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寅[明代抗洪英雄]

黃寅,號金龍,人稱黃金龍,(約公元1525—1545),享年20歲,明朝嘉靖年間庶民,郾城縣人(今河南省漯河市黃崗村)。黃金龍是一位真實的抗洪英雄,在四百六十多年前,在黃河即將決口之時,他用身體堵住即將決提的豁口,用犧牲挽救了一場無數黎民百姓的生命,保護了即將收穫的千里良田。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公元1525年,黃寅出生於河南省漯河市黃崗村(現雙匯集團所在地)一個貧寒人家,他的父親是一個不識字的農夫,由於黃河泛濫,被當時的朝廷徵用為河工,在黃河工地築堤。黃寅出生時,父親在幾百里外的黃河工地挖土抬沙,母親不知道如何為孩子起個名字,看孩子是寅時出生,就取名黃寅。

黃寅三歲時,就顯示出極強的游泳天賦,有人曾看見這個三歲的兒童在村池塘中漂浮嬉戲,居然不沉水中。十歲後,黃寅果然成了一名游泳高手,家鄉有一條沙澧河,水面寬盛、多湍流鏇渦,而黃寅常能輕鬆在兩岸間游幾個來回。

他從十二歲起,就離開家鄉,代替父親去黃河工地當河工,在當時朝廷徵用的本村河工中,他的年齡是最小的,替父出工的行為受到村民稱讚,譽為“大孝子”。

在黃河當河工期間,下工之餘,黃寅常常跳進洶湧的黃河游泳,其在河中的游泳動作相當頑皮,常常以危險動作嚇人。久而久之,黃寅的大名在來自全國各地的河工中廣為傳播。其游泳時,動作敏捷,在陽光下宛如一條戲水金龍,河工私下稱其“黃河一條龍”。

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是一條水患無窮的河流,幾乎年年泛濫,年年決口。明朝嘉靖年間,朝廷年年徵召河工治黃,卻無濟於事,黃河依然禍害百姓。

黃金龍從十二歲當河工,每年都要從家鄉來到黃河工地,由於耳聞目睹,對朝廷的治黃政策產生了懷疑。當時,負責全國工程項目的官員是尚寶司少卿嚴世蕃,負責治黃工程的朝廷官員是嚴世蕃手下親信,是而嚴世蕃又是當朝宰相嚴嵩的獨生子。由於在治黃工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剋扣糧響、中飽私囊、貪污浪費等現象,身為平民百姓的黃金龍對此非常看不慣,而同村的老年河工勸他不要說話,免得得罪官員,丟掉性命。

黃金龍覺得心情非常壓抑,就用草繩綁住自己的雙手,縱身跳進河水湍急的黃河,大聲叫喊:“黃河啊,要想不要我說話,你就淹死我;如果不淹死我,就得讓我說話!”

奇怪的是,儘管水勢浩大,黃金龍的身體卻始終漂浮在河面上,竟然被河水送到岸邊。這一年,黃金龍剛剛十八歲。他自綁雙手、跳黃不死的故事一經傳揚,河工們對其敬佩有加。但是,不久,黃金龍被官兵以“妖言惑眾、破壞河工”罪名抓獲,在治黃工地的旗桿賞懸吊三日,以儆效尤。

懸吊三日過後,黃金龍被遣送回鄉,勒令其不得再到工地做工,其家所分擔的河工一責,必須由其父親來治黃工地報效。

黃金龍回到黃崗村後,悶悶不樂。好在家鄉的沙澧河也時常泛濫,黃金龍被縣衙徵召護堤,他用在治黃工地總結的方法指導百姓防洪度汛,取得良好效果,深得家鄉百姓誇讚。

時隔一年,黃金龍年滿二十歲,得知父親在治黃工地患病不起,黃金龍心急如焚,辭別母親前往河工工地看望父親。由於連日暴雨,道路難行,黃金龍走了四天四夜,才抵達武陟黃河口。當時,電閃雷鳴,暴雨如注,黃河濁浪滔天,水流橫衝直撞,加上連日大雨堤防被雨水浸透,隨時有跨堤決口之危險。

