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圖書]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圖書]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是2010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子孟。

圖書信息

圖片 圖片

書 名: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副書名:人體節律周期健康法

作 者:曾子孟

出版社: 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ISBN: 9787500845997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以《黃帝內經》中“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為基礎,以二十四個節氣為主線,對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養生重點進行總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二十四節氣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解釋了順應節氣養生的奧秘。

尤其是書中圍繞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自然變化,重點介紹了季節變換、節氣交替中的人體生物鐘與生物節律養生方法,其中包括很多古代最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和食療佳品,並對不同時令的作息起居、飲食藥膳、精神調整、運動指南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同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現代科學,將最實用的、最可操作的食療、鍛鍊等方法奉獻出來,助您輕鬆掌握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秘訣。

圖書目錄

第一篇天人相應之道: 順節氣、養天年

第一章順節氣,適時調養之本

《黃帝內經》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直接影響人體臟腑

二十四節氣能協調精氣神

第二章通經絡,激活身體的“自愈系統”

開春了,給身體來一次大掃除

陽氣旺盛之時,穴位按摩讓你神清氣爽

萬物蕭條,“秋收”也該開始了

寒氣逼人,試試特效穴位的保健大法

第三章行氣血,不生病的智慧

第四章修臟腑,讓生命之樹常青

萬物生髮蓬勃,養生重在養肝

繁茂秀美之時,養“心”為上

肅殺之氣淒風冷雨,滋陰潤肺正當時

萬物蟄藏,養生需深藏於內

第五章調時令,保持健康的密碼

“春困”是人體生物鐘的反應

“消耗”的季節,保持良好的生物鐘狀態

秋意漸濃時,揭開生物鐘的神秘面紗

寒冬時節,了解人體的“激素鍾”

第六章養體質,從根子上修復你的身體

血虛體質——健脾胃、活氣血是重中之重

氣虛體質——補脾、健脾是關鍵

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

陽虛體質——陽氣是生命之本,要重視養陽

第七章補後天,做自己的健康管家

年齡不同,養生方法各異

“男八女七”,養生需適宜

第二篇春季“發陳”: 向大自然要勃勃生氣

第一章春為生髮之季,養肝為先

春季養生要領

第二章歲首開年春意滿——立春說養生

保護陽氣,激活生命的原動力

立春起當吃芽菜

春天的第一道菜——春餅

食補草藥,首選養肝之品

天天都有綠色好心情

提高免疫力正當時

第三章春回地暖草如絲——雨水說養生

肝脾同補,百病勿擾

古功今用,防病又健體

雨水時節防濕寒

房事宜慎重

乍暖還寒,“春捂”不能忘

第四章神州大地待驚雷——驚蟄說養生

驚蟄吃梨潤肺又健脾

對付“春困”中醫有妙招

增強體質,抵禦流行性疾病

警惕肝臟疾病的侵襲

驚蟄節氣,不同體質養生有方

第五章春來遍是桃花水——春分說養生

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的狀態

春分養生首選節令之物

以肝補肝正當時

春分忌大寒大熱

陽虛之體,警惕五更晨瀉

第六章佳節清明桃李笑——清明說養生

清明養生,貴在與自然同氣相求

“發物”不可多吃

清明踏青,讓健康與你隨行

寄哀思、要有度

飲一盞“明前茶”

順應自然而起臥,以求做到天人合一

火形人要防高血壓

第七章穀雨青梅口中香——穀雨說養生

穀雨時節當吃香椿

進入花粉高峰期,應對過敏有絕招

最是甘醇“穀雨茶”

暮春養生,補水為重

神經痛的發病期

第三篇夏季“蕃秀”: 用天地之氣強壯身體

第一章夏為生長之季,補心為先

夏季養生要領

第二章驟雨當空荷花香——立夏說養生

立夏養好“心”

不可忽略的黃金營養

立夏後食稀食,消暑又養胃

春夏之交慎防病

起居順應自然,晚睡早起加午休

第三章轟雷雨積好養魚——小滿說養生

小滿之日吃點“苦”

小滿期間宜素食

吃對生冷食物

小滿時節,“五行人”調養各不同

第四章割稻季節盡喜色——芒種說養生

飲食宜“清補”,也絕非得絕對清與素

藥浴健身又防病

防暑降溫,自製“清涼處方”

端午時節話養生

午睡滋陽氣

第五章晝長天地似蒸籠——夏至說養生

夏至養生,勿忘健脾

夏至來碗面,健康又美味

夏至要喝“三葉茶”

補水要及時、正確

運動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六章蟬鳴正煩田豐盛——小暑說養生

小暑節氣吃三寶

夏天喝這些茶好

防暑降溫,穿衣戴帽也有講究

小暑養生,少動多靜

冬病夏治最關鍵

第七章大汗淋漓皆是夏——大暑說養生

大暑老鴨勝補藥

大暑養生離不開度暑粥

大暑節氣用“二香”

盛夏“陰暑”需提防,白領警惕“凍”出病

第四篇秋季“容平”: 金秋最宜調和精氣神

第一章秋為收斂之季,潤肺為重

秋季養生要領

第二章涼來暑退草枯寒——立秋說養生

立秋莫忘“秋老虎”

秋凍秋凍,不生雜病

早睡早起,健康不離

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季“容平”之氣

“少辛多酸”的立秋飲食

立秋“貼秋膘”

