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水質分析與污染治理對策研究

黃河上游水質分析與污染治理對策研究

《黃河上游水質分析與污染治理對策研究》的作者有任珺、王剛,出版社是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ISBN是9787802097896,出版時間是2008-09-01,版次是1版,頁數是287頁,裝幀是平裝,開本是大32開。

圖書信息

作 者: 任珺王剛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ISBN:9787802097896出版時間:2008-09-01版 次:1頁 數:287裝 幀:平裝開 本:大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內容簡介

《黃河上游水質分析與污染治理對策研究》主要對黃河上游流域的水環境、水質特徵進行分析,同時分析了黃河上游的水資源的污染現狀,根據黃河上游自然、社會、環境特點,借鑑國內外對水污染控制的經驗,提出黃河上游水資源污染治理的對策和建議,為黃河上游流域的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黃河上游水質分析與污染治理對策研究》編寫風格獨特、取材新穎;文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每個部分都列出要點、相關主題。
《黃河上游水質分析與污染治理對策研究》可供高等院校市政工程、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廣大師生以及相關專業的科研院所、工程設計單位及其他各類從事水處理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作者簡介

任珺,1968年12月生於新疆克拉瑪依市小拐鎮。1992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學士);1995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碩士);200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在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工作,任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副院長、環境生態研究所所長。一直從事環境生態學和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已出版專著兩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有9篇被SCI收錄。
王剛,1975年2月生於甘肅省蘭州市。1995年6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機電專業);2005年6月畢業於蘭州交通大學(給水與排水工程專業):2005年7月至今,在蘭州交通大學攻讀環境工程專業工程學碩士;現任甘肅金橋水科技集團總經理。
2006年榮獲第五屆“甘肅省青年科技獎”;2007年入選蘭州市“151人才工程”;2008年入選第五批“蘭州市拔尖人才”。
王剛主持和參加了多項科研項目.擁有13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和17項科技成果,其中1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
·查看全部>>

目錄

1 黃河中上游的水環境特徵
1.1 黃河基本情況
1.2 黃河自然地理環境
1.3 黃河流域概況
1.4 黃河中上游生物資源
1.5 黃河中上游的河流分段
1.5.1 黃河上游分界情況
1.5.2 黃河中游分界情況
1.6 水資源短缺
2 黃河中上游的水質特徵
2.1 黃河中上游水污染現狀
2.1.1 黃河中上游污染源概況
2.1.2 黃河中上游水質污染現狀
2.1.3 黃河中上游地下水局部的污染狀況
2.1.4 黃河中上游流域水質現狀
2.2 黃河中上游重點河段及蘭州段污染物的特徵分析
2.3 造成黃河中上游水污染的原因
3 黃河上游泥沙量與流量的關係
3.1 黃河上游泥沙的分布特徵
3.1.1 黃河上游沙量的年際變化
3.1.2 黃河上游沙量的年內分配
3.2 黃河上游泥沙的組成特徵
3.2.1 黃河上游泥沙的礦物成分
3.2.2 黃河上游泥沙的顆粒徑級分配
3.3 黃河上游泥沙與流量的數學模型建立
3.3.1 黃河上游泥沙與流量的數學模型建立
3.3.2 黃河上游泥沙與流量的數學模型檢驗
3.4 黃河上游四個站點含沙量與流量關係
3.4.1 黃河上游四個站點水資源特點
3.4.2 黃河上游四站點含沙量與流量的頻度分析
4 黃河上游水質周變化特徵的研究
4.1 黃河流域水質變化趨勢
4.2 黃河上游水質污染成因分析
4.2.1 水體污染物總量增多
4.2.2 水量偏枯
4.3 黃河蘭州段的水質分析
4.3.1 黃河蘭州段主要污染源及其特徵
4.3.2 黃河蘭州段水質變化頻度分析
4.4 黃河寧夏段水質分析
4.4.1 黃河寧夏段水質污染狀況
4.4.2 黃河寧夏段水質變化頻度分析
4.5 黃河上游水質結果分析
4.6 黃河上游水質治理對策
4.6.1 做好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
4.6.2 推廣環保型農業技術
4.6.3 節約用水
4.6.4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水資源意識
5 黃河上游地表水水質綜合評價的AHP模型研究
5.1 AHP模型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5.1.1 AHP模型的基本步驟
……
6 黃河上游蘭州段包蘭橋站主要水質的月變化模型研究
7 黃河上游蘭州包蘭橋站主要水質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8 黃河上游蘭州段包蘭橋站水質月變化的聚類分析
9 黃河上游蘭州包蘭橋站水質綜合評價
10 黃河上游蘭州段新城橋站水質周變化研究
11 黃河上游蘭州段新城橋站水質周變化的聚類分析
12 黃河上游蘭州段主要水質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13 黃河上游蘭州段主要水質指標變化的研究
14 黃河上游蘭州段水質指標的聚類分析
15 黃河上游蘭州段水質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16 黃河上游蘭州段排污口的空間分析與水質分析
17 黃河上游蘭州段水質的綜合評價模型研究
18 黃河上游蘭州段水質的綜合水質標識指數法評價研究
19 黃河上游蘭州段的水環境健康的綜合評價
20 黃河上游甘肅段污水資源化及生態產業開發對策研究
21 黃河上游水污染防治對策與策略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黃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自治區),呈“幾”字形。黃河全長5464-3km,流域面積752443kmz,沿途匯集了30多條主要支流。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是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的最大供水水源,承擔著占全國15%的耕地面積和12%的人口以及中原油田、勝利油田、準格爾煤田等眾多工礦企業的供水任務,並承擔著流域內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近年來,黃河水污染現象日趨嚴重,已成為黃河流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引起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隨著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黃河水資源利用率越來越高,河道內水量銳減,加上大量廢污水的輸入,使得黃河水環境承載能力大幅度下降,水質嚴重惡化。水利部組織有關專家將黃河幹流20世紀80年代初至2004年年末的水質監測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20世紀90年代末,58.1%的幹流長度未達到III類水標準;2004年年末,黃河幹流水質未達到類標準的河長已經占70.5%,其中劣V類水質河長占7.4%。
到目前為止,在關於黃河水質的研究中,除發表於國內外雜誌的眾多論文外,並沒有一本針對黃河上游蘭州段水質分析與評價的專著。藉完成甘肅省節水治污行業技術中心的技術攻關課題之契機,大量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並結合部分研究成果一併予以整理,編撰成此書,希望對同行們的研究和工程實踐能有所裨益,若能如此,作者將感到無比欣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