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坪鄉[四川省蓬安縣]

黃坪鄉[四川省蓬安縣]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在中國,被叫做黃坪鄉的有4個,分別是:四川省青川縣黃坪鄉、四川省蓬安縣黃坪鄉、雲南省永善縣黃坪鄉、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黃坪鄉。

基本信息

四川省青川縣黃坪鄉

黃坪鄉青川縣黃坪鄉地圖
概述

黃坪鄉位於青川縣城南9公里,東連瓦礫鄉,南靠大院,西接大壩鄉和喬莊鎮張家村,北鄰喬莊鎮。清嘉慶初置鄉團、尋廢。1950年分喬莊地置,1992年撤,1995年底復置。全鄉幅員面積68.9平方里,東西長19公里,南北寬3.6公里,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呈南高北低。鄉境內有黃茶公路連線東西,劍青公路貫通南北。交通便捷,信息靈通。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適應多種動植物生長。而且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尤以酒家埡岩金為最。全鄉轄7村62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5908人,其中農業人口5595人,有耕地面積13900畝。林地面積57907畝,占全鄉土地面積的56.7%。

行政區劃

黃坪鄉下轄村:建設村、棗樹村、新生村、青春村、解放村、群樂村、河口村

黃坪鄉明鏡山
自然資源

黃坪鄉境內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明鏡、菩苔二山有著神奇的傳說;群樂、河口的自然風光更是誘人,良好的生態植物,潺潺的流水,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明鏡山堪稱一大奇觀,坐落在黃坪場鎮東南8公里處,山近峰頂處有一孔圓形洞孔,人稱常月嶺、月亮山、月亮岩、亮洞子、透明山、別有天、碟子大個天,顧景而名。《輿地紀勝》、《龍安志》、《四川通志》、《昭化縣誌》均載:“透明山有昭化縣西北三百里,有竅通明,望之若懸鏡”,“明鏡山遠眺如星似碟,仰望如盤如月,近看如懸明鏡,又似園門洞天,妙趣自然”,“山勢南北走向,近頂處一大洞,東西穿透,旁一洞口朝上,宛如一井,僅可通人,扶壁而下,向左拐與大洞相連,大洞高寬約5米,長10餘米,洞外兩面絕壁,洞中有似男婦腳跡各一,壁上有一小孔,下有石窩,傳雲日必漏米一窩,可供一人一日餐食,有豁子道人棲隱洞中,以此米度日,故稱漏米孔,添人則不濟,乃將盛米石窩鑿大,從此不再漏米,道者生活無著,下山沒館謀生,漏米之說雖屬神話,豁子道人則有之,作聯對,筆力凝重,工穩。洞頂石峰,有川主廟遺址,樹蔭下有石桌凳,傳為仙人弈棋之所,山上杜鵑成林,蔥草溢香,十分幽靜”。

黃坪鄉黑山羊種羊場
經濟狀況

在黨委、政府的正確帶領下,黃坪鄉人民正在用勤勞和智慧逐步擺脫貧困走向致富。鄉鎮企業蓬勃發展;集體經濟逐步壯大,充滿生機,黃坪人正用勤勞的雙手,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勾勒著一幅盎然的新農村畫卷,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小康邁進。

文教事業蓬勃發展。黃坪國小校現有教職工55人,學生980餘人,占地2378平方米,校園整潔,綠草成茵,有教室15間,多功能實驗室、微機室共5間,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可供學生博覽群書。學校建立了一支既懂教學,又懂管理,既嚴格要求,又有奉獻愛心的管理隊伍。全鄉普及了初等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占地250平方米的衛生院去年新建一樓一底35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樓。院內設有防射科、牙科、內外科、婦科、小兒科,醫療器械設備相對齊全,極大地改善了全鄉人民的醫療衛生條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糧食和經濟收入穩步增長,農村住房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全鄉新修和改建房屋以每年30戶遞增。規劃了三個村的扶貧新村建設。農網改造進展順利,2008年11月能夠全面結束。實施了場鎮1100人的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電話擴容240門,2008年爭取建立行動電話機站。

黃坪鄉制定了今後的發展思路:一畜二茶三藥材。建成了青川縣黑山羊種羊場,年內將發展種羊達到2000隻,黑山羊的養殖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將成為該鄉的支柱產業。已建長毛兔專業村2個。退耕還茶3500畝,茶葉生產是該鄉的重頭戲,黃坪明鏡山茶場創出了中國名牌---“黃山碧劍”,產品供不應求,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全鄉茶葉的發展,現有茶葉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大戶18戶,茶葉的生產將成為該鄉種植業上的一大項目。

