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屬低山丘陵地貌,地勢西北、東南高,中部低,地形差異大,在溫泉度假區平均海拔300M,百丈際瀑布所在地海拔400M。黃楮林保護區內溪流屬贛江水系,瀑布多,規模大,有著名的百丈壁瀑布,阿公潭。百丈壁瀑布落差百餘米,阿公潭瀑布從筆直的峭壁直下三四十米,氣勢浩大。景區的溫泉休閒中心,原始森林登山區,星級度假酒店已初具規模;二期建設還將開發峽穀皮筏漂流,野營拓展基地,農林果園旅遊基地等眾多項目。

景區簡介

黃楮林山道黃楮林山道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景點位於福建省閩清縣西南部,雄江鎮境內,景區面積約2.6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約3500畝。區內有大面積黃楮樹,學名為青岡櫟,其木質堅硬,紋理細密均勻,呈自然紅色,為珍稀樹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該樹種分布地域窄,如此大面積的純種自然林區為世界稀有。因黃楮林原始茂密;棲息了眾多的野生動物。

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黑麂,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山麂、白鷳、虎紋蛙、紅腹錦雞、白腹錦雞、大莽、彌猴、鷹、野山羊及野豬等。林內還生長著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紅豆杉、三尖杉,二級保護植物杪欏以及多種珍稀蕨類和蘭科植物。景區內蘊藏的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有著名的大雄溪峽谷、百丈壁瀑布群、阿公潭瀑布。

其中百丈壁瀑布落差百餘米,飛瀑上為直流,下化為霧花,迷朦飄逸,若夢若幻。阿公潭瀑布水流集中,從筆直的峭壁直下三四十米,涌雪挾雷,氣勢浩大,蔚為壯觀。

黃楮林保護區在閩清縣西北雄江鄉梅洋村和湯下村毗鄰地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18°40′,北緯26°18′,總面積232.4公頃,其中國有林占61.45%。保護區建於1985年。

保護區海拔100~595米,地勢起伏較大,自然條件複雜。年均溫17.5℃,年降雨量1570毫米,土壤為紅壤。

保護區內黃楮林面積216公頃,林木總蓄積量為7050立方米。林中主要伴生米櫧、楓香。黃楮又名福建青岡櫟,是本省稀有珍貴的樹種之一,其木材是造船、建築、橋樑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本省較集中成片的黃楮林極為少見,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發展和研究黃楮林的物種基因,具有很高價值。

景區特色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地處福建省閩清縣西北部,位於水口電廠大壩上游,區內黃楮林分布均勻,集中成片,是當今“世界稀有,中華之最”的特有植物黃楮保護區。黃楮,學名為福建青岡,樹幹通直,木質堅硬,紋理細密,具有很高的價值。生態旅遊區位於雄江鎮境內,316國道,距閩清縣城關約20公里,離福州市區約80公里。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屬低山丘陵地貌,地勢西北、東南高,中部低,地形差異大,在溫泉度假區平均海拔300M,百丈際瀑布所在地海拔400M。黃楮林保護區內溪流屬贛江水系,瀑布多,規模大,有著名的百丈壁瀑布,阿公潭。百丈壁瀑布落差百餘米,阿公潭瀑布從筆直的峭壁直下三四十米,氣勢浩大。區內有一處溫泉——碳酸氫鈉。人稱該泉為“美人湯”水溫52度,水質好,出水量大,具有很好的藥效,美容、潤膚、軟化角質、還可中和胃酸,長久還可治療慢性胃炎等。

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台灣蘇鐵,水松等品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閩楠、福建柏、鵝掌楸、花櫚木、石梓、禿杉、金毛狗,半楓荷、紅椿、刺桫欏等。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黃腹角雉、白鶴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雕、白腹啄木鳥、山羊、白枕鶴、穿山甲、白鷳、勺雞等8種。溫泉口小溪黃楮林自然保護區地處福州市閩清縣西北部、華東最大的水電站--水口電廠大壩上游,區內黃楮林分布均勻,集中成片,是當今世界稀有、中國最大的特有植物黃楮林保護區。黃楮林溫泉有3個露天泉眼,匯成了日出水量800噸的泉源,開闢出大小18個純天然露天溫泉浴池。這些浴池分布在山坳兩側,在“中國溫泉第一溪”百米溪流的上端,以棧橋、石級為“脈絡”,四處通達。它們中有的呈梯田,或梅花狀散落在半山坡上;有的以天然的石窟為浴池,藏於濃陰之中;有的池子則別出心裁建在乾涸的瀑布之下。黃楮林溫泉富含碳酸氫鈉,被譽為“美人湯”,水溫52℃,出水量大,具有美容、潤膚、軟化角質等功效。

