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109個縣市區批覆方案

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109個縣市區批覆方案

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109個縣市區批覆方案原檔案名稱全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109個縣市區批覆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增強鄉鎮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新一輪鄉鎮區劃調整改革。 本輪湖南有鄉鎮區劃調整改革任務的109個縣市區,上報方案獲得省政府批覆以後,目前正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背景

本輪湖南有鄉鎮區劃調整改革任務的109個縣市區,上報方案獲得省政府批覆以後,目前正進入組織實施階段。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最近下發的109個縣市區鄉鎮合併方案“完整版”如下:

長沙市

開福區: 青竹湖鎮和新港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青竹湖街道。

嶽麓區: 東方紅鎮和麓谷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麓谷街道。

望城區:1、靖港鎮和格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靖港鎮;2、新康鄉和高塘嶺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高塘嶺街道;3、茶亭鎮和東城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茶亭鎮;4、銅官鎮和書堂山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銅官街道;5、烏山鎮和喻家坡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烏山街道;6、雷鋒鎮和廖家坪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雷鋒街道。

長沙縣:1、金井鎮和雙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井鎮;2、開慧鎮和白沙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開慧鎮;3、黃興鎮和乾杉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黃興鎮。

寧鄉縣: 1、楓木橋鄉、偕樂橋鎮和灰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灰湯鎮;2、壩塘鎮和南田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壩塘鎮;3、雙江口鎮和朱良橋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雙江口鎮。

瀏陽市:1、楊花鄉和大瑤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瑤鎮;2、七寶山鄉、永和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永和鎮;3、三口鎮、古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古港鎮;4、溪江鄉、關口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關口街道;5、太平橋鎮、集裡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集裡街道。

株洲市

蘆淞區:1、白關鎮與姚家壩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關鎮。2、五里墩鄉與董家塅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董家塅街道。

荷塘區:仙庾鎮、明照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仙庾鎮。

石峰區:龍頭鋪鎮、學林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學林街道。

天元區:馬家河鎮、栗雨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栗雨街道。

茶陵縣:1、撤銷潞水、腰陂2個鎮,設立腰潞鎮;調整思聰、洣江2個街道的管轄範圍。2、八團鄉與火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火田鎮。3、浣溪鎮與湖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湖口鎮。4、平水鎮與虎踞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虎踞鎮。

炎陵縣:1、霞陽鎮、三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霞陽鎮。2、鹿原鎮、東風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鹿原鎮。3、中村鄉、龍渣瑤族鄉、平樂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中村瑤族鄉。4、撤銷沔渡鎮、石洲鄉,設立新的沔渡鎮;調整十都鎮部分行政區劃。

醴陵市:1、清水江鄉與船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船灣鎮。2、賀家橋鎮與大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明月鎮。3、神福港鎮與栗山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茶山鎮。4、新陽鄉與仙霞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左權鎮。5、楓林市鄉與黃獺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楓林鎮。6、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設立李畋鎮;調整白兔潭鎮的部分行政區域。7、撤銷王坊鎮。8、撤銷嘉樹鄉設立嘉樹鎮。9、撤銷孫家灣鄉設立孫家灣鎮。10、撤銷官莊鄉設立官莊鎮。11、西山街道更名為仙岳山街道,其管轄範圍及辦事處駐地不變。

株洲縣:1、淥口鎮與仙井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淥口鎮。2、南陽橋鄉與洲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南洲鎮。3、淦田鎮與平山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淦田鎮。4、磚橋鄉與龍潭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鎮。5、朱亭鎮與龍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朱亭鎮。6、王十萬鄉與堂市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船鎮。7、撤銷太湖鄉建制,設立龍門鎮。

攸縣:1、柏市鎮與黃豐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黃豐橋鎮。2、大同橋鎮與新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市鎮。4、檟山鄉、網嶺鎮1鄉1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網嶺鎮。5、坪陽廟鄉與湖南坳鄉(析出大瑞1個建制村)成建制合併設立寧家坪鎮。6、撤銷上雲橋鎮,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聯星街道管轄。7、撤銷鴨塘鋪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江橋街道管轄。8、將蓮塘坳鎮的盤龍、春塘龍、巨洲3個建制村劃歸春聯街道管轄。9、將菜花坪鎮的萬美、馬址陂、大和、蘇洲、蘇江等5個建制村劃歸譚橋街道管轄。