黃金龍在暴雨中尋找父親駐地,當行至一處堤防時,發現一處泉涌,繼而堤防被洪水撕開一條縫隙,緊急關頭,黃金龍以示警銅鑼鳴鑼告急,眾河工紛紛趕來,開始堵塞豁口。此時,水流鋒利,若不及時堵塞,豁口繼續擴大就將跨堤,黃金龍來不及多想,縱身跳進豁口,指揮民工朝他所在之處傾倒沙石。歷時兩個時辰,豁口被堵,水中的黃金龍已經不見蹤影。

雨過天晴之後,數萬河工在黃河打撈黃金龍屍體,不見下落。河工請治黃官員表彰黃金龍忠烈義舉,遭到拒絕,稱被驅逐之徒不值一提,任何官方文書均沒有記載此事。就這樣,一個民間湧現出的平民抗洪英雄,被扼殺在腐朽的官僚體制中。

黃金龍死後,在黃河兩岸,出現了很多供奉黃金龍神態塑像的“黃大王廟”。廟宇引起治黃官員不悅,派兵搗毀神態塑像,嚴令不得再修建此類廟宇。

為了表示對黃金龍的敬仰,黃河兩岸百姓自發捐資,前往黃金龍家鄉叩謝,在村中修建“黃大王廟”一座,紀念黃金龍犧牲生命、抗洪救民的大義之舉。從此,每年均有黃河兩岸客商前來上香,久而久之,黃金龍成為百姓抵抗水災的守護神,大王廟香火鼎盛,聞名全國。

更有甚者,一些民間藝人編撰神話戲劇傳說,歌頌黃金龍功德,稱黃金龍跳進豁口堵黃之時,電閃雷鳴,河工們看到河中一條金鱗金甲的金龍在幫助河工堵豁口,那條龍就是黃金龍的化身,其在人間功德圓滿之後,返回天宮復命,被玉帝封賞,位列仙班。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失寵,御史鄒應龍聞風而動,上疏彈劾嚴嵩。在徐階的慫恿下,皇帝奪去嚴嵩一切官職,勒令回鄉,嚴世蕃謫戍雷州衛。嚴世蕃在謫戍雷州中途跑回江西老家,本性難移,繼續作惡。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又被御史彈劾。世宗大怒,將嚴世蕃逮捕下獄。第二年案結,世蕃被斬,嚴嵩被削籍為民,家產盡抄。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一代奸臣嚴嵩在孤獨和貧病交加中去世。

在嚴家勢力倒台後,民間對黃金龍的頌揚達到白熱化程度,甚至有百姓上書官府,希望地方官府奏請朝廷,對郾城黃崗村黃寅加封。但是,封建社會的皇帝以“龍”自稱,容不得平民百姓中有“龍”出現,念及黃金龍抗洪義舉,地方官府做出了不壓制、不宣揚的模稜兩可的做法,甚至在當時之郾城地方志書中也刻意迴避。

無論哪個封建王朝,皇權制度有其相同的一面,即:維護皇權威嚴。到了清朝雍正元年,對黃河河患高度重視的雍正皇帝親臨黃河視察,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撥庫銀288萬兩在河南省武陟縣修建一處龐大的建築群,親筆題名“敕建嘉應觀”。

嘉應觀簡介

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宮”之美譽。

嘉應觀治河功臣殿分東西兩個大殿,供奉著十位治河功臣。東大殿供奉的是西漢的賈讓,東漢的王景,元朝的賈魯,明朝的潘季訓和“白大王”白英;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書宋禮,明朝兵部尚書劉天和,清朝三位治河總督齊蘇勒、稽曾筠和林則徐。人們都知道林則徐曾擔任兩廣總督和虎門銷煙的民族氣節,他又怎么會當上了河龍王呢?原來在道光年間,他曾任河道總督,主管河南、山東黃河運河的修防事務。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撤了他兩廣總督的職務,發配新疆。途中,黃河決口,林則徐又受命堵口。

在嘉應觀所供奉的十位治河功臣中,唯獨缺少一位在民間家喻戶曉、深入民心的漯河籍抗洪英雄——黃金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