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中學

麗水中學

麗水中學,是一所有百年歷史的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初名崇正學堂,系蓮城書院改設。後歷稱省立第十一中學、處州中學等。1980年列為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1996年通過省一級重點中學評估,成為麗水市第一所省一級重點中學。麗水中學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前輩們以身垂範,開啟了麗中“主動、繼承、求真、創新”的校風。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浙江省麗水中學,創建於1902年,歷稱省立第十一中學、處州中學等,現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首批省一級重點中學。原民國副總統陳誠、周恩來同志早期戰友麻植都為該校畢業生。
2009年麗水中學搬入新校區,新校區總用地面積200畝(其中,代征道路25畝)。校舍總建築面積約76111平方米,包括行政樓、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及學生宿舍等17個單體,遷建工程總投資概算1.8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07億元,其餘由地方財政安排。建設工期24個月。在校生3000人,教職工約290人,實行寄宿制管理。擁有展示麗中深厚底蘊的校史廣場,分年級設定的共含75個教室的三幢教學樓,電子信息化圖書館,可容納1000人就座的學術報告廳,四百米塑膠跑道標準田徑場,天然草坪足球場,網球場,12個室外籃球場,四個排球場以及可容納3000人集會的體育藝術館。體藝館內配有一個擁有70張球檯的桌球訓練中心、四個燈光籃球場、8個羽毛球場。4個計算機教室併入圖書館,兼用電子閱覽之功用;同時擴大紙質閱覽容量,備有4個紙質大閱覽室,可供8個班同時閱覽。
擁有六幢學生公寓,六人一室,內設衛生間、陽台、電話、電扇、空調、浴室,應有俱有;學校新型餐廳,共分三層,招聘知名廚師掌勺,為學生提供味美價廉、安全可靠的餐飲服務。
麗水中學擁有一大批全省知名、全市領先的優秀教師,其中 “2211工程”名校長、名師培養對象3人,有碩士學位的42人,國家級、省優秀教師、省教壇新秀25人,市級教壇新秀33人,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含正高)114人,一級教師71人。
麗水中學以“求真知,做真人”為校訓,以“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為辦學理念,以“開拓進取的現代人,自強自立的世界人。文明高尚的未來人”為學生培養目標。學校注重教師培訓,為麗水市政府確定的首批教師發展學校。近年來,高考成績一直穩中有升,本科上線率穩定在70%以上,有十多人在全省高考中進入前十名。各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在全國、省、市獲獎人數占全市一半以上,直接保送高校就讀人數大量增加;湧現出如楊毅、莊勛等航海模型世界冠軍以及全國冠軍;麗水中學辯論隊在浙江省第一屆第二屆中學生電視辯論賽中分獲亞軍、冠軍。麗水中學鹿鳴文學社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學社團,2003年6月30日的《人民日報》曾用半個版面的篇幅等出社員的作品,在2005年全國首屆中學生文學社拉力賽中,鹿鳴文學社獲得第十站賽事的冠軍。2005年麗水中學籃球隊獲得長三角地區三人制籃球賽冠軍。2010年ZSBL浙江省第三屆中學生籃球聯賽八強賽於4月27日到5月1日在我校舉行,麗水中學男女隊雙雙參賽,最終,男隊獲得第四名,女隊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

學校簡介

學校現建有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陳列館、信息技術中心、學生公寓及食堂等,擁有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課件製作中心、電子閱覽室、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及校園網。學校現有58個班級, 2800多名學生,200多名教職工,專任教師180來人,其中特級教師和中學高級教師70多人、一級教師60多人。有“2211工程”名校長、名師培養對象2人,參加研究生學歷層次進修30多人,有6人已取得或正在攻讀碩士學位。有國家級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勞動模範10人,省級教壇新秀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7人,市級教壇新秀30多人,市級以上學會理事16人。近一個世紀以來,學校共培養畢業生3萬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
麗水中學在漫長、艱辛的辦學歷程中,逐步形成了“文理兼通,外語見長,教育信息最佳化”的辦學特色,樹立“一切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進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近年來,《中學地理實驗區的實踐與探索》獲浙江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戴志潛獲全國中學生力學競賽浙江賽區第一名,許宇宏獲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楊毅和莊勛參加航海模型錦標賽分獲青少年組世界冠軍和全國冠軍。呂穎上同學,參加第十八屆義大利巴特勒國際青少年音樂家鋼琴比賽,奪得比賽一等獎;學校代表隊參加全省第二屆中學生電視辯論賽榮獲冠軍;“鹿鳴文學社”獲全國優秀中學生文學社稱號;參加全國高考近年來有10多名學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學校被評為浙江省教科研兩百強學校,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浙江省教科研先進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中學生素質拓展試點學校、《中學生報》中國名校特約編委校、中國文學社團創作基地……

