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釉攪胎碗

黃釉攪胎碗

黃釉攪胎碗,紋理變化多端,線條猶如行雲流水,製作技法是唐代陶瓷業中的一種新工藝,主要產於河南鞏縣窯口。

基本信息

黃釉攪胎碗黃釉攪胎碗
名稱:黃釉攪胎碗
年代:唐代
材質:陶瓷
收藏: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
注音:huáng yòu jiǎo tāi wǎn

文物鑑賞

此物高4.2、口徑10.4、底徑5.4厘米。攪胎碗敞口外撇,圈足底。此碗是用褐色和白色兩種顏色瓷土相間揉合,經過拉坯成型,施淡黃釉焙燒而成。唯圈足胎色單一。此碗紋理變化多端,線條猶如行雲流水,這是唐代陶瓷業中的一種新工藝,為河南鞏縣窯產品。

文物注釋

瓷土:燒制瓷器用的純淨粘土。本名堊(è)土,也稱陶土、白土、坩子土。今通稱高嶺土,因出於江西景德鎮市的高嶺山得名,為製造瓷器的原料。
(pī):沒有燒過的磚瓦、陶器等:土~。磚~。打~。脫~。
:覆蓋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子。~料。~彩。瓷~。
胎:器物的粗坯:泥~。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