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武

黃治武,湛江市政協委員,湛江市工商聯常委。

基本信息

黃治武:
湛江市政協委員
湛江市工商聯常委
湛江市武術協會主席
湛江市霞山區政協常委
湛江市少林武術學校董事長
湛江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協會會長
湛江市一帥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公司董事長
很多人都知道湛江有一所少林武校,她從多年前的300人,發展到今天的2000人。她的領軍人物是一個剛30歲的年青人——黃治武。象他的名字一樣,他曾經在嵩山少林寺求學並留校當總教練,1992年,曾獲得全國散打雷台賽65公斤級冠軍。1996年,他創辦了湛江少林武術學校。為了提高管理學校的水平,從此,他開始治文之路。1997年,他在武漢體育學院校長培訓班學習。2001年,他參加北京大學EMBA工商管理課程學習。他的辦學理念是:把學生培養成文武雙全、德藝雙馨的人才。
少年壯志當治武
一部電影《少林寺》使黃治武走上學武之路,5年的嵩山學藝,5年教學,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十年磨一劍,使他領略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並由此登上了全國冠軍的寶座。
黃治武出身於廉江市的一個農場,他祖輩都是練武之人,父親黃存欽是個老中醫,在當地也是響噹噹的功夫頭,黃氏家族的武功在當地甚至廣西一帶頗有名氣。小治武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因為頑皮好動,小治武常和小夥伴們斗得鼻青臉腫,淳樸善良的父親不敢把黃家祖傳的黃家祖傳的黃家拳教給他。
80年代初,電影《少林寺》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小治武更是情有獨鍾,整天纏著父親要練武,父親開始教他習武,這一練就不可收拾,1985年,小治武再也按捺不住去少林寺學武的衝動,在哥哥的陪同下,千里迢迢來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可是他在少林寺里苦求三天,沒有一個師傅願意收他為徒,理由很簡單,外地人無人推薦,又是小孩子家……兩兄弟噙著淚水走出少林寺。但淚水沒有沖淡他對這片土地的崇拜和期望,更激勵了他的韌勁。
一而再,再而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黃治武的誠心感動了少林寺武僧總教頭:釋德揚法師,得以拜釋德揚法師為師,獲賜法號為釋行武,成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僧。他是在少林寺地區習武的第一個廣東人。
系統化的武術教育與家裡零散的練武有著天壤之別,要求也更嚴格了。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要跑四五公里的山路,接著進行訓練。冬天,在零下10多度的寒風裡也要苦練,腳、手、臉被凍腫得象個饅頭,象刀割一樣疼痛。有些同學受不了跑回去。而黃治武抱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鬥志,持之以恆地承受著多重磨鍊;雖是班裡年紀最小的學生,但無論刀、槍、棍的、劍都是全年級最優秀的。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和堅實的基本功,畢業後被聘為少林寺的武術教練。
1992年,嵩山少林寺瀋陽分校請求派一位德才兼備、能教學又能比賽的人才去該校當教練。黃治武有幸被選上,20齣頭的他來到了“萬里雪飄”的北國遼寧。在這裡,他發揚了少林人吃苦精神,早上冒著呼嘯的寒風和學生一起跑步、扎馬步,苦練武功,在帶好學生的同時,他個人在中國武壇崢露頭角:1992年9月,他獲得遼寧省武術長兵器亞冠,同年11月,在瀋陽—俄羅斯散打對抗賽上,他奪得56公斤級第一名;12月,在廣東汕尾舉行的全國散打擂台賽上,他力壓強手,奪得56公斤級的冠軍。他所教的學生也開始在一些全國性的賽事上獲得好的成績。
以武服人以誠招生
一場表演下來,幾位家長當場要求讓孩子跟黃治武學藝;遭遇風災時,就算再窮,黃治武都要省下錢,每天都要走七八公里給學生賣東西,保證營養供給。
1994年,黃治武揣著一顆赤誠的心回到了故鄉,正醞釀著一個大膽的計畫——辦學,讓中國武術這朵民族奇葩在南粵大地盛開。可是,廣告登出去了,沒有半點回音,東奔西走二個月,竟沒有招到一個學生。他雄心勃勃的辦學熱情被潑了一盆冷水。
財源告馨、名冊空白。怎么辦?黃治武想:武術是中國文化的精粹,想學的孩子大有人在,只是沒人相信我罷了。”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當日,在廉江東升農場,黃治武和幾位少林弟子耍出了十八般武藝:隨著一聲“嗨”的呼嘯,重錘落時,一塊大石條在頭頂上開了花;“喀嚓”掌風過去,一根木樁被擊斷成兩截;刀槍對打,舞得難見身影;這些只有在電影裡才能見到的鏡頭,讓圍觀的人嘆為觀止,一陣陣的驚訝專讚嘆聲過後,幾位家長當場要求讓孩子跟黃治武學藝。幾個小傢伙圍著他喜愛的教練嚷著要學武……。一時間,黃治武在當地名聲大作,鄰縣的“武林中人”也跑來跟他學武。學生很快收了100多人。
創業邁開了第一步,可更為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面。