湘潭市

雨湖區:響塘鎮、鶴嶺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鶴嶺鎮。

韶山市:1、清溪鎮、如意鎮、永義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清溪鎮。2、韶山鄉、大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韶山鄉。

湘潭縣:1、龍口鄉、花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花石鎮,並將排頭鄉的桐梓、紅衛、中加3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新設立的花石鎮管轄;2、梅林橋鎮、易俗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易俗河鎮。

岳塘區:1、荷塘鄉、滴水埠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荷塘街道。2、昭山鄉、易家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昭山鎮。

婁底市

婁星區:1、萬寶鎮與茶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萬寶鎮。2、百畝鄉與石井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石井鎮。3、小碧鄉與杉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杉山鎮。

冷水江市:1、岩口鎮與鐸山鎮合併設立鐸山鎮;2、梓龍鄉與渣渡鎮合併設立渣渡鎮。3、礦山鄉與錫礦山街道合併設立錫礦山街道。4、撤銷潘橋、同興2個鄉和毛易鎮,調整禾青鎮、中連鄉的部分行政區域和布溪、冷水江、沙塘灣3個街道的部分管轄範圍。

邵陽市

大祥區:1、雨溪鎮、學院路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學院路街道。2、檀江鄉、城南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城南街道。

北塔區:1、田江鄉、狀元洲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狀元洲街道。2、茶元頭鄉、新灘鎮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新灘鎮街道。

隆回縣:石門鄉、雨山鋪鎮、桃洪鎮合併設立桃洪鎮。

邵陽縣:黃塘、霞塘雲2個鄉、塘渡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塘渡口鎮。

雙清區:1、雲水鋪鄉、興隆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興隆街道。2、撤消城東、石橋2個鄉建制。

武岡市:1、龍田鄉與水西門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水西門街道。2、頭堂鄉與迎春亭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迎春亭街道。3、安樂鄉與法相岩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法相岩街道。

新寧縣:飛仙橋鄉、白沙鎮、金石鎮1鄉2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石鎮。

綏寧縣:1、白玉鄉與李熙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李熙橋鎮。2、黃桑坪苗族鄉、朝儀侗族鄉、寨市苗族侗族鄉3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寨市苗族侗族鄉。3、聯民苗族瑤族鄉與麻塘苗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麻塘苗族瑤族鄉。4、竹舟江苗族鄉與河口苗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河口苗族鄉。5、黨坪苗族鄉、楓木團苗族侗族鄉、長鋪子苗族鄉3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長鋪子苗族侗族鄉。6、撤銷梅坪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金屋塘鎮、瓦屋塘鎮。7、撤銷黃土礦鄉,設立黃土礦鎮。

城步苗族自治縣:1、撤銷南山鎮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五團鎮、長安營鎮。2、撤銷長安營鄉,設立長安營鎮。

邵東縣:1、范家山鎮與牛馬司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牛馬司鎮。2、黃陂橋鄉、大禾塘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大禾塘街道。3、石株橋鄉、靈官殿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靈官殿鎮。

洞口縣:1、撤銷洞口縣洞口鎮、花古鄉的建制。2、以原洞口縣洞口鎮、花古鄉的行政區域分設文昌、雪峰、花古三個街道。

益陽市

赫山區:1、牌口鄉、歐江岔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歐江岔鎮。2、龍光橋鎮、赫山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赫山街道。

沅江市:1、撤銷萬子湖鄉、三眼塘鎮和慶雲山、瓊湖2個街道,設立瓊湖、胭脂2個街道。2、將原萬子胡鄉的8個村1個社區,原瓊湖街道的4個村11個社區,原慶雲山街道的管轄範圍合併設立瓊湖街道;3、將原瓊湖街道的3個社區,原三眼塘鎮的17個村1個社區成建制合併設立胭脂湖街道。

南縣:沙堡洲鎮與河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河壩鎮,並將大通湖漁場的行政職能剝離併入河壩鎮,保留大通湖漁場企業性質,實現政企分開。

岳陽市

岳陽樓區:1、梅溪鄉、洛王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洛王街道;2、三荷鄉、西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西塘鎮。

君山區:1、將柳林洲鎮與西城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柳林洲街道;2、錢糧湖鎮與採桑湖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錢糧湖鎮。

