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滑坡

黃土滑坡,是在厚層黃土高邊坡地段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軟弱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簡介

黃土滑坡(loesslandslide)是在厚層黃土高邊坡地段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軟弱面整體下滑的現象。滑坡邊界多呈半圓形或弧形,破裂壁呈陡坎,有較陡的滑動面,常發生於40°—60°的黃土谷坡上部或谷坡最下部。滑坡發生後,穩定坡面為35°左右,多發生於地下水溢出處。

現象

由於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開挖山坡坡腳等人為活動影響,斜坡上的土體或岩體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順坡向下滑動的現象就是滑坡。又稱地滑、走山、垮山、土溜等。

處在滑坡體上的水塘由於斜坡出現裂縫,導致水塘水位明顯下降或水塘里的水全部漏失,就是滑坡的明顯徵兆;崩塌、滑坡出現前,地面都會有輕微的顫動,有時地下還會發出岩石拉裂、破碎的聲音,尤其是動物表現異常,老鼠、蛇亂跑不進洞。“馬刀樹”“醉漢林”也是滑坡的預兆,斜坡上生長的樹木上部直立、下部彎曲,形狀像馬刀一樣,說明斜坡表層在發生非常緩慢的向下滑動;樹木東倒西歪,說明滑坡已經開始加速,應快速撤離。

事故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2012年8月1日通報稱,進入汛期以來,山西共排查出隱患點11842處,新增351處。其中在2012年7月31日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孫家溝鄉牧塔村發生的一起黃土滑坡自然災害事故,造成2人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