景區擁有“世界稀有、中華之最”的黃楮林1萬多公頃,其核心面積就達3500畝。世界稀有的黃楮林學名為青岡木,其木質堅硬、紋理細密,該樹種分布地域窄小,如此大面積純種珍貴黃楮林保護林區為世界稀有。黃楮林景區原始茂密,棲息了眾多的野生動物,有大蟒蛇、野山羊、穿山甲、野豬、山麂、白鷳、鷹等,同時林區內還生長著杪欏、南方紅豆杉等珍稀野生植物,散布在溫泉景區的雄江兩岸。

主要景點

黃楮林溫泉景區黃楮林溫泉景區

黃楮林溫泉景區素有“中國溫泉第一溪”之稱,是以溫泉旅遊為主題,從事溫泉養身、原始森林登山旅遊、酒店會務接待、療休養等休閒服務。

景區位於福州市閩清縣雄江鎮,316國道旁,離福州市區約88KM。由原是森林登山區、露天休閒溫泉和星級度假酒店三部分組成。

景區屬於低陵地貌,地形差異大,溝谷縱橫,周圍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平均海拔300米。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7℃,降水量充沛,年均相對濕度83%;特點主要表現為四季溫涼濕潤,夏季溫度均比縣城低5℃,是避暑消夏的好去處。景區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衫,台灣蘇鐵,水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閩楠,福建柏,鵝掌楸,花櫚木,金毛狗,紅春,刺沙羅等。區內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雕山羊,穿山甲,白鷳等。原始森林登山景區飛瀑流泉,碧翠嫣然,山峰忽隱忽現,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壯觀的阿公潭,百丈飛瀑讓你流連忘返。黃楮林溫泉

露天休閒溫泉以青龍峽谷底部的天池為中心,藉助天然的地勢,從四周山腰到谷底,星羅棋布,錯落有致。置身天然露天溫泉,躺在大自然的懷抱,如進入世外桃源。溫泉常年水溫52℃,屬稀有碳酸泉,水質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對心血管病,痛風,關節炎,皮膚病,神經炎,痔瘡等具有很好的療效。

景區現建有1千平米的大型停車場,星級標準客房60間,中小型會議室各1個,餐廳可同時容納300人就餐,富麗堂皇的休閒中心擁有300平米的休息大廳,各類包廂23個,溫泉區內有雅致的茶餐廳,現代化的標準游泳池,延溪而建生態露天溫泉池30多個。

景區的溫泉休閒中心,原始森林登山區,星級度假酒店已初具規模;二期建設還將開發峽穀皮筏漂流,野營拓展基地,農林果園旅遊基地等眾多項目。

黃楮林溫泉景區具有完整的旅遊基礎設施,融合休閒養生,溫泉理療,科普教育,森林游息,野外拓展,會議商務等多項生態休閒旅遊於一體,是生態觀光的勝地,避暑休閒的“清涼世界”,科考實習的國家級基地,休閒養生的淨土,黃楮林溫泉景區有如鑲嵌在華東大地的一顆明珠。

自然資源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天然溫泉是黃楮林景區最有特色的自然風景資源。據測定:溫泉水溫為52℃,出水量大,日涌量達800噸,水質好,無色無味,溫泉水富含碳酸氫鈉,溫泉水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人稱“美人湯”。

據了解,當地村民們常用溫泉洗浴,健康長壽老人多。近年來,景區開拓者以人為本,套用科學方法,充分利用溫泉、溪谷天然景觀資源,朔溪而上巧妙地創造了天池(溫泉)十八景,包括溫泉旅遊池、溫泉浴、溫泉按摩等保健養生項目。

同時,利用這裡的森林、溪流飛瀑和人文景觀,構築森林、溫泉、飛瀑之旅,為人們休閒養生、游賞觀光、登山拓展等提供理想景區。黃楮林溫泉景區對外交通便捷。進入景區公路在雄江與閩江交匯處與316國道連線。距福州市區90公里,距閩清縣城37公里。現有班車直達景區。是旅遊觀光、養生保健、休閒避暑的理想勝地,慕名前往的遊客絡繹不絕。

