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

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

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葉片形小,長5—10毫米,花多單生。產四川、雲南。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黑山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
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

種拉丁名:C.BuxifoliusLindl.Var.Vellaeus
種別名:華西黃楊葉栒子(經濟植物手冊)
系中文名:小葉系
系拉丁名:Ser.MicrophylliYu
組中文名:單花組
組拉丁名:Sect.UniflosYu
屬中文名:栒子屬
屬拉丁名:ConeasterB.Ehrhart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
本變種葉片形小,長5—10毫米,花多單生。

產地分布

產四川、雲南。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黑山門。
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黃楊葉栒子小葉變種

本種提示

據G.Klotz意見,黃楊葉栒子僅產於印度南部並將我國西南部產的黃楊葉栒子分別命名為以下五種,由於不易劃分,現列舉其名稱、產地和主要特徵,待以後研究解決。C.LidjiangensisKlotzinWiss.Zeits.Univ.Halle12(10):773.1963.本種與黃楊葉栒子很相近似,但葉片先端常鈍並有微尖,很少急尖,下面無乳頭,花序少花(1—4朵),果實有2—3小核。產雲南麗江、鶴慶、昆明等地。C.HodjingensisKlotzinl.C.12(10)774.1963.本種與前種相似,但葉片稍小而狹(5×2—9×3.5毫米),小枝和葉片絨毛脫落較早,花序少花(1—2朵),花朵較小(7--8毫米)。產雲南鶴慶。C.DelavayanusKlotzinl.C.12(10)774.1963.本種近似前種,但莖平鋪生長,小枝和葉面上的毛較少,葉片稍窄(3×1.5—12×4.5毫米)是其異點。產雲南西部。C.ArgenteusKlotzin1.C.12(10):775.1963.本種近似C.LidjiangensisKlotz,但小枝初被銀灰色絨毛,葉片橢圓形或窄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圓鈍有凸尖,下面密被灰色絨毛,永不脫落。產雲南西北部。C.RockiiKlotzinl.C.12(10):775.1963.本種近似C.LidjiangensisKlotz,但小枝幼時密被剛伏毛,不久脫落無毛;葉片橢圓形或寬披針形,先端常鈍,稀急尖而有凸尖,下面被薄層絨毛。產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
參考文獻:C.BuxifoliusLindl.Var.Vellaeus(Franch.)KlotzinWiss.Zeits.Univ.Halle6:952.1957.----C.Buxifoliaf.VellaeaFranch.Pl.Delay.224.1890;Hand.-Mazz.Symb.Sin.7:459.1933.----C.Microphyllavar.VellaeaRehd.&Wils.InSarg.Pl.Wils.1:176.1912.

本系概述

Ser.MicrophylliYuinBull.Brit.MusBot.1:134.T954.本系有下列6種。

本組概述

Sect.UniflosYu,植物分類學報8:218.1963.---Sect.Orthope-talum,KoehneiDeuts.Dendr.225.1893.p.P.--Sect.ChaenopetalumKoehne,l.c.226.,1893.P.p.本組有下列2系。

