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摺疊式鏡台

黃花梨摺疊式鏡台

黃花梨摺疊式鏡台,文物。這件鏡台上層框線內為支架銅鏡的背板,可以放平,或支起約為60度的斜面。背板用攢櫃做成,分界成三層八格。

名 稱: 黃花梨摺疊式鏡台
製造年代: 明
材 料: 黃花梨
規 格: 49×49厘米,支起高60厘米,放平高25.5厘米
介 紹
摺疊式鏡台,又名鏡支,是梳妝用具。明代尚無玻璃鏡,普遍使用銅鏡,鏡子後背有鈕,拴以綬帶,通常掛在支架上。鏡台小巧玲瓏,放在桌上可隨時移動,十分方便,自是家居必備之物。
這件鏡台上層框線內為支架銅鏡的背板,可以放平,或支起約為60度的斜面。背板用攢櫃做成,分界成三層八格。下層正中一格安荷葉式托,可以上下移動,以備支架不同大小的銅鏡。中層方格安角牙,門成四簇雲紋,中心故使空透,系在鏡鈕上的絲條可以從這裡垂到背板的後面。其餘各格裝板雕螭紋。裝板有相當的厚度,且為“處刷槽”,使圖案顯得分外飽滿精神。底箱兩開門,中設抽屜三具,四足內翻與蹄,造型低扁有力。
此黃花梨鏡台色澤文雅,可平放的背板支起時,立即營造了另一個空間。背板上六塊螭紋浮雕的重複使用,加強了裝飾的節奏感,中間透空的雲紋雕飾則虛實相應,符合中國傳統的美學規律。整個鏡支給人以富麗、靈秀、典雅的女性氣息,具有明式典型的風格。市場估價:人民幣140,000元。
鏡支的收藏自成一系,為一些收藏家所珍愛。明及清前期的鏡台主要有三種,即摺疊式,俗稱拍子式,是宋代流行的鏡架演變而來的。圖中這件鏡台即為此式。不僅設計嚴謹,木工雕刻處處精到,看面用材也經過精選,且每塊面板上都有深色花紋,是明式小型家具的精品。宋代鏡架在《靚妝仕女圖》中有見。摺疊式鏡台的保養主要是幾點:首先是支架處結構纖細,容易折損;其次是箱體的對開門之合葉易損壞。這些都是須注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