華容縣:1、護城鄉、勝峰鄉與城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章華鎮;2、新建鄉與梅田湖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梅田湖鎮;3、終南鄉與南山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禹山鎮;4、宋家嘴鎮與鮎魚須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鮎魚須鎮;5、幸福鄉與注滋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注滋口鎮。

湘陰縣:1、文星鎮、石塘鄉、白泥湖鄉、袁家鋪鎮、長康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文星鎮;2、青山島鎮與三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塘鎮。

雲溪區:1、雲溪鄉、永濟鄉、雲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雲溪鎮;2、文橋鎮、路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路口鎮;3、道仁磯鎮、陸城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陸城鎮。

岳陽縣:1、城關鎮、鹿角鎮、麻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榮家灣鎮;2、雲山鄉、毛田鎮、相思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毛田鎮;3、甘田鄉、公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公田鎮;4、張谷英鎮、饒村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張谷英鎮;5、步仙鄉撤鄉設鎮。

平江縣:1、南橋鄉、黃金洞鄉、長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長壽鎮;2、詠生鄉、加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加義鎮。

臨湘市:1、橫鋪鄉、桃林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桃林鎮;2、定湖鎮、坦渡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坦渡鎮;3、儒溪鎮、江南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江南鎮;4、乘風鄉、源潭鎮、聶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聶市鎮;5、白雲鎮、城南鄉、長安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長安街道;6、五里牌鄉、橋東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五里牌街道。

汨羅市:1、白塘鄉、磊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塘鎮;2、三江鎮、智峰鄉、八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江鎮;3、大荊鎮、古侖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大荊鎮;4、紅花鄉、黃市鄉、天井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羅江鎮;5、桃林寺鎮、火天鄉、新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桃林寺鎮;6、城關鎮、城郊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歸義鎮;7、黃柏鎮、沙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神鼎山鎮;8、河市鎮、黃金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河市鎮;9、鳳凰鄉、琴棋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鳳凰鄉;10、屈子祠鎮、范家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屈子祠鎮;11、將原種場代管的前進、華中、大華、全民4個建制村劃歸白水鎮管轄;12、李家塅鎮、弼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弼時鎮;13、高家坊鎮、川山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川山坪鎮;14、撤銷玉池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弼時鎮、川山坪鎮。

衡陽市

珠暉區:東陽渡鎮、新湘街道合併設立東陽渡街道。

石鼓區:松木鄉、黃沙灣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黃沙灣街道。

南嶽區:岳林鄉、拜殿鄉和龍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壽岳鄉。

雁峰區:湘江鄉、黃茶嶺街道合併設立黃茶嶺街道。衡陽市雁峰區人民政府遷址應按法定程式報國務院批准。

蒸湘區:長湖鄉、蒸湘街道合併設立蒸湘街道。

衡陽縣:潮江鄉、集兵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集兵鎮。

衡東縣:1、踏莊、珍珠2個鄉和城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洣水鎮。2、德圳、栗木、莫井3個鄉和吳集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吳集鎮。3、大橋鎮、三樟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樟鎮。4、草市鎮、高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草市鎮。

衡南縣:1、車江、向陽、雲集3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雲集鎮;2、洲市鄉、三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塘鎮;3、川口鄉、花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花橋鎮

衡山縣:1、東湖鎮、馬跡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東湖鎮。2、白果鎮、長青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果鎮。3、嶺坡鄉、望峰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嶺坡鄉。4、萱洲鎮和賀家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萱洲鎮。5、開雲鎮、沙泉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開雲鎮。

常寧市:1、宜潭鄉、宜陽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宜陽街道。 2、松柏鎮、水口山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水口山鎮。3、鹽湖鎮、三角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角塘鎮。 4、江河鄉、新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河鎮。5、彌泉鄉、塔山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塔山瑤族鄉。

耒陽市:1、撤銷泗門洲、竹市2個建制鎮,將這2個建制鎮的行政區域調整劃入水東江、灶市街2個街道。2、餘慶、磨形2個鄉以及三順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餘慶街道。3、沙明鄉與導子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導子鎮。4、洲陂鄉與馬水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馬水鎮。5、上架鄉與三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都鎮。6、撤銷東湖圩鄉建制,設東湖圩鎮。7、撤銷大義鄉建制,設大義鎮,其行政區域為原大義鄉的行政區域。

