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

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是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下屬單位,1978年5月水利電力部以(78)水電環字第7號文批覆成立“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為正處級公益性事業單位。 批覆檔案中對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規定的主要任務是:結合黃河水源保護開展科學研究,解決水源保護中的重大技術問題。 1984年,經部批准“黃河水源保護辦公室”更名為“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也隨之更名為“黃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並一直沿用至今。

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是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下屬單位,1978年5月水利電力部以(78)水電環字第7號文批覆成立“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為正處級公益性事業單位。批覆檔案中對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規定的主要任務是:結合黃河水源保護開展科學研究,解決水源保護中的重大技術問題。1984年,經部批准“黃河水源保護辦公室”更名為“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黃河水源保護科學研究所”也隨之更名為“黃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並一直沿用至今。
該所成立後,在黃河污染源普查、污染防治規劃、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水質監測技術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研究工作,給黃河水資源保護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也為黃河、長江之外的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鑑。1980年以後,另五大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的水資源保護科研所也相繼被批覆成立。
該所現階段的主要職責是:開展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和套用研究;承擔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保護規劃、法規規章的研究和編制;承擔濕地和水生態保護領域、水功能區劃和污染物總量控制、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污水資源化、水環境監測技術、水體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及水質預警預報等研究工作,以解決黃河水資源保護工作實踐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
同時該所還承擔黃河流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黃河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取水許可水質管理中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專題研究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環境監理、環境驗收等工作,組織、協調流域水資源保護行業科研和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先進技術和創新成果的套用與推廣,並面向社會承擔相應環評、清潔生產、環境工程等技術服務。
該所目前擁有的各類資質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資質證書、水資源論證甲級資質證書、廢水與固廢處理及配套建築工程設計證書、河南省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資質證書、河南省清潔生產審核機構資質證書。
機構設定:辦公室、規劃室、生態環境研究室、水資源論證室、水環境研究室、清潔生產研究室、環境評價研究室。現有人員82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3人),在職人員中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1人,初級職稱5人,其他輔助人員6人。人員年齡結構:35歲以下33人,36—45歲13人,46—59歲1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