本屬概述

B.Ehrhart,Oecon,Pflanzenhist.10:1701761;Medic:Gesch,Bot.85.1793Medic.ExLindl;inTrans.Linn.Soc.Bot.13:101.T.9.1822;Benth.&Hook.F.Gen.Pl.1:627.1004.1865.P.P;Dcne.InNouv.Arch.Mus.Hist.NatParis10:171.T.12.19.1874;HurusawainActa,Phytotax,Geobot.13:225.1943;Hutch.Gen.Flow.Pl1:211.1964.MespilusL.Sp.Pl.478.1753p.P&Gen.Pl.ed.5.214no549.1754.P.p.——cotoneastersect.EucotoneasterFockeinEngler&Prantl,Nat.Pflanzenfam3(3):21.1888.落葉、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有時為小喬木狀;冬芽小形,具數個覆瓦狀鱗片。葉互生,有時成兩列狀,柄短,全緣;托葉細小,脫落很早。花單生,2—3朵或多朵成聚傘花序,腋生或著生在短枝頂端;萼筒鍾狀、筒狀或陀螺狀,有短萼片5;花瓣5,白色、粉紅色或紅色,直立或開張,在花芽中覆瓦狀排列;雄蕊常20,稀5—25;花柱2—5,離生,心皮背面與萼筒連合,腹面分離,每心皮具2胚珠;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果實小形梨果狀,紅色、褐紅色至紫黑色,先端有宿存萼片,內含1—5小核;小核骨質,常具1種子;種子扁平,子葉平凸。本屬的模式種:全緣栒子MespiluscotoneasterL.=CotoneasterintegerrimusMedic本屬約有90餘種,分布在亞洲(日本除外)、歐洲和北非的溫帶地區。主要產地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共50餘種。大多數為叢生灌木,夏季開放密集的小形花朵,秋季結成累累成束紅色或黑色的果實,在庭園中可作為觀賞灌木或剪成綠籬。有些匍匐散生的種類是點綴岩石園和保護堤岸的良好植物材料。園藝上已培育出若干雜種繁殖用播種、扦插或嫁接。種子在播種後一年、二年或三年發芽。木材堅韌可作手杖及器物柄。由於本屬植物的枝、葉、花、果的形狀、大小、顏色和毛絨等性狀變異較大,種的範圍比較難於劃分;又兼本屬植物有時進行無融合生殖並形成多倍體;用種子繁殖可以保持親本特性,就更增加了分類工作的困難。近年西方學者根據臘葉標本或栽培植物,發表了很多新種,在一種之下分離了很多“小種”,原有變種名稱一律上升為種,種的名稱已增加到兩百個以上。本書作者根據近年我國收集的大量臘葉標本進行整理,認為採用“小種”辦法過於繁瑣,不能反應自然演化的規律。為了便於檢查套用,分組時採用花序特性,改變以前用花瓣特性分組的辦法;分種時仍然採用“大種”概念,而將有關“小種”或亞種變種,暫列在種的記載之後,摘錄要點,供作參考。這些問題的徹底解決,有待今後通過栽培植物觀察和使用遺傳學、,細胞學方法進行研究,目前尚難作出最後的正確結論。
亞科概述:WeberinJourn.Arn.Arb.45:164.1964;MelchiorinEngler'sSyll.Pflanzenfam.2:216.1964.----PomaceaeL.Phil.Bot.Ed.2:35.1763.----RosaceaeI.PomaceaeA.L.DeJuss.Gen:Pl.334.1789.——PomariaeAsch.P1.Prov.Brand.1:204.1864.——RosaceaeTribusPomeaeBenth.&Hook.Gen.Pl.1:626.1865.——Rosaceaesubfam.PomoideaeFockeinEnglerdcPrantl,Nat.Pflanzenfam3(3):18:1888----MalaceaeSmall,FlSoutheastU.S.529.1903.灌木或養木,單葉或複葉;有托葉;心皮(1--)2--5,多數與杯狀花托內壁連合;子房下位、半下位,稀上位,(1--)2--5室,各具2稀1至多數直立的胚珠;果實成熟時為肉質的梨果,稀漿果狀或小核果狀。本亞科有20屬,我國產16屬。

本科概述

草木、灌木或喬木,落葉或常綠,有刺或無刺。冬芽常具數個鱗片,有時僅具2個。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有顯明托葉,稀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通常整齊,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軸上端發育成碟狀、鍾狀、杯狀、鐔狀或圓筒狀的花托(一稱萼筒),在花托邊緣著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花瓣同數,通常4—5,覆瓦狀排列,稀無花瓣,萼片有時具副萼;雄蕊5至多數,稀1或2,花絲離生,稀合生;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有時與花托連合,每心皮有1至數個直立的或懸垂的倒生胚珠;花柱與心皮同數,有時連合,頂生、側生或基生。果實為瞢莢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種子通常不含胚乳,極稀具少量胚乳;子葉為肉質,背部隆起,稀對褶或呈席捲狀。本科的模式屬:薔薇屬RosaL.本科約有124屬33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北溫帶較多。我國約有51屬1000餘種,產於:全國各地。本科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溫帶的果品以屬於本科者為多,如蘋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櫻桃、枇杷、韞槨、山楂、草莓和樹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和杏仁等都是著名的乾果,各有很多優良品種,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少種類的果實富有維生素、糖和有機酸,可作果乾、果脯、果醬、果酒、果糕、果汁、果丹皮等果品加工原料。桃仁、杏仁和扁核木仁等可以榨取油料。地榆、龍牙草、翻白草、郁李仁、金櫻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藥。各種懸鉤子、野薔薇和地榆的根可以提取單寧。玫瑰、香水月季等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揮髮油。喬木種類的木材多堅硬,具有種種用途,如梨木可作優良雕刻板材,桃木、櫻桃木、枇杷木和石楠木等適宜作農具柄材。本科植物作觀賞用的更多,如各種繡線菊、繡線梅、珍珠梅、薔薇、月季、海棠、梅花、櫻花、碧桃、花楸、棣棠和白鵑梅等,或具美麗可愛的枝叫‘和花朵,或具鮮艷多彩的果實,在全世界各地庭園中均占重要位置。按照果實和花的構造,本科分為以下四個亞科,本卷內容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亞科,至於第三和第四兩個亞科將分別刊印在第三十七卷和第三十八卷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