祁東縣:1、將四明山鄉併入太和堂鎮。2、調整洪橋鎮、白鶴鋪鎮行政區劃,將調整後的洪橋鎮、白鶴鋪鎮撤銷鄉鎮建制,設立洪橋、玉合、永昌、白鶴4個街道。

常德市

鼎城區:1、十美堂鎮、黃珠洲和黑山嘴2個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十美堂鎮。2、長嶺崗鄉和蔡家崗、雷公廟2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蔡家崗鎮。3、雙橋坪鎮和大龍站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雙橋坪鎮。4、堯天坪鎮和長茅嶺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堯天坪鎮。5、謝家鋪鎮和唐家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謝家鋪鎮。6、滄山、錢家坪2個鄉和黃土店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黃土店鎮。7、 港二口鎮和逆江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花岩溪鎮。8、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和丁家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

津市:1、新洲鎮、靈泉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洲鎮。2、保河堤鎮、李家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毛里湖鎮。3、渡口鎮、棠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藥山鎮。

澧縣:1、太青鄉、甘溪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甘溪灘鎮。2、夢溪鎮、雷公塔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夢溪鎮。3、復興廠鎮、雙龍鄉合併建立復興鎮。4、如東鄉、永豐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如東鎮。5、撤銷閘口、洞市、楊家坊、中武、車溪、涔南、澧東、大坪、九垸、宜萬、官垸、道河12個鄉以及小渡口、方石坪、張公廟、火連坡、碼頭鋪、澧南、鹽井7個鎮。6、新設立火連坡、碼頭鋪、鹽井、城頭山、涔南、小渡口、官垸、澧南8個鎮。7、調整王家廠、大堰壋、金羅3個鎮的部分行政區域,澧西、澧浦、澧澹3個街道的部分管轄範圍。8、理順天供山林場、山門水庫管理處、王家廠水庫管理處、棉花原種場、涔澹蓄洪區、嘉山良種場、南湖汊水產養殖實驗場、七里湖農場、蘆葦總場、縣農科所代管區域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9、閘口鄉、火連坡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火連坡鎮。10、碼頭鋪鎮、洞市鄉、楊家坊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碼頭鋪鎮。11、宜萬鄉、鹽井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鹽井鎮。12、將原涔南鄉的全部行政區域與原澧東鄉8個建制村,以及涔澹蓄洪區代管區域合併,設立涔南鎮。13、九垸鄉、小渡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小渡口鎮。14、官垸鄉撤鄉設鎮。15、澧南鎮、道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澧南鎮。

臨澧縣:1、將九里鄉和官亭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刻木山鄉。2、柏枝鄉和四新崗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四新崗鎮。3、同意撤銷杉板、望城、陳二、文家、楊板5個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分別調入烽火鄉,停弦渡、佘市橋、修梅、安福、太浮5個鎮,調整佘市橋、修梅2個鎮的部分行政區劃。

桃源縣:1、車湖垸鄉、深水港鄉、漳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漳江鎮。2、郝坪鄉、熱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熱市鎮。3、鍾家鋪鄉、理公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理公港鎮。4、黃甲鋪鄉、漆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漆河鎮。5、太平鋪鄉、茶庵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茶庵鋪鎮。6、蘆花潭鄉、沙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沙坪鎮。7、太平橋鄉、三陽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陽港鎮。8、興隆街鄉、凌津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夷望溪鎮。9、浯溪河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10、牯牛山鄉、楊溪橋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楊溪橋鄉。11、寺坪鄉、鄭家驛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鄭家驛鄉。

安鄉縣:1、安裕鄉和大鯨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鯨港鎮。2、安生鄉和官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官壋鎮。3、安德鄉和陳家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陳家嘴鎮。4、安昌、安宏2個鄉和三岔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岔河鎮。5、安福、安凝2個鄉和焦圻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湖口鎮。

