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生

黃晶生

黃晶生,貝恩資本董事。1982年畢業於北外,1982—1985年為北廣外語系英語教師,1985—1991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碩士、博士候選人;1992—1994年Dataquest公司半導體及商務軟體市場分析員;1994—1996年美國通用無線公司創辦人之一,任市場部副總裁;1996—1998年任美國顧能集團市場研究業務亞太區總監,後任SofBank 亞洲信息基礎設施基金中國區董事總經理。2005年黃晶生加盟Bain Capital任董事總經理。

基本信息

簡介

1957年出生於北京,湖北武昌人,其父是新中國著名的新聞記者和報告文學作家黃鋼;1977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後任教於北京廣播學院國際新聞系,1985年赴美就讀於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系。黃晶生先生擁有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和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學位。

經歷

九十年代初,黃晶生在美國矽谷進入高科技市場做調研工作,任Dataquest Inc.公司的半導體和軟體市場分析員;1993年,畢業後在Gartner Group做市場分析的黃晶生回到大陸看到中國正在興起尋呼機熱潮,就做了一篇無線尋呼的市場報告,認為其中有很多投資機會。曾經一起策劃創業的校友王維嘉看到這份報告找上門來,他們斷定,中國的無線市場將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於是,兩個人各出了幾千美元,在矽谷創立了美國通用無線公司(Gwcom,以下稱美通),產品方向是做漢字雙向尋呼,這個產品的定位與手機簡訊功能類似,通過兩個尋呼機完成文字的傳送,而不通過話務中心。美通成立以後,黃晶生就開始與風險投資公司接觸,1994年時,美通融資到175萬美元,但風險投資商提出要一個有經驗的CEO的條件。董事會請來了一個已經成功運作一個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但是這個CEO對中國市場完全不了解,並且不認同他們把產品定位在中國。他決定放棄中國市場,與摩托羅拉這樣大公司競爭美國市場。美通的好日子似乎從此出現了轉折。

這時候,英特爾的風險投資正在進入美通公司,黃晶生作為股東要簽署一些檔案,也要跟英特爾直接打一些交道。這在以後的工作中給他帶來了實惠,1998年,英特爾招聘新人,黃晶生受邀請一起去面試。 英特爾當時正打算創立無線通訊投資部門,黃晶生有無線公司創立經驗,又有國際知名諮詢公司的主管經歷,正好符合英特爾的要求,於是黃晶生成為英特爾無線投資部門的第一個成員,正式進入了風險投資行業。 在英特爾工作期間,黃晶生最著名的投資案例是UT斯達康,英特爾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投入的5500萬美元就翻了一倍。此時,儘管英特爾的投資沒有地域限制,但是黃晶生依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中國,但他又覺得這樣身在美國投資中國,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很難第一時間把握投資機會。

2001年下半年,軟銀亞洲CEO閻焱找到黃晶生,請他回國主持中國業務。軟銀亞洲這家亞洲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深深地吸引了黃晶生,在取得太太和孩子的同意之後,2002年,黃晶生開始了執掌軟銀亞洲中國業務的日子。出任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軟銀亞洲)的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晶生是軟銀的明星經理,因成功投資盛大(納斯達克:SNDA)而獲得媒體的廣泛聚焦與關注。

而加入風險投資領域之前,他以40歲“高齡”進入哈佛。

2005年黃晶生加盟Bain Capital任董事總經理。“我覺得在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裡默默耕耘可能更適合自己。”2006年年初的時候,作為惟一脫離原軟銀亞洲管理團隊的重要成員,黃晶生如此解釋自己選擇貝恩資本的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