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三

黃竹三

黃竹三,1938年生,廣東省開平市人。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考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史專業研究生,師從王季思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戲曲,1965年研究生畢業。長期在山西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1980年任講師1986年于山西師範大學破格晉升為教授,1990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兼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黃竹三,曾任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所長、《中華戲曲》主編,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山西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現兼任中國儺戲學研究會顧問、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顧問、《中華戲曲》編委會顧問。1991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普通高等師範學校教師獎二等獎。

出版著作

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主編,17萬字,180多幀圖片。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元雜劇故事新編,獨著,37萬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石君寶戲曲集校注獨著,26萬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國古代小說戲曲選注,參編,本人撰寫10萬字。山西省函授指導委員會,1975年。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參編,本人撰寫10萬字。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0年。

山西省曲沃縣任莊村《扇鼓神譜》調查報告,與王福才、景李虎合著,10萬字,100多幀圖片,台灣《民俗曲藝》出版,1994年。

戲曲文物研究散論,獨著,31萬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六十種曲評註,主編之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全書1394.8萬字。

還魂記評註,《六十種曲評註》之一,獨著,40萬字。

幽閨記評註,《六十種曲評註》之一,與譚源材合著,20萬字,本人撰寫10萬字。

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輯錄,與馮俊傑等合編,共32萬字。中華書局,2003年。

牡丹亭評註,獨著,28萬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

戲曲文物通論,與延保全合作,20萬字,300多幀圖片。將在台灣出版。

發表論文

1.《宋詞的產生、繁榮和特點》,《南方日報》,1963年3月6日。

2.《白樸》,《語文教學通訊》,1978年第4、5期合刊。

3.《偉業摯情比翼飛——學習毛主席為楊開慧所作〈賀新郎〉詞》,《語文教學通訊》,1978年第4、5期合刊。

4.《論元雜劇的封建叛逆形象》,《山西師院學報》,1978年第4期。

5.《毛主席詩詞教學漫談》,《山西教育》,1979年節1期。

6.《論元雜劇的清官形象》,與傅平合著,《山西師院學報》,1979年第1期。

7.《關漢卿和〈竇娥冤〉》,《語文教學通訊》,1979年第4期。

8.《鄭光祖》,《語文教學通訊》,1980年第2期。

9.《〈游黃山記〉的藝術描寫》,《山西教育》,1980年第2期。

10.《元代重要的戲劇家石君寶》,《山西歷史人物傳》,山西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0年。

11.《元初戲劇演出的重要史證——山西新絳元墓戲雕考述》,《山西師院學報》,1981年第 2期,1983年《中國戲劇年鑑》全文轉載。

12.《托物抒懷,謳歌革命——〈井岡翠竹〉賞析》,《山西教育》,1981年第2期。

13.《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談〈散文重要〉的藝術特色》,《國中語文6篇賞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14.《〈促織〉的思想與藝術》,《山西師院學報》,1982年第2期。

15.《元代水滸戲的思想傾向》,《水滸爭鳴》,第2輯,長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

16.《〈紅摟夢〉的愛情描寫》,《山西師院學報》,1983年第3期。

17.《願普天下姻眷皆完聚——〈牆頭馬上〉賞析》,《元雜劇鑑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18.《一曲知己之愛的頌歌——〈連城〉賞析》,《聊齋志異鑑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19.《梧桐雨》,《蒲劇藝術》,1983年第3期。

20.《從北宋舞樓的出現看中國戲曲的發展——山西中南部三通戲劇碑刻考述》,《曲苑》,第1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