漢壽縣:1、文蔚鄉、洲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洲口鎮。2、鴨子港鄉、坡頭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坡頭鎮。3、大南湖鄉、周文廟鄉、岩汪湖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岩汪湖鎮,並將蔣家嘴鎮的南洋嘴建制村劃歸岩汪湖鎮管轄。 4、新興鄉、滄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滄港鎮。5、三和鄉、毓德鋪鎮、崔家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崔家橋鎮。6、岩嘴鄉、太子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太子廟鎮。7、豐家鋪鄉、東嶽廟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豐家鋪鎮。8、龍潭橋鄉、月明潭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橋鎮。9、撤銷東洲鄉、西湖鎮,設立新的西湖鎮;調整西洲鄉的部分行政區域;理順西湖鎮西湖漁場代管區域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10、將太子廟鎮的天星、黃福2個居委會成建制劃歸株木山鄉管轄。11、撤銷龍陽鎮、株木山鄉建制,分別設立辰陽、龍陽、滄浪、株木山4個街道。

武陵區:1、撤銷武陵區德山鎮,設立樟木橋街道。2、撤銷武陵區護城、南坪崗、東江、東郊4個鄉,設立護城、南坪崗、東江、東郊4個街道。

永州市

冷水灘區:1、上嶺橋鎮與竹山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上嶺橋鎮。2、將仁灣鎮與楊家橋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楊家橋街道。3、嵐角山鎮與曲河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曲河街道。

零陵區:1、履橋鎮與七里店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七里店街道。2、將石山腳鄉與朝陽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朝陽街道。

新田縣:1、撤銷十字、蓮花、冷水井、茂家、毛里、高山、知市坪7個鄉鎮建制;2、調整龍泉、金陵、驥村、梘頭、新圩、新隆、大坪塘7個鎮,三井、陶嶺2個鄉的部分行政區劃,並將三井、陶嶺、金盆圩3個鄉撤鄉設鎮。

江華瑤族自治縣:1、撤銷貝江、務江、花江3個鄉,小圩、東田、橋頭鋪3個鎮和清塘壯族鄉建制,設立涔天河鎮、小圩壯族鄉;2、理順江華國有林場代管建制村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3、調整大錫鄉、水口鎮、沱江鎮、碼市鎮、濤圩鎮、河路口鎮6個鄉鎮的部分行政區劃。4、將兩岔河鄉和大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圩鎮。

道縣:1、道縣井塘瑤族鄉與審章塘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審章塘瑤族鄉。2、撤銷新車鎮建制,分別劃歸祥霖鋪鎮、營江街道、萬家莊街道。

東安縣:1、大江口鄉與白牙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白牙市鎮。2、黃泥洞鄉與鹿馬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鹿馬橋鎮。

江永縣:撤銷黃甲嶺鄉和允山鎮建制,分別劃歸瀟浦鎮、松柏瑤族鄉、千家峒瑤族鄉管轄。理順源口自然保護局、銅山嶺農場、高澤源林場代管區域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

藍山縣:1、對藍山縣未按法定程式設立的正市、總市、火市、洪觀、田心、早禾、大洞、尚屏、大麻、藍屏10個辦事處予以撤銷。 2、撤銷竹管寺、塔峰2個建制鎮,設立新的塔峰鎮。3、土市鄉改設為土市鎮,其行政區域為原土市鄉的行政區域。4、太平圩鄉改設為太平圩鎮,其行政區域為原太平圩鄉的行政區域。5、祠堂圩鄉改設為祠堂圩鎮,其行政區域為原祠堂圩鄉的行政區域。6、紫良瑤族鄉更名為湘江源瑤族鄉,其行政區域為原紫良瑤族鄉的行政區域。

祁陽縣:1、大江鄉的澎家灣、塘嶺、大院、黃沙、白竹、青石、百嶺、唐家沖、趙家棚、龍凼等10個建制村劃入肖家村鎮,設立肖家鎮。2、大江鄉的九渡、瓦屋等2個建制村併入大忠橋鎮。3、內下鄉與八寶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八寶鎮。4、掛榜山鄉與七里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七里橋鎮。5、白果市鄉與鳳凰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鳳凰鄉。6、上司源鄉與石鼓源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石鼓源鄉。7、萬寶山鄉、小金洞鄉與金洞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洞鎮。

雙牌縣:永江鄉、尚仁里鄉、平福頭、瀧泊鎮成建制合併,同時併入五里牌鎮的佑里、佑上、人民洞3個建制村,設立瀧泊鎮。

郴州市

蘇仙區:1、望仙鎮、橋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飛天山鎮。2、許家洞鎮、馬頭嶺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許家洞鎮。

