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聲笑

黃聲笑

黃聲笑 :(1918——1995)男,漢族,湖北宜昌人。中共黨員。歷任碼頭搬運工人,湖北宜昌港裝卸一隊支部書記、第四工會分會主席,宜昌港宣傳部幹事、俱樂部主任,長江航運管理局宣傳部創作室專業作家,武漢市文聯副主席。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著名工人詩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聲笑(原名黃聲孝)(1918-1994),14歲就在碼頭當搬運工。解放後,碼頭工人翻身做了長江主人,他成為宜昌港務局的一名工人。在黨的培養下,他從一個沒文化的最底層勞動者,最終登上了多姿多彩的文學殿堂。1953年,他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第二次赴朝鮮慰問團赴朝慰問。
黃聲笑是詩歌創作的有心人。他一生不斷學習,努力創作。1951年,宜昌市文聯籌委會在碼頭工人中,建立了全市第一個創作組,黃聲笑是其中的主要成員。他身邊常有一個小本子,叫做"萬寶歸宗"。聽到了民眾中的生動語言,或是他自己偶得的佳句,就趕緊記在本子上。一首首詩,就是這樣積累、創作出來的。他多次參加創作學習班,並得到著名作家徐遲的指導和支持。《長江日報》的詩歌編輯稱他是"一口'打'不完油的油井"。
黃聲笑的文化水平低,寫詩碰到有的字寫不出來,他留下空格或用實物的形狀代替。他把心裡想說、想抒發的思想感情,編成勞動號子喊,喊出來就舒暢、高興了。他一邊學文化,讀字典,一邊學寫順口溜、快板詩。"隊伍一到碼頭上,準備工作做到堂。搭好跳板開好路,絆手絆腳一掃光。"慢慢地越編越多,用粉筆寫在躉船、貨艙的甲板上。因為是寫碼頭工人身邊的事,"槓子夥計"們喜歡聽他的朗誦。
黃聲笑是港口文化的傳播者。他的詩歌素材來源於碼頭生活、生產現場,作品大多反映了港口的生產生活。他在裝卸作業過程中創作了一首打油詩《地下滑》:"天上下雨地下滑,踏上跳板水渣渣,扛起米包看地下,拿穩腳步莫打岔。"語言平白樸實,敘事親切實在。

榮譽成就

黃聲笑立足港口,一生寫了幾千首詩歌。1960年,他出席全國第三次文代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從此,黃聲笑的創作生涯達到一個高潮時期。他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詩刊》、《人民文學》等幾十種報刊發表詩歌一千餘首,先後出版了《搭肩一抖貨滿倉》、《搬山擔海跟黨走》、《我親眼看到了毛主席》著有作品集《黃聲笑詩集》,《地下滑》、《歌聲壓住長江浪》,長篇敘事詩《站起來了的長江主人》(第1、2部)等詩集十多部。這些成就使他加入了全國作家協會,當選過武漢市作協副主席,出席過全國民間文藝家大會,全國詩歌創作座談會,第三次、第四次全國文代會,多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個人生活

1986年,黃聲笑從長航局政治部宣傳處創作組退休,從漢口回到了宜昌老家。黃聲笑晚年仍然沒有放下手中的那支筆,仍然不忘當年的號子聲。他還在堅持寫作,寫出不少詩歌草稿。偶爾在《海員文藝》、《三峽文學》和《長江日報》等報刊發表少量詩歌。

1994年12月18日,著名工人詩人黃聲笑與世長辭,享年76歲。據說,黃老去世時,身邊只有家人和親屬;再也沒有了以往那種“追星逐月”的場面了。有人說,“老黃悄悄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寂寞,這樣的悲涼!其實,這也不過是偶然的、表面的現象罷了。黃聲笑永遠不會寂寞,也不會悲涼。宜昌的地域文藝史,無法繞過他;建國後,宜昌的文藝,也無法迴避他。黃聲笑同宜昌的鄢國培一樣,他以他的盛名和不朽的詩作,將永遠活在人世間。
今年是黃老辭世12周年,筆者特撰下此文,以奠祭和告慰九泉之下的黃聲笑同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