四川省蓬安縣黃坪鄉

黃坪鄉黃坪鄉
概述

黃坪鄉在蓬安縣北部,與徐家鎮、騎龍鄉、向東鄉鮮店鄉諸家鄉相鄰,海拔800餘米的銅鼓由北向南走向,形成與鮮店、向東的天然分界線,馬鞍山縱貫全境,是一個典型的淺丘農業之鄉,面積24平方公里,轄8個村、76個社,常住人口6272人。其特色產業為錦橙100號、相如雪梨和松花皮蛋。

改革開放以來,黃坪鄉人民艱苦奮鬥,修通了徐黃公路,與儀北公路連線;打通了通往金溪、鮮店的要道,全長30餘公里的村道公路晴雨能通車。程控電話已達600部,做到了社社通,有線電視已開通1000戶,覆蓋面達80%;中心醫療衛生站、村級衛生站共15個,學校“普九”全面合格;文化站、廣播站等各種設施齊備,各類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黃坪鄉緊緊抓住改革開放的契機,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全鄉兩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計畫生育走在全縣前列,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全縣領先,先後榮獲全縣“普九示範鄉”、“錦橙100號基地鄉”等榮譽稱號。

黃坪鄉蠶桑
經濟狀況

黃坪鄉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年總產量達280萬公斤。年存欄生豬1萬餘頭,出欄8000餘頭,人平1.2頭。利用山地優勢,發展山羊3000多隻。蠶桑發展更令人矚目,年養蠶達2500張,產繭10萬公斤。錦橙100號、新柚3號、優質相如雪梨基地成片規模種植,年產量達80萬公斤,暢銷省內外。以陳家溝小二型水庫為龍頭的塘堰、稻田養魚2000餘畝,水產品年產量達80萬公斤。2002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256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九十年代初的400元增加到2235元。

黃坪鄉充分利用山地優勢,大搞退耕還林,引進業主大力開發銅鼓山、馬鞍山,投資150餘萬元,建起了千隻良種豬、牛、羊飼養場,萬隻雞、鴨養殖場,成片黃姜、油橄欖1000畝,優質枇杷、核桃、花椒、錦橙100號、優質相如雪梨等各50餘萬株,種植牧草300餘畝。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示範園、生態觀光園,萬隻畜禽養殖場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

雲南省永善縣黃坪鄉

黃坪鄉黃坪鄉
概述

黃坪鄉地處縣境西南的金沙江東岸,五蓮峰山系西側邊緣,鄉政府駐地海拔522米,山嶺由東向西穿越境內,逐次下降至金沙江邊,形成梯勢。駐地距縣城95公里,與黃華、水竹、蓮峰、萬和鄉為鄰,西以金沙江為界和四川金陽縣向陽鄉及雷波縣元寶鄉相望,總面積69.7平方公里。有耕地17652.38畝,森林37966.8畝;人口3326戶12838人。轄三合、新坪、黃坪、任壩4個村民委員會,72個村民小組。

境內氣候炎熱,泥土鬆散,乾旱嚴重,主產玉米、甘蔗、花生、薯類等,特產柑桔、花椒。經濟總收入1139.7萬元,人均純收入581元。糧食總產量832.1萬公斤。

歷史沿革

以古時黃草盛得名。清朝中、後期屬永善汛管轄,為清時銅運要道和碼頭之所,商賈興旺,商旅來往不絕。民國時期為慕陽鎮,屬第一區管轄;1950年屬蓮峰區轄;1955年歸黃華區轄。1988年5月劃出黃華鄉的任壩、黃坪及蓮峰鄉的三合、新坪四個村建為鄉,駐地黃坪村。

黃坪鄉花椒
特色產業

黃坪鄉黨政府緊緊圍繞永善縣委政府確立的在全縣建立畜牧產業群、經濟作物產業群、經濟林果產業群和蔬菜基地、優質糧基地,打造“沿江百里綠色產業經濟帶”的產業發展思路,結合實際創特色。增加香蕉花椒的種植面積,加大核桃、柑桔、枇杷的發展力度,建基地、辦協會、促流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黃坪鄉農民增產增收。

該鄉主要是要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大力發展核桃、花椒、柑桔、板栗、香蕉等幾個優勢產業、增加民眾收入,確保該鄉民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永善縣黃坪鄉的花椒、核桃已遠銷四川、重慶、上海及日本、加拿大等地。可謂“花椒香飄千里”、“核桃譽滿四方”。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黃坪鄉

黃坪鄉黃坪鄉
概述

黃坪鄉,武都縣轄鄉。1958年建黃坪公社,1983年置鄉。位於縣境東部,甘泉河上游,距縣城82公里。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0.9萬。有公路接略(陽)武(都)公路。轄趙壩、丁家裡、李家峽、楊霧溝、蔣家灣、鍾家灣、陳家莊、張壩、老蒿川、樓房壩、黃坪、石家陽坡、苟家山、石塄、崔家裡、照村、成家壩17個村委會。地處深山峽谷中。

經濟狀況

農業主產玉米、小麥、馬鈴薯,盛產紅芪、當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