1995年10月18日,黃治武辦起了嵩山少林寺廉江分校,親任校長,學生收費低,他借債辦學;宿舍不夠,他與幾個教練及多個學生同住在一個大房間。1996年,在湛江市體委和市教委的支持下,輾轉到湛江市三嶺山,正式創辦湛江少林武術學校。不到8個月,湛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強颱風把學樣夷為平地:房頂被掀翻,圍牆被吹倒,水電供應中斷,食品供應緊張。住在校門外的一位老大媽告訴記者:“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見他騎著腳踏車、有時走路上街去給學生買東西,每天他都要走七八公里。”黃治武告訴記者:“那是為了省錢,捨不得花錢坐車,自已艱苦一點,但一定要保證學生的營養供給!”
黃治武與學生在一起與天斗,黃治武苦樂俱全。這一年,他的學校在教學和訓練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的學生在湛江市全年度武術比賽中幾乎包攬了所有項目的前三名,學生人數也發展到了300多人,25歲的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已的能力,令同行們刮目相看。
黃治武,用他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意志,擂響了粵西武苑沉寂已久的戰鼓。
辦學初成規模
1997年他進入了武漢體育學院校長培訓班學習,已開始從一個“武者”,轉向“文者”,2000年,黃治武也被授予“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工作者”
征棹不停,風帆又鼓!黃治武創業作風與他的武術招數一樣:乘勢而上!
1997年,他花65萬元在山清水秀的湛江森林公園旁,租下了茂名管道公司4.6萬平方米的職工宿舍區與教學區,不算高檔但十分開闊。從此,學校有了穩定的學習與練武的環境,各項工作開始步入正規化的軌道。學校環境變了,學生日益增多,又比原來翻了一番。黃治武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與管理上,從一個“武者”,轉向“文者”——學校的管理者。
他說:“其實,做一個管理者比一個練武者更需要智慧與膽識。”為了提高自身素質。1997年他進入了武漢體育學院校長培訓班學習。在這個全新的課題面前,他又使出了他本來的韌勁,聽教授講課 ,啃深奧的書本,向同學們學習。4年下來,他獲得了人生的另一次飛躍——拿到了畢業證書。
學習使人進步。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在黃治武工作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尊重人才,任人惟賢,制度規範,嚴格管理;在他的身上也在潛移默化:錚錚鐵骨的外表多了幾份儒雅,辦學理念開始與世界同步,他開始引進CIS管理系統和ISO9000質量訂證體系,因材施教,讓學生100%滿意; 實施自助餐制度,使學生在強悍中多一份文明、節儉與愛心。學校的學生人數也從幾百人再躍到1500人,教學質量進入了質的飛躍。他的學生也開始沖向全國走向世界:從1997年到2003年間,學生在參加市、省、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得了近200枚獎牌。1998年,學校應戰加拿大國際武術邀請賽,奪得七枚金牌;學校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奪得傳統兵器第一名,同年,學校被評為“廣東省先進武術館校”,黃治武也被為湛江市社會辦學先進個人;1999年,學校又一次參加全國少林武術比賽,奪得五項第一名,一項第二名,關勝同學還代表該校參加“亞洲表少年武術錦標賽”奪得南拳冠軍。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聯合授予黃治武為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工作者,同時授予學校為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陳文亮同學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少年武術錦標賽”上獲南拳冠軍;同年,該校在參加廣東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有十二名同學獲獎,奪得兩銀三銅的好成績。2002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十大武術名校。2003年春,學校邀出席香港國際首屆武術邀請賽,奪得14枚金牌和3枚銀牌、6枚銅牌。
起步與世界同步
2001年,他進入了北京大學就讀EMBA經濟管理課程,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指導新校園建設與管理向國際化靠攏。
功成了,名就了,黃治武站得更高了,他的世界更廣闊了,他的事業也在進一步地擴大。
為了與世界同步,黃治武不斷地充實自已。2001年,他進入了北京大學EMBA就讀經濟管理課程。與來自全國的學者、國企老總、民營總裁一起學習。他的眼光也更開闊了。今年初,原校址租期臨近,他在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利用附近16萬平方米的山地,建起了一幢6層的教學樓,5幢學生宿舍和一幢教師宿舍,一個標準的田徑場訓練館和飯堂。記者日前到該校新址看到,這裡的起步確實與世界同步。園林式的校園,正在鋪設的朔膠跑道。學校配備了可以供學生隨時飲用的直飲水,正在安裝的可視電視即將上網,讓家長在遠在萬里之外的家裡,也能看到自已的孩子學習和生活的一舉一動。等待。
治武生膽,治文養識。黃治武,這個剛到30歲的年輕人,以過人的膽識,繪就了他而立之年的藍圖。而這一切,黃治武說,這僅僅是開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