北湖區:1、芙蓉鄉、永春鄉、大塘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仰天湖瑤族鄉。2、撤銷石蓋塘鎮、保和鎮、月峰瑤族鄉、增福街道,新設立保和瑤族鄉、增福街道。將原月峰瑤族鄉的全部行政區域與原保和鎮的10個建制村以及保和社區居委會合併,設立保和瑤族鄉;將原石蓋塘鎮的全部行政區域與原增福街道的全部管轄範圍以及原保和鎮的9個建制村合併,設立增福街道。

資興市:1、七里鎮、團結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回龍山瑤族鄉。2、唐洞街道、程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唐洞街道。3、青腰鎮、連坪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八面山瑤族鄉。4、波水鄉、蘭市鄉、州門司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州門司鎮。5、撤銷龍溪鄉。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新設立的黃草鎮、白廊鎮。6、東坪鄉、黃草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黃草鎮。7、撤銷白廊鄉設立白廊鎮。8、撤銷清江鄉設立清江鎮。

桂陽縣:1、光明鄉、蓮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蓮塘鎮。2、泗洲鄉、流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流峰鎮。3、華山瑤族鄉、塘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塘市鎮。4、楊柳瑤族鄉、白水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水瑤族鄉。

宜章縣:1、平和鄉和楊梅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楊梅山鎮。2、白沙圩鄉和笆籬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笆籬鎮。3、梅田鎮與麻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梅田鎮。4、撤銷五嶺鄉設立五嶺鎮。5、撤銷里田鄉設立里田鎮。6、撤銷天塘鄉設立天塘鎮。

永興縣:1、復和鎮、馬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馬田鎮。2、三塘鄉、油麻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油麻鎮。3、香梅鄉、金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龜鎮。4、撤銷油市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新設立的便江鎮、高亭司鎮。5、湘陰渡、塘門口、便江3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便江鎮。6、高亭鎮改設為高亭司鎮。

嘉禾縣:1、田心鎮與坦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坦坪鎮。2、撤銷盤江鄉,車頭、肖家、珠泉3個鎮,設立珠泉、晉屏2個鎮,調整普滿鄉、行廊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將原珠泉鎮的12個建制村與原盤江鄉的行政區域合併設立晉屏鎮;將原珠泉鎮的26個村和原車頭鎮的行政區域合併設立珠泉鎮;將原肖家鎮坌頭建制村劃入普滿鄉;將原肖家鎮的9個建制村劃入行廊鎮。

臨武縣:1、雙溪鄉、舜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舜峰鎮。2、同益鄉、武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武水鎮。3、大沖鄉、水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水東鎮。4、土地鄉、汾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汾市鎮。5、武源鄉、西山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西山瑤族鄉。

汝城縣:1、小垣鎮、延壽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延壽瑤族鄉。2、文明鎮、盈洞瑤族鄉、嶺秀瑤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文明瑤族鄉。3、暖水鎮、田莊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暖水鎮。4、永豐鄉、土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土橋鎮。5、撤銷井坡鄉,設立井坡鎮。

桂東縣:1、寒口鄉、增口鄉、漚江鎮2個鄉1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漚江鎮。2、流源鄉、寨前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寨前鎮。3、貝溪鄉、沙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沙田鎮。

安仁縣:1、豪山鄉、新洲鄉、羊腦鄉、關王鎮3個鄉1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紫仙鎮。2、坪上鄉、安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安平鎮。

張家界市

永定區:1、四都坪鄉的熊壁岩建制村成建制劃歸官黎坪街道管轄。2、後坪鎮、南莊坪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南莊坪街道;陽湖坪鎮、崇文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崇文街道。3、楓香崗鄉、沙堤鄉、大庸橋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大庸橋街道;將尹家溪鎮立功橋、趙坪、覃家坪、三坪、夏坪、楠木溪、二寸界7個建制村以及小河坎居委會劃歸新設立的大庸橋街道管轄;4、青安坪鄉、溫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茅岩河鎮;5、撤銷三岔鄉,大坪鎮更名為天門山鎮。6、撤銷雙溪橋、謝家埡2個鄉,新設立謝家埡鄉。

