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手植柏

黃帝手植柏

黃帝手植柏位於陝西省中部黃陵縣軒轅廟院內,高20餘米,胸圍7.60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 相傳黃帝手植柏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當地有民諺:七摟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謂七人合抱猶不圍。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黃帝手植柏 黃帝手植柏

黃帝手植柏位於陝西省中部黃陵縣軒轅廟院內,高20餘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它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當地有民諺:七摟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謂七人合抱猶不圍。

在橋山腳下,有軒轅廟一座。軒轅廟院面積約10畝。院內有古柏14棵,右側有一株古柏特別粗樹枝像虬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面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樹旁有一碑樓,內嵌石碑一塊,上寫:“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相傳是軒轅黃帝手植,距今約有五千餘年。諺云:‘七樓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據說,不久前對此樹重測了一次,下圍已達到三十市尺,有人說,此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一株,稱為“柏樹之王”,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

邁進軒轅廟大門,迎面便是一棵蒼翠挺拔的古柏,這便是著名的“黃帝手植柏”。外國人稱讚它是“世界柏樹之父”。

黃帝手植柏,相傳為軒轅黃帝親手栽植。1982年,英國林業專家羅皮爾考察了27個國家的柏樹後,認為唯有黃帝手植柏最粗壯、最古老。1998年12月9日,“中華名樹公選養護委員會”將它評為中華百棵名樹之首。世人譽 之為“世界柏樹之冠”。當地諺語這樣描繪它的粗壯“七摟八乍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就是說,七個人手拉著手合抱不攏樹幹, 還剩八乍多。“黃帝手植柏”沐浴了五千年的風風雨雨,目睹了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至今依然蒼翠挺拔,枝繁葉茂,顯示出無比強大的生命力。

發展歷史

傳說黃帝戰敗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定居在橋山。黃帝發現橋山一帶群民,有的棲居於樹,有的與獸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黃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鴻、共鼓等商議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教化橋山群民在臨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樹造屋,離開樹枝和洞穴搬進新屋;又把橋山改名為橋國。橋山群民住進房屋後,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獸來傷害他們了。可是,在那時候人們並不懂得毀壞森林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他們經常亂砍亂伐樹木,沒有幾年,橋山周圍的樹林全被砍光了。就連黃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葉的柏樹,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這時候,一場暴雨襲來,山洪突然暴發,洪水像猛獸一般從山下猛衝下來,把幾十人和黃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貨都捲走了。黃帝悲痛萬分。

雨過天晴,黃帝親自帶領大臣們上山查看,發現凡是樹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僅擋不住水,連地上的草也沖得一乾二淨了。黃帝看見滿山遍野都是洪水過後留下的溝溝窪窪,心情十分沉重,他對群民說:“今後再也不能亂砍樹木了。如果再亂砍下去,橋國就沒有樹林了,野獸也沒處藏身了。到那時,我們吃什麼?穿什麼?”當時有位大臣建議搬到另一個地方居住。黃帝說:“不可!如果那裡樹木也叫我們砍完,那時候我們還能往哪裡搬呢?再遭洪水,我們又哪裡跑?”眾臣覺得黃帝說得有理,都問他該怎么辦?

黃帝說:“我願和大家一齊上山栽樹種草,用不了幾年,滿山就會長滿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來野獸,那時橋國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說罷,黃帝就自己帶頭栽了一棵小柏樹。臣民們都學黃帝的樣子,紛紛栽樹種草。

不幾年,橋國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蔥綠。人們都很感激黃帝。從此,植樹造林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世世代代一直沿續下來。

傳說黃帝在乘龍升天飛經橋國上空時,還特意讓巨龍停下來,為了再看一眼自己親手栽下的那棵柏樹。臨行時,又隨手把群民送給他的乾肉塊扔下來,落在自己栽種的柏樹上。傳說現在黃帝手植柏樹幹上長的24個疙瘩,就是那時黃帝扔下的肉塊變的。

相關畫作

《軒轅黃帝手植柏》張瑞石(畫軸五幅,扇面一幅)

《黃帝手植柏》鍾伯友

詩詞歌賦

軒轅古柏翠參天,黃帝凌霄巨手牽。

冠蓋濃蔭三萬項,根深華夏五千年。

凌霜傲雪蒼龍勁,戴月披星砥柱堅。

茂樹臨風生瑞氣,神州春曉舞霞煙。

五絕·感於黃帝手植柏題

李祚忠

人活一百歲,樹長五千年。

更盼生佳境,勃勃壽命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