學校榮譽


2002年中共浙江省委 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在二00三年的第二屆中學生電視辯論賽中榮獲冠軍

2000年中共麗水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1年麗水教委授予"麗水2000--2001年度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稱號

1997年被評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2002年成為華東師範大學實驗學校

1998年榮獲浙江省首屆中學生電視辯論賽亞軍

1998年榮獲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

2000年授予學生行為規範達標學校

百年大事

1902年(清光緒二直八年正月)經溫、處學務分處總理孫詒讓籌劃,處州各府趙亮熙改原府屬蓮城書院為“崇正學堂”,招收"處州十邑附生研究時務"。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知府劉瀚改崇正學堂為"處州府中學堂",聘湯鼎、趙濂、譚獻為總理。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增設師範速成科。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師範速成科單獨建制為"處州師範學堂"。
1908年師範學堂招簡易科一班,招體育專修科一班。
1911年(清宣統三年)改名為“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堂”(簡稱:“十一中”)。
1912年校名改為“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校”,師範改稱“處州師範學校”。
1913年處州師範學校改稱“浙江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簡稱“十一師範”)。附設教員養成所。
1915年十一師範設附屬國小校。
1923年“十一師範”與“十一中”合併,稱“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校”,分設中學部和師範部。
1927年校名改稱“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
1929年停招師範講習科,改辦師範訓練班。·
1933年改校名為“浙江省立處州初級中學”(簡稱“處中”〉。
1934年參加全省國中畢業會考獲團體平均分第一,個人總分第一、第三、第十名亦均被該校學生奪得,處中名聲大振。恢復簡師部。
1938年增設高中,校名改稱“浙江省立處州中學”。日軍飛機轟炸麗水,師生在防空洞和城外五洞殿堅持上課,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8月校大禮堂被炸。
1939年國中部、簡師部先後遷往石牛、高溪上課。4月中國共產黨處州中學支部成立..
1940年附小改稱附屬國民實驗學校。
1941年囿山校舍被炸,高中部遷到高溪。
1942年日寇加緊進犯,2月學校遷址慶元縣大濟村上課。同年11月因慶元鼠疫流行,又回被迫遷回高溪。
1943年簡師部停辦,學生併入湘師、聯師和慶元簡師。
1944年附屬國民實驗學校單獨建制,改省立處州國小。
1945年抗戰勝利,8月學校決定遷回麗水城內盧鏜街原址。
1946年學校全部遷回原址上課。省立浙東第二臨時中學併入本校。
1948年王樹榮等29名進步學生參加游擊隊投身革命。4月建“浙江省立處州中學復校碑”
1949年5月麗水解放,學生積極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8月26日專署接管委員會接管省立處州中學。省立民眾教育館附中,麗水縣立簡師併入本校。
1950年1月成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處中支部,6月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大隊部,葉夢曾等62名同學被批准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上前線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三好樓"落成。
1954年學校更名為"浙江省處州中學","五四樓"落成。
1956年學校改用現名一-浙江省麗水中學。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生"停課鬧革命"。
1968年6月成立“麗水中學革命委員會”。
1969年麗水中學停止招生。"紅旗樓"落成。
1977年5月校革命委員會解體。
198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4年"振興樓"落成。高國中恢復三年制。
1985年縣政府授予“改革開拓、為國育才”錦匾。校內300米環形跑道的新田徑場建成。
1986年根據省教委關於18所重點中學與國中脫鉤的指示精神停招國中部新生。
1988年最後一屆初三學生畢業,學校成為單一建制的高級中學。