武陵源區:索溪峪土家族鄉、天子山鎮、軍地坪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軍地坪街道。

慈利縣:1、國太橋、莊塌、三合口3個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合鎮。2、朝陽鄉、零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零溪鎮。3、景龍橋鄉、二坊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二坊坪鎮。4、金坪鄉、龍潭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河鎮。5、撤銷宜沖橋鄉,調整岩泊渡鎮、甘堰土家族鄉的部分行政區域。

桑植縣:1、走馬坪白族鄉、汨湖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走馬坪白族鄉。2、洪家關白族鄉、打鼓泉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洪家關白族鄉。3、龍潭坪鎮、四方溪鄉、苦竹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坪鎮。4、芙蓉橋白族鄉、淋溪河白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芙蓉橋白族鄉。5、五道水鎮、芭茅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五道水鎮。6、人潮溪鄉、西蓮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人潮溪鎮。7、官地坪鎮、長潭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官地坪鎮。8、撤銷白石鄉、麥地坪白族鄉。9、陳家河鎮、兩河口鄉、岩屋口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陳家河鎮。10、八大公山鄉、細砂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八大公山鎮。11、撤銷蹇家坡鄉。12、橋自彎鄉撤鄉設鎮。13、撤銷谷羅山鄉。

湘西土家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1、排綢鄉、丹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丹青鎮;2、排吼鄉、太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太平鎮;3、雙塘鎮、社塘坡鄉、乾州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乾州街道;4、撤銷寨陽鄉、白岩鄉、馬頸坳鎮,新設立馬頸坳鎮。

瀘溪縣:1、白沙鎮、武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武溪鎮;2、梁家潭鄉、八什坪鄉、洗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洗溪鎮。3、撤銷永興場鄉。

鳳凰縣:1、官莊鄉、沱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沱江鎮;2、都里鄉、廖家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廖家橋鎮;3、茨岩鄉、新場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新場鎮;4、三拱橋鄉、竿子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竿子坪鎮;5、米良鄉、柳薄鄉、禾庫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禾庫鎮;6、木里鄉、千工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千工坪鎮。

永順縣:1、勺哈鄉、大壩鄉、撫志鄉、吊井鄉、靈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靈溪鎮;2、回龍鄉、小溪鄉、長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小溪鎮。3、同意撤銷列夕鄉。

保靖縣:1、撤銷遷陵、毛溝、復興、水田河、葫蘆、野竹坪、比耳、清水坪、碗米坡9個鎮以及陽朝、水銀、塗乍、清水、大妥、夯沙6個鄉;2、新設立遷陵、毛溝、復興、水田河、葫蘆、比耳、清水坪、碗米坡、呂洞山9個鎮以及陽朝、長潭河2個鄉。

古丈縣:1、河蓬鄉、雙溪鄉、羅依溪鎮、古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古陽鎮。2、山棗鄉、岩頭寨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岩頭寨鎮。3、高望界鄉、高峰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高峰鎮。4、坪壩鄉撤鄉設鎮,萬龍鎮更名為斷龍山鎮。

花垣縣:1、團結鎮、道二鄉、花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花垣鎮。2、兩河鄉、民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民樂鎮。3、排料鄉、排碧鄉和董馬庫鄉成建制合併,合併後撤鄉設鎮設雙龍鎮。4、排吾鄉、雅橋鄉成建制合併,合併後撤鄉設鎮設石欄鎮。

龍山縣:1、牡羊鄉、民安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民安街道。2、三元鄉、石羔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石羔街道。3、灣塘鄉、洗洛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洗洛鎮。4、猛必鄉、水田壩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水田壩鎮。5、烏鴉鄉、大安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大安鄉。6、同意興隆街鄉、新城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興隆街道。7、賈壩鄉、召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召市鎮。8、賈市鄉、里耶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里耶鎮。9、塔泥鄉、農車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農車鎮。10、同意撤銷隆頭鎮、桶車鄉、老興鄉、他砂鄉,調整石牌鎮、靛房鎮、苗兒灘鎮、桂塘鎮、內溪鄉的部分行政區劃。

懷化市

鶴城區:1、蘆坪鄉與黃金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黃金坳鎮。2、賀家田鄉與涼亭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涼亭坳鄉。3、撤銷石門鄉的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劃入坨院街道。4、撤銷楊村鄉的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劃入城南街道。