21.《〈元明散曲選〉評介》,《山西師大學報》,1985年第2期。

22.《偉大劇作家關漢卿》,《語文報》,1985年1月7日。

23.《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語文報》,1985年1月21月。

24.《元雜劇的本色派作家——石君寶和楊顯之》,《語文報》,1985年3月4日。

25.《元曲中的“白眉”——文采派作家白樸》,《語文報》,1985年3月25日。

26.《“萬花叢中馬神仙”——雜劇名家馬致遠》,《語文報》,1985年4月1日。

27.《別開生面的水滸戲——〈李逵負荊〉和〈雙獻功〉》,《語文報》,1985年4月15日。

28.《悲壯動人的歷史劇〈趙氏孤兒〉》,《語文報》,1985年5月20日。

29.《元代神話戲的雙璧——〈張生煮海〉和〈柳毅傳書〉》,《語文報》,1985年6月3日。

30.《“名聞天下,聲徹閨閣”的鄭光祖》,《語文報》,1985年6月24日。

31.《悲歡離合說“琵琶”》,《語文報》,1985年7月1日。

32.《元代清官戲的傑作——〈陳州糶米〉》,《語文報》,1985年9月9日。

33.《話說“荊、劉、拜、殺”》,《語文報》,1985年10月14日。

34.《建國以來文物考古工作中發現的戲曲史料》,《曲苑》,第2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35.《強烈的愛憎,分明的褒貶——談〈水滸傳〉的婦女形象塑造》,《學海探勝》,山西人

民出版社,1986年。

36.《試論宋金城鄉的戲曲演出》,《中華戲曲》,第1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7.《我國戲曲史料的重大發現——山西潞城明代〈禮節傳簿〉考述》,《中華戲曲》,第2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38.《試論中國古典戲曲的喜劇傳統》,中國喜劇學術討論會論文,1988年。

39.《筆端風雲,囊括千古——談馬少波同志的歷史劇〈關羽之死〉》,《藝術論壇》,1988年第2期,收入《馬少波劇作研究》一書。

40.《構思奇特,情真意切——喬吉[憑欄人]〈金陵道上〉賞析》,《元明散曲鑑賞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41.《試析喬吉[水仙子]〈暮春即事〉的寫景藝術》,《元明散曲鑑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42.《賦得豪情滿太行——讀薛論道[黃鶯兒]〈塞上重陽〉》,《元明散曲鑑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43.《戲曲中的第一個俠妓——關漢卿〈救風塵〉中的趙盼兒》,《文史知識》,1989年第9期,中華書局。

44.《戲曲發展的重要史證——談山西的戲曲文物》,《文史知識》,1989年第12期,中華書局。

45.《試論戲曲產生髮展的多元性》,與景李虎合著,《中華戲曲》第9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收入《西域戲劇與戲劇的發生》一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

46.《俠骨柔情望江亭——評〈望江亭〉》,《中國歷代愛情文學系列賞析辭典》,哈爾濱出版社,1991年。

47.《守堅貞斷髮截耳——評〈斷髮記〉》,《中國歷代愛情文學系列賞析辭典》,哈爾濱出版社,1991年。

48.《從扇鼓儺戲看宗教祭祀在戲曲起源發展上的意義》,與景李虎合著,《中華戲曲》,第11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台灣《民俗曲藝》第82輯,1993年。

49.《戲曲文物的歷史信息價值》,《戲劇藝術》,1992年第2期。收入《亞洲傳統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戲劇出版社,1993年。

50.《儺戲的界定和山西儺戲辨析》,《民族藝術》,1992年第2期。

51.《扇鼓儺戲源流再探》,《中華戲曲》,第13輯,山西古籍出版社,1992年。收入《中國儺》一書,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52.《博大·精深·嚴謹·開拓——王季思先生的學術思想》,《中華戲曲》,第16輯,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53.《山西曲沃任莊〈扇鼓神譜〉調查報告》,台灣《民俗曲藝》,第85輯,1993年。

54.《山西省運城市安邑鎮的喪儀》,與王福才合作,台灣《民俗曲藝》,第86輯,1993年。55.《石君寶研究三題》,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56.《古籍中有關唐宋儺儀的記載》,《中華戲曲》,第18輯,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57.《漫談戲曲文物及其研究價值》,《文史知識》,1996年第4期,中華書局。

