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欒蚜蟲

黃山欒蚜蟲

為害黃山欒的蚜蟲主要為欒多態毛蚜又稱蜜蟲。 黃山欒蚜蟲無翅孤雌蚜體長為3毫米左右,長卵圓形。 (2)於初發期及時剪掉樹幹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

分布與危害

為害黃山欒的蚜蟲主要為欒多態毛蚜又稱蜜蟲。是黃山欒樹的一種主要害蟲,主要危害黃山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蚜蟲主要刺入植物的莖、葉及幼嫩部位,吮吸汁液,葉片蜷縮變形,乾枯死亡、枝葉生長停滯,嚴重時嫩枝布滿蟲體,影響枝條生長,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死亡。

黃山欒蚜蟲黃山欒蚜蟲

形態特徵

無翅孤雌蚜體長為3毫米左右,長卵圓形。黃褐、黃綠色或墨綠色,胸背有深褐色瘤3個,呈三角形排列,兩側有月牙形褐色斑。觸角、足、腹管和尾片黑色,尾毛27-32根。有翅孤雌蚜體長為3毫米,翅展為6毫米左右,頭和胸部黑色,腹部黃色,體背有明顯的黑色橫帶。越冬卵橢圓形,深墨綠色。若蚜淺綠色,與無翅成蚜相似。

發生規律

一年數代,以卵在芽縫、樹皮裂縫處過冬。

防治方法

(1)於若蚜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淨2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土蚜松乳油或吡蟲啉類藥劑。
(2)於初發期及時剪掉樹幹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
(3)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
(4)幼樹可於4月下旬,在根部埋施15%的涕滅威顆粒劑,樹木乾徑每厘米用藥1~2g,覆土後澆水;或澆樂果乳油,乾徑每厘米澆藥水1.5kg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