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豐橋

黃豐橋

黃豐橋鎮位於湖南攸縣東部,羅霄山脈中段,酒埠江風景區內。據清同治版《攸縣誌》記載:此地,楊塘陂水,源出廣黃,在出水口處,古時建有一座三拱石板橋,以楓樹多而得名“黃楓橋”,爾後五穀豐登,人們遂稱“黃豐橋”。

經濟概況

農業生產

2005年元月,根據省行政區劃調整,原黃豐橋鎮與原蘭村鄉合併成新的黃豐橋鎮。轄有23個村,1個居 委會,204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為22907人,其中農業人口19667人,非農業人口2240人。2005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13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2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78元,高出全縣人均純收入近1000元。

全鎮總面積160平方公里,耕地17375畝(其中水田13737畝),林地近20萬畝。省道315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來自柏市的攸水流經8個村,匯入酒埠江水庫。境內山上盛產竹木、油茶;地下蘊藏豐富煤、鐵、石灰石,煤炭探明儲量達5億噸。素有“山有搖錢樹,地為聚寶盆”之說。

該鎮以種養為主的傳統農業是黃豐橋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鎮黨委、政府通過制定支農、惠農政策,激發民眾的創業熱情,引導培養種養大戶,建成了五個特色種養基地:

1、廣寒村4000畝楠竹低改和加工基地。堅持“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引進外地老闆投資扶助當地農民。

2、廣志千畝優質水果種植基地。投資10萬元,開發建成了柑、橙、李、桃、棗等多種名優水果種植基地,年創利可達10萬元以上。

3、蘭頭野豬繁殖養殖基地。通過野豬馴養、繁殖二代野豬,目前存欄1000多頭。

4、豐隴6000頭生豬養殖基地。投資達150萬元,興建了大規模豬舍、飼料車間、生活區等,達到年出欄仔豬1500頭,商品豬5000頭。

5、曉曙農業綜合開發基地。投入50萬元,面積達1000畝。

鄉鎮企業

黃豐橋鎮的企業近幾年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產業為主,交通運輸、物流商貿、農林加工、畜牧養殖、文化休閒、旅遊開發等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全鎮共有企業126家,其中煤礦企業114家,石料礦6家,探礦權鐵礦1家。鎮內有黃豐橋水泥廠、東嶽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吉林橋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安興紙業湘東公司、華豐礦業等主要企業。年產值超500萬元的企業達50家。

商貿經濟

商貿流通業空前繁榮。充分發揮黃豐橋鎮在攸縣東部山區地理、交通、經濟上的區位優勢,加強市場建設,最佳化市場環境。建有“乾融賓館”、“東方商廈”、“嘉嘉樂超市”“橋東超市”、“家俱超市”等幾十家大型商業中心,批發零售業加速發展,滿足了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消費需求。

社會事業

全鎮共有學校10所,其中中學1所,完小7所,辦學點2 個。黃豐橋鎮醫院現有職工136人,其中主治醫師12人,有20多個臨床科室,病床100多張。鎮中學和鎮中心完小於2002年通過市級驗收,創建為“市示範性初級中學”和“市示範性中心完小”。中學還被縣綠化委員會授牌為“園林單位”。

民眾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全鎮現有龍燈隊11個,籃球隊8人,秧歌隊、腰鼓隊各3支。每年都開展龍燈、卡拉OK、象棋、書法、秧歌、腰鼓、農民籃球、老年人健身操等比賽活動。每年還舉行一次寶寧寺放生節,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品位。2005年先後舉辦了慶“七一”黨員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賽和“黃豐橋鎮農民文化活動周”等大型民眾性文體活動,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蔣大為應邀參加農民文化周活動。鎮文化服務中心先後被評為“全省百強文化站”和“全省農村百佳業餘劇團”。

村鎮建設

城鎮載體業擴容提質。該鎮實施城鎮帶動戰略,確立了“一個中心鎮(黃豐橋鎮),三個村級鎮(即曉曙、滿江、廣黃)”的城鎮布局。2004年,投資120多萬元,美化、綠化、亮化了鎮區老街。2005年又100餘萬元完善商業大道、農民文化廣場等重點項目的配套工程。鎮區自來水普及率達94%,有線電視普及率達100%,村組水泥路硬化率達90%以上。

旅遊資源

黃豐橋鎮地處酒埠江風景區內,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寶寧寺、天蓬岩、廣寒宮、楊泗廟、聚龍仙、楚興寺、紅軍學堂、小丫嶺瀑布、登峰亭、昭村水上樂園、大豐梯田風光等旅遊景點,正在逐步開發。

所獲榮譽

2005年黃豐橋鎮被國家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鎮”稱號。先後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鎮”、“湖南省百強鎮”、“全省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湖南省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