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岳

黃師岳字矗霄,桐城人,東北講武堂第3期、陸軍大學第12期畢業,長期在東北軍任職。,

基本信息

黃師岳中將。

簡介

黃師岳字矗霄,桐城人。東北講武堂第3期、陸軍大學第12期畢業。長期在東北軍任職,1928年底東北易幟後任東北邊防軍步兵第24旅少將旅長,1931年5月任獨立第17旅旅長,1933年任第67軍117師師長,鏇調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第3處中將處長,後任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抗戰期間曾任鄂豫皖邊區第13游擊第13游擊縱隊司令,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曾國防部中將部員,1947年任東北剿匪總部中將參議,1948年10月派任第9兵團聯絡官,11月2日在瀋陽被俘。

主要事跡

1938年1月底,在日軍炮火不斷威脅之下,南遷至長沙的臨時大學(西南聯大前身)被迫西遷。西遷共分三路而行,其中第三路湘黔滇步行團行程最為艱苦卓絕。步行團的最高軍事領導,是由當時湖南省主席張治中推薦的黃師岳。

黃師岳,安徽桐城人,東北軍高級將領,曾任東北軍陸軍步兵第二十四旅旅長、二十九軍少將師長。1942年,黃師岳指揮的第五戰區第十三游擊縱隊曾駐防過桐(城)懷(寧)一帶。1948年,由國防部派駐東北任“剿總”中將部員。

1938年2月19日,湘滇黔步行團在長沙誓師出發,開始了他們3000里的長征。黃師岳為了避免人員傷亡,保護廣大師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實施了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全團分設二個大隊三個中隊,有三位軍官分任參謀長和大隊長,隨團配有炊事員和大夫,有兩輛卡車運送行李。學生284人組成18個小隊,教師11人組成輔導團,五位教授黃鈺生(南開)、曾昭掄(北大)、李繼侗(清華)、聞一多(清華)、袁復禮(清華)組成指導委員會。出發之前,每人發給軍裝一套,綁腿、草鞋各一雙,油布傘一把,限帶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須的生活用品。

步行團先從長沙乘船至益陽,再由益陽徒步穿越湘西。湘西當時是土匪出沒之地,黃師岳對此也十分焦慮,一點不敢懈怠。不過幸好在此之前張治中已經做好布置,派沈從文和湘西的地方勢力打過招呼。土匪們聽說是逃難來的窮學生,也就沒有怎么為難他們。當時正值隆冬季節,師生們肩背行囊,冒著嚴寒,在湘西的行程中先後渡過湘江、沅江、資水三條大河,越過湘西,到了貴州省境內。雲貴高原山路崎嶇,加之當時陰雨連綿,行走更是艱難。

在這樣的環境下,師生們由於有了黃師岳的護送,一路上依然保持著高漲的熱情和樂觀情緒。他們一路調查採風,採集標本,收集民歌、民謠,訪問少數民族村寨,受到沿途的貴州省政府和各地政府、人民的熱情接待。師生們雖然經受了體力和意志的鍛鍊,但在這無比艱難的旅程中,一路走來還是收穫頗豐的。
在前後兩個多月期間,學中文的同學根據路上所見所聞,寫成了《西南採風錄》一書,後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教生物的李繼侗、吳征鎰先生,帶領學生採集了許多動植物標本,其中許多植物標本是他們第一次採集。曾昭掄和理工學院的同學,在經過礦區的時候指導了當地的礦工冶煉;地質學家袁復禮則幾乎一路都在不停地敲石頭,向學生講述地質地貌。學美術出身的聞一多先生沿途作了五十多幅寫生畫。聞一多先生說:“火車我坐過了,輪船我也坐過了。但對於中國的認識,其實很膚淺。今天,我要用我的腳板,去撫摸祖先經歷的滄桑。國難當頭,我們這些掉書袋的人,應該重新認識中國了!”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步行團在黃師岳的帶領下,歷時68天,在山巒重疊的雲貴高原經過三千里長征後,終於勝利抵達目的地昆明。西南聯大為此在昆明圓通公園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全體團員在受到了先期抵達的師友熱烈歡迎。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與黃師岳將軍熱情握手,黃師岳按照步行團花名冊一一點名後,將花名冊鄭重地交給了梅貽琦。至此,黃師岳將軍出色的完成了他艱難的護送任務。
此次旅程自長沙出發,經湘西,越貴州,行程1660多公里,其中步行約1300公里。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黃師岳也會因此而將永載史冊。
作為一名軍人,黃師岳是一位正直的愛國將領。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淪陷,而蔣介石卻對日奉行妥協政策,東北軍被調往西北。面對山河破碎,國難當頭,黃師岳有志不能報國,憂心如焚。在山西娘子關,黃師岳對馮玉祥說:“老將軍快出來救國吧!”一面大聲疾呼,一面痛哭流涕。馮玉祥也不禁為之動容。
1948年底,遼瀋戰役接近尾聲,在瀋陽任國防部派駐東北“剿總”中將部員的黃師岳和其他共27名將級軍官被我軍俘虜,黃師岳也尷尬地成為在此次戰役被俘的國軍最高級別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