洪江市及洪江管理區:1、龍田鄉、硤洲鄉、安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安江鎮;2、紅岩鄉、土溪鄉、雙溪鎮、黔城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黔城鎮,並將岩壠鄉析出的乾溪坪村劃入新設立的黔城鎮;3、同意洪江管理區內的常青鄉、桂花園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桂花園鄉。

會同縣:1、黃茅鄉、若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若水鎮。2、肖家鄉、金龍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金竹鎮。3、灑溪鄉、岩頭鄉、林城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林城鎮。4、長寨鄉、王家坪鄉與金子岩侗族苗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金子岩侗族苗族鄉。5、朗江鎮、青朗侗族苗族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青朗侗族苗族鄉。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鋪口鄉、橫江橋鄉、渠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渠陽鎮。

麻陽苗族自治縣:1、綠溪口鄉、栗坪鄉、谷達坡鄉、高村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高村鎮。2、長潭鄉、錦和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錦和鎮。3、拖沖鄉、堯市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堯市鎮。

通道侗族自治縣:1、江口鄉、鍋沖苗族鄉、縣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縣溪鎮。2、杉木橋鄉、溪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溪口鎮。3、木腳、下鄉2個鄉,臨口1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萬佛山鎮。4、將馬龍鄉、傳素瑤族鄉、雙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雙江鎮。

新晃侗族自治縣:1、興隆鎮、方家屯鄉、大灣羅鄉、新晃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晃州鎮。2、撤銷晏家鄉、天堂鄉、黃雷鄉、李樹鄉、碧朗鄉、洞坪鄉6個鄉的建制。3、凳寨鄉、茶坪鄉、涼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涼傘鎮。4、新寨鄉、扶羅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扶羅鎮。5、林沖鄉、禾灘鄉、貢溪鄉撤鄉設鎮。

漵浦縣:1、陶金坪鄉更名為淘金坪鄉。2、祖市殿鎮、水田莊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祖師殿鎮。3、雙井鎮、岩家壠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雙井鎮。4、低莊鎮、大渭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低莊鎮。5、譚家灣鎮、讓家溪鄉、水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深子湖鎮。6、崗東鄉、兩江鄉、善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江鎮。7、北斗溪鄉、九溪江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北斗溪鎮。8、龍潭鎮、橫板橋鄉、溫水鄉、大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鎮。 9、撤銷桐木溪鄉、小江口鄉。10、盧峰鎮、仲夏鄉成建制合併成立盧峰鎮。11、江口鎮、洑水灣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大江口鎮。12、水東鎮、龍王江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水東鎮。13、思蒙鄉、統溪河鄉分別撤鄉設鎮。14、木溪鄉成建制與觀音閣鎮合併設立觀音閣鎮。15、新田鄉成建制與橋江鎮合併設立橋江鎮。

芷江縣:1、上坪鄉、大洪山鄉、新店坪鎮共2鄉1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店坪鎮。2、羅岩鄉、板山鄉、大壠鄉、碧涌鎮共3鄉1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碧涌鎮。3、土橋鄉、楊公廟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土橋鎮。4、木葉溪鄉、五郎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道坑鎮。5、岩橋鄉、楠木坪鄉撤鄉建鎮。6、麻纓塘鄉、竹坪鋪鄉、艾頭坪鄉、芷江鎮共3鄉1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芷江鎮。

中方縣:1、中方鎮、牌樓鎮、爐亭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中方鎮。2、瀘陽鎮、聶家村鄉、下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瀘陽鎮。3、花橋鎮、龍場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花橋鎮。4、石寶鄉、新路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路河鎮。5、袁家鄉、蔣家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袁家鎮。6、銅灣鎮、丁家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銅灣鎮。7、撤銷活水、錦溪2個鄉建制,調整鐵坡鎮、蒿吉坪瑤族鄉的部分行政區域。

辰谿縣:1、城郊鄉與辰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辰陽鎮;2、寺前鎮與火馬沖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火馬沖鎮;3、石碧鄉與錦濱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錦濱鎮;4、石馬灣鄉與安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安坪鎮;5、板橋鄉與孝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孝坪鎮;6、伍家灣鄉與修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修溪鎮;7、橋頭鄉與潭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潭灣鎮。

沅陵縣:太常鄉、深溪口鄉、沅陵鎮共2鄉1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沅陵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