與南少林

南少林南少林

南少林位於現在的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區,離市區僅17公里。 從莆田長途汽車站出發可以乘坐“莆田-梧塘”的車至西天尾。在那邊就有直達林山南少林的車了。目前這樣坐車最方便。 自駕游的話,要懂得在324國道A處向北拐。此處離莆田城區4公里左右,有那有個南少林的大山門,很好辨認。當地人叫該處為“少林路口”。

景點簡介:

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莆田縣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

唐太宗貞觀年間,嵩山少林寺僧南下,不遠千里來到九蓮山,住錫在林泉院。此後,林泉院易名林山少林寺。北宋時,寺廟更加興旺,僧人500多名,武風極盛, 因為規模宏大(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形成南少林拳,與北少林的腿功一起譽稱“北腿南拳”。南宋時,寺院仍保留興旺趨勢。劉克莊也盛讚“邑之嵩山少林”。

林泉院毀於清初。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王朝深為忌恨,遣兵焚毀,南少林寺從此湮沒於歷史煙塵之中。現在南少林寺遺址一帶僅存一些附屬寺院,如資福寺、紅花亭等。1986年至1988年,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

1998年,南少林寺重建落成。2006年12月,南少林寺正式接納廣化寺方丈管理,成為兩寺院共同統一體制。由中國佛教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南少林寺”寺名。

南少林寺的建築群依山就勢,座東向西,以護寺河、趙朴初題寫的“南少林寺”牌坊、“入三摩地”的山門、蓮花池、天王殿、大雄寶殿等組成中軸線,兩側有寬敞的石階與通道,自下而上通往各處;左翼為偏門、鐘樓、伽藍殿及廊廡等,右翼為偏門、鼓樓、祖師殿及廊廡等,還有齋堂與僧舍等,縱深500米,橫寬200米,占地面積十萬平方米。護寺河如玉帶纏腰環繞其前,通三橋經牌坊進殿堂。天王殿寬21米,深18米,高15米,祀彌勒佛,背向為韋陀,兩側為四大金剛。大雄寶殿寬26米,深23米,高17米,祀三清佛,兩側為十八羅漢。寺內油漆一新,佛像鎏金溢彩。各殿前均有寬闊的石埕,奇花異草點綴其間。 其建築群規模宏偉,布局勻稱,主次分明,古樸大方,保留著唐、宋時代的建築風格。

南少林與南拳

南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一大類拳種的總稱。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

關於南拳的起源,從前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福建有一座少林寺,為嵩山少林的分支,人稱“南少林寺”,寺中僧人世人習武。康熙年間,西魯國來犯,無人可敵,福建少林寺僧人請纓出征,大破西魯國,班師凱鏇。不久,有奸人進讒,清廷派兵圍剿福建少林寺,將該寺焚毀,寺中僅有五僧幸免於難。這五位僧人四處尋訪英雄豪傑,創立了洪門(天地會),立誓“反清復明”。福建、廣東、湖北一帶的南拳都由這五位僧人傳出,因此尊他們為南拳“五祖”。

事實上,清代康熙年間根本沒有什麼西魯國,更沒有來犯這事,當然也不會有南少林寺僧人為國出征的壯舉。這是洪門中人社撰的故事。但南少林寺在南拳拳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經產生過重要作用是無需置疑的。福建民風強悍,特別是閩南一帶,素以悍勇好鬥著稱,其聚眾械鬥之風名聞全國。福建地區的武功,早在明代中期就已嶄露頭角。

相關景點

白雲山白雲山

白雲山

位於戴雲山脈前段,海拔1300米,山頂終年白雲如紗,山中古木參天,松柏森森。千年古剎白雲寺建於宋仁宋年代,寺內建有大雄寶殿、齋堂、觀音閣,素有"八閩第一禪林"之稱,朝拜者絡繹不絕,鳳凰湖位於白雲山最高點的腹桂山坳里,高峽出平湖,湖中常年雲霧飄渺,置身於其中,使人如臨仙境,飄然欲仙。神奇的棋盤古石、仙人洞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白雲寺遠觀日出

