個大膽且頗具爭議性的論斷。但在21世紀還沒有走過十分之一的今天,黃金卻以“王者歸來”之勢再次成為人們競相爭搶的“財富庇護者”。

關於脫離黃金約束的法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很早就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實際上,假如我們有完善的管理機構,國王將擁有和上帝一樣的智慧,法幣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可惜的是,人類永遠也沒有像上帝一樣睿智的頭腦。那些“非上帝們”發行的紙幣不過是國家向人民開具的借條,如果黃金仍舊被“囚禁”,那么,這些借條永遠不會到期。

歷史的作用就是對今天或未來有所幫助,本書將通過對黃金在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由此引發的重大思考和社會事件為線索,力圖讓讀者客觀、冷靜地看待黃金這一與人類有著不解之緣的重金屬,正確把握黃金在未來資本市場中的脈絡和走勢,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智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