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米糰子

黃米糰子

黃米糰子,又稱粘豆包,一種源於滿洲的食品,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

黃米糰子

又稱粘豆包,是一種源於滿洲的食品。滿洲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如狩獵等。目前在滿洲地區非常的普遍。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泡上半

黃米糰子黃米糰子
日,然後淘淨沙子,叫“淘米”,之後晾大半乾,磨成面,再用冷水,像做白面饅頭那樣進行“發酵”。待發出酸味,開始用手揉面。這是頭一步。第二步是制餡。將紅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搗成豆沙醬,放入細沙糖,攥成核頭大的餡團,備用。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黃米麵將豆餡團包入裡面,團成豆包狀,放入波羅葉(蘇子葉)的屜中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出鍋。

粘豆包有多種吃法。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圓餅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們冬季里還願啃凍豆包,練其牙齒,吃著玩。再複雜一點,可滾上炒熟的黃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種糊香豆味,叫做“驢打滾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