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居石

黃居石(1626-?年)字慎 ,一字圮仙,廣東新會人。初居江門水南鄉,後遷嶺梅里(今屬江門市)。出身平民家庭,少喜作詩。一生作了600多首詩,後僅收入200餘首於《自知集》刊行於世,多為憂生念亂之作。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收錄有其詩作6首。

基本信息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他僅18歲,很有民族氣節,決心不出仕,隱居作詩。
康熙三年(1664年)“遷海移界”,他被迫徒往肇慶, 四年之間,遷徙四次,歷盡流離的痛苦。在遷徙途中,目睹百姓離亂失所、棄嬰塞路、餓殍蔽道的慘狀,寫了一首《徒村行》, 詩中云:“攜妻負子出門行,曠野相對啜其泣;孰無墳墓孰無居, 故土一旦成丘圩!”讀來令人下淚。
康熙十二年,曾往湖北宜城謀生, 到十五年歸家後,常居住在新會城。他是個愛國愛民的詩人, 憎恨朝廷的暴政,同情人民的遭遇。他在一首《哀西村》詩中,有“婦子囚軍營,丁壯殤道左。八口剩老身,伶仃今失所。言之不忍聞,酸風滿四座。”之句,“遷海復界”後,他寫了一首《哀江門》七絕, 詩云:“江門一望堪痛哭,亂石徘徊江之曲。日中江上不見人, 草自青青波自綠。”讀來揪腸牽肺。
黃居石在詩壇得名,主要是他寫過揭露大漢奸尚可喜、 尚之信父子罪行的《羊城秋意》十詠。 他以凝重的筆觸寫出尚氏父子榮枯興衰的悲劇。有人評價他這組詩:“傳誦之者,莫不目眥發指, 拍案大叫。”他一生作了600多首詩,後僅收入200 余首於《自知集》刊行於世,多為憂生念亂之作。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收錄有其詩作6首。
黃居石卒年不詳,56歲仍有詩見於集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