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蹄兔

黃斑蹄兔

黃斑蹄兔所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蹄兔目,體重約4-5千克,體長30~60厘米。尾長1~3厘米或無外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狀的趾甲;後足3趾,其內趾和第二趾有一長而彎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狀的趾甲。

基本信息

概述

哺乳綱的一目。為陸棲或樹棲的小型獸類,因有蹄狀趾甲而得名。體重約4-5千克,體長30~60厘米。尾長1~3厘米或無外尾。

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狀的趾甲;後足3趾,其內趾和第二趾有一長而彎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狀的趾甲。腳掌有具特殊附著力的無毛足墊,有腺體分泌以保持足墊濕潤,足墊肌肉排列是周圍高而中央凹,為具吸盤作用的肉窩,有攀登能力,跖行。毛被針毛,粗硬而蓬鬆。背部有一腺體,腺體所在處的毛色與周圍的體色不同。

蹄兔受驚或憤怒,斑塊處的毛豎起,腺體外露。腺分泌有異味,可驅避天敵。有1對單尖、銳利、斷面呈三角形、不斷生長的上門齒,下門齒兩對,如鑿狀,臼齒為脊齒。頭骨頂間骨大;有眶後條;側枕突大,視覺和聽覺均敏銳。妊娠期長達7-8個月。

僅1科3屬約10種,分布於非洲西奈半島以色列敘利亞。以植物和昆蟲為食。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天敵為蟒、鷹和豹。在《聖經》,這些動物被統稱為沙番,音譯自希伯來語(שָּׁפָן‎,shaphan),很可能是一種岩蹄兔屬的動物。

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黃斑蹄兔黃斑蹄兔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蹄兔目Hyracoidea

Huxley,1869

科:蹄兔科Procaviidae

Thomas,1892

黃斑蹄兔黃斑蹄兔

·蹄兔屬Procavia

·蹄兔P.capensis

·樹蹄兔屬Dendrohyrax

·南非樹蹄兔D.arboreus

·西非樹蹄兔D.dorsalis

·東非樹蹄兔D.validus

·岩蹄兔屬Heterohyrax

·黃斑蹄兔H.brucei

·查氏蹄兔H.chapini

·阿山蹄兔H.antineae

進化

第一塊蹄兔類化石是在19世紀中葉發現的。自此以後,化石逐漸增多,化石蹄兔類至今已建立了16屬。早期蹄兔類具有完全的齒式,最後一個臼齒不退化。

許多化石蹄兔比現生種大得多,有些大小與現代馬相近。蹄兔類在早第三紀已相當分化,在撒哈拉的始新世和埃及早漸新世地層中,它們在各類哺乳類化石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埃及早漸新世動物群中,屬種繁多。

新第三紀蹄兔類分布相當廣泛,除非洲外,在希臘、法國南部、高加索和中國北部都有發現,但種類相當貧乏。

在更新世,其分布區域與現生種相近,但在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更新世地層中仍有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