1996年學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大地風雨操場落成。
1997年學校被評為省一級重點中學。科技樓落成。
1998年學校被評為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參加全省首屆中學生電視辯論賽榮獲亞軍。
2000年新圖書館落成。
2001年麗水市政府決定麗中原址擴建。
2002年學生公寓、陳列館落成。教學樓改建竣工。
2009年夏季正式搬遷新校區 麗中新校區位於市區北部九里弄和村西北側,白雲山南麓,基地為山坡地,原始地貌豐富,高差變化顯著;地形南低北高,依山傍水,背靠高大蔥蘢的白雲山,面對繁華的市區,東有涓流不息的弄和坑,西有綿延不斷的大犯貓窟支脈,當地人稱此為風水寶地,風景怡人,是傳道授業,培育人材的理想場所。
麗中新校區規劃設計理念建立在傳承歷史文脈與時代創新精神的結合點上,建立在人文建構與自然界面的結合點上,建立在百年名校與山區欠發達經濟的結合點上,本著“整體規劃,分期實施,適當超前,追求品位”的基本原則,把新校區建設成為一所具有風格獨特、校園文化深厚的園林式現代化有特色的麗水視窗學校。在設計施工上精益求精,在使用功能上力求齊備,在造價成本上厲行節約,在人文開發上力求豐厚,以達到“經濟、實用、安全、美觀”的建設目的。
麗水中學新校區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都充分吸收了傳統歷史文化、現代學校建設和建築新理念新技術,在諸多方面進行了創造和創新。概括起來共有12個亮點:
⒈體現了“環境亦教室”的觀念。把建築造型與自然景觀完美的結合起來,創造了江南園林秀雅的建築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百年名校”環境基調。麗中新校建築設計是坡屋面,小閣樓,以青磚碧瓦為格調,配以局部的玻璃幕牆和落地窗,飾以簡潔的白色線條,給人以寧靜、輕盈、大方、明快的視覺效果。建築順應地勢,達到依山傍水,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觀效果。校園內保留了“一山兩水”天然資源,弄和坑是條明水,在東側;另一條是暗水,從北側穿過文化廣場,引入校前廣場成塘,若明若暗,別有情趣。同時注重與外界環境的溝通,藉助白雲山以及東西兩條支脈的扶持和新愛弄水庫的映襯,營造了更為寬厚、深邃、泰然、靈秀的環境印象。通過對景觀和建築造的塑造整合,創造出優美怡人的教學、生活環境;同時形成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百年名校”環境基調,體現了“環境亦教室”的觀念,改變原有學校以建築為核心的做法。
⒉因地制宜,依山造勢,梯級布局。
一條主軸:學校從南到北,由校大門,校前形象廣場及行政樓(陳列室),蓮花廣場、文化廣場及周邊的教學區、圖書館,風雨操場構成一條台級主軸線,這條線由低到高,由近到遠,標誌性建築輔以人文景觀,構成了校園的主軸的主要景觀帶。
多層梯段,多級廣場,錯落有致:結合山地地形地貌,整個校園從低到高分為十幾層梯段,高差20多米。根據地勢,從南到北,從低到高,規劃設計了校前廣場、文化廣場和運動田徑場等三個大面積平台,有意地間隔開校園建築距離,使整個校園有緊有弛,疏密有序。同時,多梯段的規劃設計方法,合理減少土方量的挖運,節約造價。
⒊推行年級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突出校舍年級組使用功能。普通教學樓按年級段分為3幢,每幢20個教室、5個選修教室,每層配備1個教師集體辦公室,大大方便了年級組管理和師生溝通交流。另外,對傳統的合班教室設計觀念進行了最佳化改善,以適應小班化教學、年級段的集體教育教學及文藝集會活動。且每個教室將在今年7月前全部配備空調,即便是炎炎酷暑,也可以做到清爽宜人。

辦學特色

文理兼通、外語見長、教育信息最佳化。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三個面向"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一切學生未來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進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辦學理念

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本。

辦學目標

"兩全,三高,創名校"
兩 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三 高:學生素質高層次 教師隊伍高水平 學校管理高效益
創名校:近期爭創省名校 遠期爭創全國名校

教學改革

創全面發展之代,示素質教育之范。

總體目標

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開拓進取的現代人。
自強自立的世界人。文明高尚的未來人。

辦學理念

品德高尚,學業優秀,潛能卓越,身心健康。
校訓:求真知,做真人。教風:
獻身、求真、創新。
教育是一種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學風:自主、堅毅、善思、求真。
校風:主動、繼承、求真、創新。

