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科洛後效

麥科洛後效

麥科洛後效是指C.麥科洛1965年發現的一種顏色視覺的附隨性後效現象。麥科洛效應不僅表現為把無彩色的圖形看成有彩色的,而且其持續時間可長達幾小時甚至幾星期。引起了人們對其他一些附隨性後效的研究。

麥科洛後效

正文

C.麥科洛1965年發現的一種顏色視覺的附隨性後效現象。她先讓觀察者交替觀察通過紅色濾光片投射的黑-白垂直柵條,和通過綠色濾光片投射的黑-白水平柵條,把這兩個圖形作為適應圖形。若干分鐘之後再呈現一個測驗圖形,這個測驗圖形一半是黑-白垂直柵條;另一半是黑-白水平柵條,這時觀察者就把圖形上所有的白垂直柵條看成是發綠的,把所有白水平柵條看成是發紅的。這種現象就是麥科洛顏色後效(圖1)。

麥科洛後效麥科洛後效
這個後效不能用後象或相繼對比效應進行解釋,因為這兩種效應的色調只是一種均勻的色調,而麥科洛後效的色調是由測驗圖形的柵條方向決定的。當兩個交替適應圖形的方向差別為90°時,顏色後效最強(見彩圖)。當方向差別逐漸變小時,顏色效應也隨之減弱。

麥科洛後效麥科洛後效
麥科洛後效麥科洛後效
麥科洛在解釋這種效應時,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神經生理學假設,即大腦中對紅色反應的細胞群和對綠色反應的細胞群是一對頡性的細胞群。在觀察適應圖形後,對紅色垂直柵條反應的細胞群由於適應而處於抑制狀態。從而失去了與起頡頏作用的細胞群的平衡,使對垂直綠柵條反應的細胞群處於興奮狀態,這樣垂直的白柵條看起來便發綠了。同樣,當綠色水平細胞群因適應處於抑制狀態時,紅色水平細胞群便處於興奮狀態,因此水平白柵條看起來便發紅了。麥科洛效應不僅表現為把無彩色的圖形看成有彩色的,而且其持續時間可長達幾小時甚至幾星期。

麥科洛後效麥科洛後效
麥科洛發現這一效應後,引起了人們對其他一些附隨性後效的研究。其中的一個實驗是,讓被試交替觀察兩個方向相反的螺旋圖形(圖2),反時針方向的為紅色,順時針方向的為綠色,把兩個螺旋圖形放在轉輪上旋轉,紅色螺旋看起來向外膨脹(稱膨脹螺旋),綠色螺旋向內收縮(稱收縮螺旋)。將它們作為適應圖形,然後再用一個黑-白膨脹螺旋和一個黑-白收縮螺旋進行測驗,觀察者會把膨脹螺旋和收縮螺旋分別看成是綠色的和紅色的,這便是運動-附隨顏色效應。當用一個固定的紅螺旋和一個固定的綠螺旋進行測驗時,觀察者會把紅螺旋看成是收縮的,而把綠螺旋看成是膨脹的。這就是顏色-附隨運動效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