58.《論泛戲劇形態》,《文學遺產》,1996年第4期。韓國《中國戲曲》第4輯全文轉載。收入《東方戲劇論文集》,巴蜀書社,1999年3月。

59.《試論“花目連”》,《日中文化研究》,第9號,日本勉誠社,1996年。

60.《山西洪洞縣霍山水神廟及水神廟祭典文碑祭祀演劇考述》,台灣《民俗曲藝》,第109輯,1997年。

61.《山西宗教祭祀戲劇的歷史、類型和特點》,中日戲劇比較研討會論文,1997年。

62.《談隊戲》,中國的祭儀、音樂與戲劇及其社會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1997年。台灣《民俗曲藝》,第115輯,1998年9月。

63.《掌竹·前行·竹竿子·竹崇拜——河北武安固義賽祭‘掌竹’考述》, ’98亞洲民間戲劇、民俗藝能觀摩與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收入《祭禮·儺俗與民間戲劇》一書。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4月。

64.《中國戲劇的起源》,《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5期。

65.《中國戲劇的孕育——泛戲劇形態》(《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1期。

66.《中國戲劇的形成——宋金雜劇(上),(《古典文學知識》,1999 年第2期。

67.《中國戲劇的形成——宋金雜劇(下),(《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3期。

68.《元雜劇的體制結構和表演特點》,《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5期。

69.《儺戲: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宗教祭祀戲劇——記河北武安大型儺戲〈捉黃鬼〉的演出》,台灣《大雅》雜誌,1999年第5期。

70.《戲曲文物的歷史研究價值》,《中國文化報》,1999年10月27日理論版。

71.《西廂記導讀》,《書海引航》,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

72.《從敘述體向代言體過渡的幾種形態》,《藝術百家》,1999年第4期。

73.《元雜劇的作家和作品》,《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6期。

74.《讀蒲劇藝術家十三紅評傳》,《戲友》,1999年增刊,12月15日出版。

75.《我和蒲劇院》,《蒲劇藝術》,1999年第4期。

76.《話說南戲》,《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1期。

77.《以情寫景,借景抒情——讀〈綠色家園〉》,《語文報》,國中版第210期,2000年1月10日。

78.《參軍色與致語考》,《文藝研究》,2000年第2期。

79.《明清戲曲的鼎盛》,《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2期。

80.《明清傳奇的創作》,《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4期。

81.《中國戲曲發展的新階段——地方戲的勃興》,《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6期。

82.《古代宗教祭祀戲劇》,《古典文學知識》2002年第1期。

83.《戲曲史研究的巨擘——紀念周貽白先生》,《山西師大學報》,2000年2期,收入知識出版社《場上案頭一大家》一書,2000年8月。

84.《兩座雄偉的元代戲台》,台灣《大雅》雜誌,2000年第9期。

85.《舞樓尋蹤——記現存最大和最小的元代戲台》,《黃河》,2001第3期。

86.《晉冀宗教祭祀戲劇的類同性》,《戲劇》,2001年第3期。

87.《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及其在戲曲史研究上的意義》,3萬餘字,待發。

88.《鑼鼓雜戲的歷史發展與當前生成狀態》,中山大學中國戲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2004年。

89.《中國古代戲曲演出場所的演變及其文化價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0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90.《祭祀戲劇的流動性演出》,中國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年。

91.《從山西儀式劇的演出形態看中國戲劇的特質》,第七屆中國古代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2007年。

獲獎情況

主編《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1988年獲山西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89年獲全國古籍整理一等獎

主編《六十種曲評註》2002年獲第13屆中國圖書獎。

《論泛戲劇形態》,1996年獲《文學遺產》和廣東中華文化王季思古典文學研究基金優秀論文提名獎,1997年獲山西省教委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2013年1月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