明工部侍郎董應舉《上白雲般若庵》詩曰:"海上盡處雲存寺,般若東頭日上天。說有扶桑知遠近,欲從夜半取虞淵。"這個"寺"就是白雲寺,在琅岐島最東邊海嶼鄉的白雲山上。白雲山下是煙波浩淼的大海,所以說白雲山為大海的"盡頭"。最為奇特的是清晨上白雲寺觀看東海日出的壯闊場面。《三山志》說:"登其巔可觀日出。"《閩縣鄉土志》說:"琅山十景,觀日為最。"觀日,便是"白雲觀日",為琅岐第一景。本土人多以"白雲觀日"的壯麗炫耀於世人。如明光祿丞董叔允有《白雲觀日歌》寄給洪塘鄉的朋友曹學佺。詩曰:"我家海上白雲山,東溟萬頃皆狂瀾。朝曦半夜已出海,相與袱被來相看。天雞喔喔波光赭,飛熛煥液扶桑下。東方半壁天欲燃,欲出不出波喧闐。須臾銀濤變成雪,復有如朱赤線相。波中閃爍朱輪走,鯤鵬入燒鯨鯢吼......"把東海日出寫得活靈活現,令人怦然心動。還有一個琅岐人董文駒,清廣東四會縣知縣,其《白雲觀日》詩寫道:"白雲古寺白雲巔,東望微茫水接天。紅日扶桑翻浪出,雷轟赤水火輪懸。"在琅岐人的宣傳和鼓動下,各地的文人墨客,紛紛從福州買舟東下到琅岐島,登白雲山,宿白雲寺,夜半即起,翹首東望,果然不枉此生也!明戶部尚書黃周星,明亡不仕,到琅岐訪友,賦詩說:"薊北江東好論文,十年鸞鶴嘆離群。忽來滄海看紅日,恰有青山號白雲。"就說的是這一件事。此外,明輔宰葉向高等人也都有吟詠白雲觀日出的佳句。解放後在白雲寺附近新建觀日台,有關部門組織過幾次觀日詩會,得律詩、絕詩和折枝詩一百多首,如有劉通的《登白雲遙望青芝》云:"舉頭東望水無涯,疑向雲山采紫芝。遙見仙人搖櫓去,茫茫滄海欲何之?"傳為一時盛事。

俗話說:名山藏古剎。白雲山上的白雲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初名白雲般若庵,又名白雲庵,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三進構架,四面風火牆。一進"土埕",兩邊迴廊有十八羅漢神像;二進為大雄寶殿,寬敞高大;三進藏經閣。後面左邊廚房裡有"龍頭井","龍泉"從岩縫涓涓流出,甘甜清洌,沁人心脾,雖大旱而不竭。此外庵前有放生池;庵後原有奎光閣,為祀奉孔聖人和文人讀書的地方。明代的洪塘狀元翁正春就是在奎光閣里讀書的。翁正春的父親與海嶼鄉翁對江認宗為兄弟,因此翁正春早年寄讀在海嶼鄉白雲寺里,寫有《游白雲庵記》說:"七閩故以山勝,然遠者隔省會,邇者混市囂,勝與地難乎其兩哉!兩之者其惟白雲之山乎?"又說,"茲山也,勝可步武夷,然邇省會;麗可當三山,然而僻市囂,地與山其造設也奇矣!"並題寫大門的楹聯曰:"白石嶙峋有仙骨,雲峰聳拔無俗塵。"藏頭"白"、"雲"二字。以後翁正春狀元及山其造設也奇矣!"並題寫大門的楹聯曰:"白石嶙峋有仙骨,雲峰聳拔無俗塵。"藏頭"白"、"雲"二字。以後翁正春狀元及第,官至禮部尚書,有一年翁對江誕辰,翁正春無暇回福州,特寄回一軸肖像以為祝賀。至今還為海嶼翁氏家族所珍藏。

清代白雲庵改為白雲寺,民國期間又改為白雲庵,為比丘尼修行的場所。1941年琅岐島淪陷,日軍占領白雲寺為制高點,凌辱和槍殺無辜的琅岐人民。白雲庵里有七位修行的"菜姑"不堪侮辱,集體懸樑自殺,表示強烈的反抗,表現了中華兒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抗戰勝利後,琅岐民眾集資在白雲庵旁新建"超風庵",四時典禮,香火不絕。解放後白雲庵再改為白雲寺,重新修繕,廣植林木,開拓公路,環境愈見清幽,風光愈加秀美,1984年經福州郊區人民政府審定為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寺廟。附近的芙蓉峰有"八仙岩"、"彌勒腹"等勝跡,成為旅遊勝地,吸引了遊人前來觀光。

