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莖蜂

麥莖蜂

昆蟲名,屬膜翅目,莖蜂科。分布在中國各地。寄主於小麥、大麥等麥類作物。幼蟲鑽蛀莖稈,嚴重的整個莖稈被食空,老熟幼蟲鑽入根莖部,從根莖部將莖稈咬斷或僅留少量表皮連線,斷面整齊,受害小麥很易折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麥莖蜂 麥莖蜂

體長8—12mm,腹部細長,全體黑色,觸角絲狀,翅膜質透明,前翅基部黑褐色,翅痣明顯,雌蜂腹部第4、6、9節鑲有黃色橫帶,腹部較肥大,尾端有鋸齒狀的產卵器。雄蜂3—9節亦生黃帶。第1、3、5、6腹節腹側各具1較大淺綠色斑點,後胸背面具1個淺綠色三角形點,腹部細小粗細一致。

長約1mm,長橢圓形,白色透明。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8一12mm,體乳白色,頭部淺褐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身體多皺褶,臀節延長成幾丁質的短管。

長10一12mm,黃白色,近羽化時變成黑色,蛹外被薄繭。

發生規律

年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莖基部或根茬中結薄繭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進入羽化高峰,羽化期持續20多天,羽化後雌蜂把卵產在莖壁較薄的麥稈里,產卵量50一60粒,最多72粒,產卵部位多在小麥穗下1—3節的組織幼嫩的莖節附近,產卵時用產卵器把麥莖鋸1小孔,把卵散產在莖的內壁上。卵期6—7天,幼蟲孵化後取食莖壁內部,三齡後進入暴食期,常把莖節咬穿或整個莖稈被食空,逐漸向下蛀食到莖基部,麥穗變白,幼蟲老熟後在根茬中結透明薄繭越冬。

種群分布

分布在中國各地。

防治方法

(1)麥收後進行深翻,收集麥茬漚肥或燒毀,有抑制成蟲出土的作用。

(2)儘可能實行大面積的輪作。

(3)選育稈壁厚或堅硬的抗蟲高產品種。

(4)發生為害重的地區於5月下旬洋槐開花期成蟲發生高峰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9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1200倍液,也可噴撒1.5%樂果粉或2.5%敵百蟲粉,每667㎡1.5—2.5kg。

膜翅目(三)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