秋來性愛宜收不宜縱

第三章伊人去處享清秋——處暑說養生

處暑養肺正當時

睡好“子午覺”,防病又養生

防燥,讓秋日的皮膚光滑水潤

初秋一隻梨,健康好身體

初秋老人慎保養

秋日要注意保護腹部

第四章碧漢清風露玉華——白露說養生

白露飲食當健脾潤燥

白露天氣冷,給腎“打打氣”

白露食療方,養好常見病

調整飲食,提升人體正氣

白露時節,讓哮喘者房事也和諧

白露秋分夜,五防最當緊

白露養生,宜做呼吸操

第五章涼意舒情果清芬——秋分說養生

暑熱退盡,涼燥來襲

秋粥宜人,老人最宜多食

均衡飲食,以求陰平陽秘

秋分養生先養胃

少說話,保持樂觀情緒,使志安寧

中秋節,秋分日,品嘗芋頭正當時

秋分到,運動調節機體

第六章天高雲淡雁編人——寒露說養生

寒露起,足部保暖當重視

寒露防寒,搓搓大椎就解決

彈彈手指,減少心、腦血管疾病

寒露屬長夏,當養脾胃

調整起居,保持體內陰陽平衡

九九重陽話養生

朱門酒肉無風味,寒露白菜正當時

第七章梅映紅霞報晚秋——霜降說養生

霜降飲食,蔬果也瘋狂

補冬不如補霜降

霜降賞紅葉,護好“老寒腿”

心氣平和,養我精氣神

晚秋養大腸,提前準備好過冬

天涼好個秋,喝點南瓜粥

承上啟下,霜降調理“亞健康”

第五篇冬季“閉藏”: 天寒地凍最好是養陽

第一章冬為收藏之季,補腎為先

冬季養生要領

第二章萬物收藏梅開紅——立冬說養生

立冬養生,以護陽溫補為上

溫補之前最好先“引補”

入冬後,養生應著眼於一個“藏”字

立冬養生吃什麼

立冬保暖,後背為先

立冬運動更養生

第三章保暖增溫雪初降——小雪說養生

出門戴帽子,保護諸陽之會

冬令進補莫忘喝水

進補習慣很重要

小雪一日兩橄欖

小雪養生先養神

小雪注意清“內火”

氣虛冬練養腎功

第四章朔風怒吼飛瑞雪——大雪說養生

大雪養生有“七宜”

大雪食療,南北“進補”各不同

晚不吃薑利健康

節令美食——大蘿蔔

冬季補腎常用的藥材

大雪養生話冬泳

第五章日短陽生爐火旺——冬至說養生

專屬冬至的大餐——餃子

冬至中年好養生

素食補冬,女人的最愛

冬至養生,一日六件事

冬至“進補”,要分清體質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過冬至

第六章冷風寒氣冰天地——小寒說養生

小寒的特色食品——臘八粥

最適合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小寒多吃山楂益處多

小寒保暖一二三

小寒日常養生經

三九天,活血通絡最養生

保暖切莫“三緊”

第七章銀裝素裹臘梅飄——大寒說養生

大寒日,提前養肝

大寒日常養生經

冬夜憋尿,不病也痛

抓住冬天的尾巴,再吃一次涮羊肉

大寒要防風邪

冬季搓手好處多

大寒時節,男性要藏精禦寒

附錄:生活時間表

後記

作者的影響

外調內理,永續健康 

我們常說“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財富”,但財富是需要一點一點積累起來存在的,而健康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應該有的,好比一筆存在銀行里的活期存款,在有生之年任憑支取,但是透支之後再也無法存進去。所以說,健康是人生只可透支而不可儲蓄的活期存款,擁有它,你才可以獲得人生的最大幸福!

事實上,健康並不是很難實現的!——只要我們知道為什麼會生病、疾病是怎么來的,平時運用外調內理的方法,採取積極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飲食管理,“擒賊先擒王”,把源頭掐斷,就可以一勞永逸,百病不生,永續健康,享受生活。

不過,我們也知道,人們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加之缺乏適度的運動、不良的飲食方法和習慣,往往一不小心,大大小小的病痛就悄悄上身了!但面對疾病一定要有信心,我們完全可以運用外調內理的方法,來激發身體的自愈潛能,帶病長壽。

鑒於此,本書以《黃帝內經》外調內理的養生理念和養生方法,運用圖解的方式,告訴你如何運用經絡按摩與生機食療,以積極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飲食管理,從根本做起,裡應外合,力行最健康、自然的養生之道,提升免疫力不生病。

作者簡介

曾子孟的著作還有:

1、圖解中醫養生:治未病 化學工業出版社

2、手足對症按摩養生精華圖典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3、皇帝內經養生精華圖典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4、全身對症按摩養生精華圖典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創作背景

如今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按理說,一方面我們對自身健康更加重視,一方面現代醫學技術又不斷發展進步,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的。可是結果呢?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大醫院、名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小診所門庭若市,無論上哪兒,除了看病貴之外,還難——看一次病,不僅病人受折磨,家人也跟著承受忙前跑後的身心考驗,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有什麼都別有病”!然而,事與願違,過去的某些“疑難雜症”還沒有解決辦法,如SRAS、甲型H1N1流感等新的“疑難雜症”又來了。我們想方設法與疾病作鬥爭,可是在面對一些疾病的時候,我們又束手無策。所以面對如影隨形的疾病,我們多少還是心存恐懼的。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違反了陰陽四時的法則,身體就會出問題,就會生病。反之,自己養生,調養、保養身體,就可以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而不生病。縱觀《黃帝內經》,無非是“外調經絡、內理臟腑”,這也就是“外調內理”的養生理念與養生方法,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