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耙

黃粑,四川瀘州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採用香味獨特的植物葉子包裹。

傳說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為了鞏固蜀漢後方,率兵深入西南腹地,在於黔中洞主的一場戰役中,交戰之前,適逢漢軍埋鍋造飯,飯香汁濃之際,有探子來報:敵軍已臨陣,諸葛孔明下令出擊。當時酷暑難耐,火頭軍久等之下,將未及飲用的豆漿連同米飯一併置於鍋內,為保其不餿變,不斷往爐內添加柴火,此役窮追敵軍上百里,待漢軍班師回營,這些食物已蒸煮近兩日,士兵感覺此食物不僅色澤紅潤,讓人垂延欲滴,食慾大開,急而食之。當地百姓好奇,仿此手法製作,“黃耙”這一小吃逐流傳至今,為貴州、四川之特產

簡介

黃粑是西南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主要產地有四川瀘州、貴州清鎮,以前一般是在春節前後進行製作,現在任何時節都有售賣,非常受歡迎。黃耙採用香味獨特的植物葉子包裹,加熱後散發出特殊的香味,令人印象深刻。

製作

瀘州傳統黃粑糯米、飯米和紅糖為主要原料。製作方法是將大米打漿、糯米蒸熟、紅糖加熱化開。打漿的米和糯米通常是按四六的比例來配。打漿的米要先用清水泡漲,用石磨或電動打漿機打成米漿,和上事先蒸熟的糯米、蒸化的紅糖,趁熱調勻,再蓋上蓋子,自然燜發半小時左右,讓米漿和糯米自然融合,等到收汁兒了,就可以揉成坯坨,用葉子包了,拿繩拴好,放在籠屜里旺火蒸熟。現在黃粑的味道進一步細分,在原料中加入桂圓、白糖、臘肉、紅棗等,品種更加豐富。
清鎮傳統黃耙
1.粘米、黃豆、淘洗乾淨,用水浸泡4個小時,磨成米和黃豆的混和漿備用。
2.糯米淘洗乾淨泡4個小時,上鍋蒸至7、8分熟備用。
3.把打好的黃豆和粘米漿和蒸至熟的糯米加上適量的紅糖一起攪拌均勻,拌好以後搓成飯糰,再用竹筍葉或大片的竹葉包起來,外面用繩子捆緊,放進蒸飯用的大木甑里上火蒸煮,十幾二十個小時以上,剝去竹葉就可以食用
冷卻後的黃粑可以蒸、煎、煮後食用。煎之前先切成片,放少許植物油,小火煎熟,味道更香。
現在品種多樣,蜂蜜、冰糖、富油、果脯、五香,鹹鹽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