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樹鐙記碑

麓山樹鐙記碑

嶽麓山頂雲麓宮左側坪中,有兩塊碑石,一塊碑石正面上書“麓峰鞏峙”,碑陰書“光聯翼軫”。另一塊碑石則為《麓山樹鐙記碑》,橫額“光垂億載”。《麓山樹鐙記碑》的“鐙”,即“燈”。

基本信息

簡介

麓山樹鐙記碑麓山樹鐙記碑
嶽麓山頂雲麓宮左側坪中,有兩塊碑石,一塊碑石正面上書“麓峰鞏峙”,碑陰書“光聯翼軫”。另一塊碑石則為《麓山樹鐙記碑》,橫額“光垂億載”。《麓山樹鐙記碑》的“鐙”,即“燈”。這塊碑石因被鐵絲網保護,閱讀起來不太方便。
據1925年2月22日長沙《大公報》記載,清初康熙年間,嶽麓山頂雲麓宮前,就立有天燈一枝,“長十二丈”,這枝在嶽麓山頂高燈遠照、並常被寫進詩詞中的天燈,因“年久失修”,到民國時,腐爛倒折。嶽麓山雲麓宮道人瞿若雲、周桂青兩人認為這枝天燈的倒折,他們有責任要重新樹立起來,兩位道人發下宏願,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將該天燈重新建樹。他們“商之於前濟良所長熊輔文”,不久這兩位道人先後物化。熊輔文是個歷來關心公益的人,道人去世後,他決心繼承兩道人之志,獨出私財,購辦十二丈長樹。
但熊輔文上至湘潭,下至湖北,遍求不得。後來因寶生和尚修建開福寺,熊輔文於是借便在貴州苗洞購得長樹一枝,用掉銀洋三百餘元;運到雲麓宮,去力洋三十餘元;一紫銅頂,去洋百餘元;購一探海燈,去洋百餘元;割一鉛絲線,去洋七十餘元;購一繳(當為絞)燈機器,去洋百餘元;包栽燈柱並建水泥台,去洋二百餘元,合共去洋一千二百餘元。此外,高樹的天燈,每夜點油半斤,都是熊輔文一人所出。長沙《大公報》說,“現在嶽麓山頂,高燈遠照者,即熊氏一人所建之天燈也。”不過,這盞麓山頂上的天燈,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塊保護性石碑,還記錄著與孤星朗月相伴、高聳天際的麓山燈火一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