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茋[黃芪]

黃茋[黃芪]

藥理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質、胺基酸、苦味素、膽鹼、甜菜鹼、葉酸等。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及強心、降壓、利尿、保肝、抑菌等作用。黃芪,又名王孫、百藥棉、箭芪,為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主產于山西、甘肅、黑龍江、內蒙古等地。中醫學認為,黃芪的性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作用。胡適先生曾期望以科學實驗的方法來探討黃芪等中藥的奧秘,今天已變為活生生的現實,越來越多的藥理研究證實祖國醫學有關黃芪的藥效認識是十分正確的。

基本內容

黃茋

藥理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質、胺基酸、苦味素、膽鹼、甜菜鹼、葉酸等。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及強心、降壓、利尿、保肝、抑菌等作用。

性味:味甘,性微溫。

功效:補氣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宜忌: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忌用。陽痿有熱者宜慎用。

黃芪,又名王孫、百藥棉、箭芪,為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主產于山西、甘肅、黑龍江、內蒙古等地。以粗長、表皮皺紋稀少、質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者為優。中醫學認為,黃芪的性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作用。

胡適先生曾期望以科學實驗的方法來探討黃芪等中藥的奧秘,今天已變為活生生的現實,越來越多的藥理研究證實祖國醫學有關黃芪的藥效認識是十分正確的。黃芪確有明顯的強壯作用。灌服黃芪的動物,增重快,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增高,游泳時間延長,尿量增加。黃芪還可降低動脈壓,減慢心率,舒張冠狀動脈,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防治循環衰竭。對實驗性腎炎也有很好的療效,可使腎臟病變減輕,尿中蛋白定量減少。

注意事項

黃芪在中醫臨床上套用十分廣泛。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睏倦,無力,氣短。取黃芪加防風、白朮、甘草、生薑、大棗適量煎服,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覆感冒。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可治盜汗。以黃芪配白朮、防己、生薑、大棗,可治水腫。黃芪與黨參、白朮、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可治脫肛、子宮或內臟下垂。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可治老人或產後便秘,欲便不能。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節、肌肉疼痛。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可治癰疽內膿已成而不破潰。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金、陳皮,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可治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但需要明確的是,脈細數、舌質紅,屬中醫腎陰虛者,不宜服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