白岩山白岩山

白岩山

福州白岩山旅遊風景區屹立在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點七米福建省閩清縣西南邊境。白岩山的石帽山群盡皆是懸崖峭壁、層巒迭嶂、雄峻秀拔、絕壁千仞、怪石嶙峋、巉秀聳撥。山群之壯、石林之奇、自然景觀之多確屬罕見有"百景岩"之稱,難怪古人稱之為"閩山第一"。白岩山的風光景色早己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碑刻。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遊覽白岩山後譽之為"八閩岳祖" 。

白岩山是融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山上的一百零八景景景都象一幅幅優美的圖畫。順著山間通幽的南宋古徑,如悠忽一線羊腸,緊緊盤著石崖,融進了一片深黛和墨綠之中,使人感到一種古老、莊重之美。行至山腰,來到了距今己有千年歷史的唐代山林古寺--白岩寺,白岩寺飄飄逸逸地鑲在一塊形似蓮花的山岩之中,向前眺望,群山重疊,象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寺廟背後五老峰的自然景觀綺麗多姿,游目聘懷,流連忘返。寺內有副對聯極為有趣:"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齋齋齋齋齋戒齋齋齋戒"。駱駝峰就象一匹馱著沉重貨物,昂首闊步的活駱駝。"白玉泉"為宋代詩人白玉蟾游岩時得泉而名,洞中水質純潔,流水潺潺,終年不息。龍洞是白岩山的重要景點,觀龍洞要經過驚險的懸崖峭壁。拾級而上是僅容一人側身可進的洞門,洞內龍泉清甜,寒氣襲人,進了洞可登上有七層之多的洞穴,別有洞天。"風動石"如累卵之危,險象環生;"一家仙"殿建於清光緒年間,供香客祈夢,稱之為"神仙第一家"。白岩山的植物有珍稀的紅豆杉、罕見的四方竹。

"達摩殿"是十九世紀中國九大禪林方丈之一古月禪師的紀念遺殿。南蛇出洞趕青蛙,是白岩山所獨有的自然景觀,南蛇想吃洞口的蛙,而機靈的青蛙,騰空跳下懸崖數里多遠的田間躲起來,其形態非常神似。瞥見如屏似鏡的絕壁"美人鏡"就象仙人把一面鏡子嵌在峭璧的岩巔。你若不畏艱險,可以登上白岩山的頂峰,讓你感覺身在雲端,飄飄欲仙;俯瞰腳下,百里山川景物盡收眼底。閩水索帶,群山糾紛,峰巒蒼翠,如綠波粼粼,如龍走蛇行。玳瑁山頂是白岩山的最高峰,山高路險,是觀日出的好地方。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霞光萬道,陽光下,群山層巒疊嶂,氣勢之雄,那壯觀的奇景,會讓你終生難忘。白岩山景,清麗雋秀而又不乏磅礴之氣;古老厚重而又不乏勃勃生機。攀登之後細細品味,它有一種超凡脫俗之美。

大明谷溫泉村

大明谷溫泉村坐落於福州市閩清縣桔林鄉湯兜村,緊挨水口庫區,有著寬闊的水面與閩江相連,湖光山色、碧波蕩漾,風光旖旎。溫泉村內的溫泉屬於硫化氫泉,水質好,日出水量大,酸鹼值為7.15,溫度最高為65℃。

大明谷溫泉村千畝規模,集藥浴、精油浴、花瓣浴、牛奶浴、茶浴、醋浴、酒浴、高溫池、純湯池等大型健康水療場所;還提供餐飲、燒烤、釣魚、沙灘排球、登山道、水上樂園、兒童遊樂園、滑草場、商務會議等服務配套區域設備,是旅遊觀光,休閒養生的首選勝地。

大明谷溫泉景區設施

2005年5月由香港義能國際集團投資3000萬元開發建設,投資期限40年。整個景區將以溫泉為核心,依勢而建,規劃建成七大功能區:停車區、溫泉洗浴區、住宿餐飲區、生態休閒區、遊樂活動區、水上遊樂區、度假別墅區等。景區占地面積約200畝,景區的景點規劃利用天然地勢、自然資源而進行,最大化展現建築、景觀、設施與自然的共融共生。景區將主要圍繞溫泉而展開,打造溫泉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原生態山體資源,形成十幾個溫泉組,六七十個溫泉池,建成“生態、養生、休閒、娛樂、美食”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的開發建設將成為閩清縣又一處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