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桑坪苗族鄉

黃桑坪苗族鄉

黃桑坪苗族鄉,綏寧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241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綏寧縣轄鄉,1956年建黃桑坪鄉,1958年屬在市公社,1961年析建黃桑坪公社,1981年改苗族公社,1984年改黃桑坪苗族鄉
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241平方公里,人口0.5萬,鄉府駐黃桑坪。有黃桑至在市公路與省道1805線相接,有簡易公路通各村。
轄赤板村、潭泥水、蘭家坪、黃桑坪、大彎塘、上堡、坪溪、界溪、磨石、老團、地林11個村委會。
屬省自然保護區,木材資源豐富,有成片的長苞鐵杉,還有楠木、花櫚木、香果樹等2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2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580多種珍貴藥材。鄉鎮企業有木材加工廠、香菇廠。農業主產水稻、薯類。被稱是《桃花源記》原型地

初夏的黃桑坪一派生機
1600多年前,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當“漁人”回到“郡下”,將新的發現報告給“太守”、“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後南陽“高尚士”劉子驥“聞之,欣然前往。未果,尋病終。”東晉陶淵明所撰的《桃花源記》以一句“後遂無問津者”結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不盡其然。”在長沙工作的安化人張貽明卻聲稱,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尋找,他找到了真正的“桃花源”。“與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相比,益陽市安化縣奎溪鎮達坳村黃桑坪有20多個特徵符合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