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早衰症

黃瓜早衰症

黃瓜早衰症是指植株生活力不足以技持黃瓜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在黃瓜還未正常成熟時就明顯降低活力,影響產量和品質;黃瓜早衰在1~3月份最為嚴重,常見的早衰症狀主要是葉片變黃,植株萎縮,果實發育遲緩,50厘米下部畸形瓜多;化瓜嚴重,嚴重時可造成植株枯死。

病因

連陰天,由於棚室內的光照不足,光合產物積累少,消耗多,是導致早衰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連陰天期間,植株蒸發量12582農信通網站非常小,除非特別乾旱,最好不要澆水,以免棚內濕度過大,引發漚根等問題。連陰天后,也不適合立即澆水,因為此時正處於植株恢復期,根系活性還比較弱,若過早澆水,會導致根系受害加重,植株出現萎蔫等問題。連陰天結束3-4天后,植株根系等恢復過來再澆水追肥。此時根系較弱,應選擇利於養根促根的海藻酸、甲殼素、腐植酸類肥料,同時可配合全水溶性肥料補充營養,如芳潤、樂吧等,每畝地3-5公斤即可。提醒廣大菜農注意,切忌沖施激素含量較高的劣質膏體肥料,激素雖能促進快速生根,但極易引起植株早衰。

防黃瓜早衰,先治蔓枯病

引起黃瓜早衰而提前拉秧的病害主要是蔓枯病,該病主要在成株期發病,危害黃瓜葉片、莖,有時也危害瓜條。

黃瓜
黃瓜

一、發病症狀
1.葉片被害:多從葉緣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或從葉緣向內呈“v”字形病斑或半圓形大病斑(顯著症狀),直徑可達20~30毫米,淺褐色至黃褐色,晚期易破裂,病葉自下而上枯黃、不脫落,輪紋不明顯,上生許多小黑點。
2.莖部被害:多在基部或節間,初呈油漬狀斑,梭形或橢圓形,稍凹陷,灰白色至暗褐色,分泌出琥珀色流膠質物,乾燥後紅褐色,病部縱裂,表面生有大量小黑點,嚴重時引起蔓枯,病部以上莖、葉萎蔫枯死。維管束不變色。

3.瓜條被害:一般幼瓜期花器被感染,病瓜尾部較細,瓜內淡褐色,軟化呈心腐狀。

二、發病規律:
為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架材或種子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和田間操作傳播,隨種子調運作遠距離傳播。發病適溫18℃~25℃,相對濕度85%以上。雨水多,濕度大,種子帶菌,連作地、低洼地、平畦栽培地,種植過密,保護地不放風或通風不良,施用帶菌有機肥,偏施氮肥,植株徒長等,發病重。
三、防治措施
1.田間管理。與非瓜類蔬菜輪作2~3年,或嫁接栽培。選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肥沃地種植,施足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高畦或半高畦栽培,蓋地膜,雨後及時排水。保護地加強放風降濕。及時清除病葉、病蔓、病瓜。
2.藥劑防治。煙燻:發病前,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傍晚密閉煙燻1個晚上,但不能直接放在黃瓜植株下面,7天1次,連熏4~5次。

噴粉:發病初期,可用6.5%甲霉靈粉塵劑或0.5%滅霉靈粉塵劑,每畝每次噴1公斤,早晚進行,關閉棚室,7天噴1次,連噴3~4次。

噴藥:發病初期,交替噴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6天噴1次,連噴3~4次。

塗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福星乳油100倍液,蘸藥塗抹莖上病斑,然後,全田噴藥防治。

防治措施

相關圖相關圖
(1)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24方,磷酸二銨80公斤,硫酸鉀50公斤,再輔以1000公斤麥糠肥,播種前兩個月內,隨深翻整地分三次施入,並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冬春季節要多次灌水,還要保持較好的土壤通透性。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止水分蒸發。
(2)合理調節光、溫、氣。晴天在太陽初升時拉苫,以利增光;晝夜溫差小,應適當降低夜溫,久陰初晴應嚴格掌握溫度,同時利用通風換氣來補充二氧化碳氣體,排出有害氣體。進入盛瓜期後,每日拉苫前,人工補施二氧化碳兩小時左右。
(3)生長期水肥管理。定植苗齡20~30天澆一次水,到55%的根瓜坐穩後再澆水,隨即噴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保護禾苗茁壯成長;隨後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幼果期、膨大期噴施壯瓜蒂靈強化營養定向輸送量,促進瓜體快速發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進入盛瓜期磷酸二銨加硫酸鉀(或二氫鉀)加新高脂膜適量噴施;結瓜前期一般8天沖施肥水一次,每次不超過30公斤,15天沖施一次。進入3月份後,清水及肥水交替澆施,每畝每次不超過20公斤。每次澆清水時加入微量元素、液肥、激素等,以增強根系酶的活性,同時噴施新高脂膜提高養肥有效成分利用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