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貂台灣亞種

黃喉貂台灣亞種

黃喉貂台灣亞種是中小型獸類,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分布於台灣中部山區森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黃喉貂台灣亞種

【中文別名】台灣黃喉貂

【拉丁學名】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

【命名者及時間】Swinhoe, 1866

【同義學名】Martes chrysospila

【英文名稱】Formosan yellow throated marten, Taiwan marten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鼬科貂屬黃喉貂

物種概述

黃喉貂台灣亞種中小型獸類,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一般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體毛柔軟,多無斑紋。前後足均5指(趾);�行性或半�行性;爪鋒利,不可伸縮。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活動於常綠闊葉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區,大面積的丘陵或山地森林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岩,行動敏捷。

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肛門附近有臭腺,可放出臭氣驅敵自衛。樹棲,肉食,主要以嚙齒類、鳥卵及幼雛、魚類、昆蟲為食。

台灣亞種,體形小,體色為淡褐色,頭部的暗紋具黑紫色的光澤,沒有耳後紋。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中部山區森林。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