隊伍建設

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堅持一個方向:德才兼備的方向。
狠抓兩個重點:以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以骨幹教師培養重點。
教師素質目標:"一高、二愛、三強"
一高:高尚的師德
兩愛:愛教育事業、愛每一位學生
三強:教育教學能力強。教育科研能力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強。

具體措施

⒈五子方針:選苗子、結對子、壓擔子、讓位子、結果子。
⒉導師制:名師名教執導,進行教學實踐理論經驗指導。一幫一,結對子,進行教學實踐具指導。
⒊全面實施一三六九工程:一年適應 三年勝任 六年骨幹 九年學科帶頭
⒋集體培訓制:四個層次,四項制度、四個結合
⑴四個層次:普及層、提高層、專業層、管理層。
⑵四項制度:教研組負責制、電教員制度、幫教對子制度、考核獎勵制度。
⑶四個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重點培訓與全體培訓相結合;學校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培訓、考核評比、獎勵相結合。

常規管理

學校管理的五大要素:財力是基礎 質量是生命 改革是靈魂 管理是關健 隊伍是保證
學校常規管伍的指導思想:"嚴、新、高、實"
嚴-------從嚴治校、成於嚴格、貴在堅持、嚴在明處、嚴在實處
嚴在細處、嚴在當處、嚴而有度、嚴而有格、嚴而有法。
新------更新觀念、開拓創新
高------高起點、育規格、高標準、高要求。
實------不惟書、不惟上,一切從改革的實際出發
四制改革:崗位責任制、考核評估制、全員聘任制、獎勵工資制。
四項機制:目標導向機制、榜樣示範機制、競爭激勵機制、利益驅動機制。

學校承諾

齊心協力、負重拼搏,把既具有優良傳統和輝煌成就,又充滿現代氣息和發展後勁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教育獻給麗水人民。

教師承諾

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愛護學生,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像熱愛自己的家庭一樣熱愛學校,恪盡職守,敬業奉獻。

學校權利

按照章程招收高中學生、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等。

學校義務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它職工的合法權益,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及情況提供便利,並依法接受監督。

學校新址

壽爾福北路1號(於2009年9月1日搬遷至新校區)

現任領導班子

校長:吳一鳴
副校長:鄭彩亮、瞿思安、戴一仁、劉煒
副書記:樓錦華
中層領導
工會主席、總務處主任:黃浙平
黨辦主任:葉旭霞
校辦主任:呂駕宇
教務處主任:應之寧
教科處主任:任文東
政教處主任:常雪勇

公開承諾制度

學校承諾

齊心協力、負重拼搏,把既具有優良傳統和輝煌成就,又充滿現代氣息和發展後勁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教育獻給麗水人民。

教師承諾

像愛護自已的兒女一樣愛護學生,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像熱愛自已的家庭一樣熱愛學校,恪盡職守,敬業奉獻。

學校權利

按照章程招收高中學生、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等。

學校義務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它職工的合法權益,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及情況提供便利,並依法接受監督。
由校長領導下處理日常校務的辦事機構。負責對外聯繫、接待、檔案收發、報表統計、信息反饋、黨務工作及教師考核、招聘、職評工作兼管收發室。

機構簡介

教務處

負責領導各教研組、年級組的業務學習,同時兼管學校中與教學業務有關的科室,如實驗室、圖書館、文印室等科室。

政教處

負責管理思想工作、組織學校各種德育活動的機構。對各年級組及班級德育工作和心理衛生教育的展開負有領導、管理和協調責任、同時聯繫團委、學生會等部門。

教科處

負責學校教育改革、編制教研計畫、組織課題申報研究,普及教科研知識,及時解決教改實施過程的問題,收集教科研信息,編輯校“教研信息”、“科研論文集”等工作。

總務處

負責組織和管理學校的後勤工作,包括安排經費的使用,學校的基建,校舍的維修,帳目的支出和報銷等,同時兼學校食堂、宿舍等。

教研組

負責有組織開展學科教學研究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等。

年級組

負責了解學生德、智、體等發展情況,協調班主任與各科教師的關係,組織本年級師生開展教科研及各項體育活動、社會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