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鈴

鹿鈴

鹿鈴是1982年上映的國產卡通片,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鹿鈴鹿鈴
名稱:鹿鈴
類型:水墨卡通片
國家:中國
時長:20分鐘

演職人員

導演:唐澄、鄔強
編劇:桑弧
攝影:段孝萱
美術設計:程十髮
背景設計:方濟眾、方彭年
動畫設計:常光希、陸青、鄔美坤、潘積耀、黃煒、傅裴卿、袁素琴、曹正鴻
效果:張元浩
作曲:吳應炬
指揮:王永吉
演奏:上影樂團

簡介

《鹿鈴》編劇桑弧,導演唐澄、鄔強,攝影段孝萱,美術設計程十髮,背景方濟眾、方澎年,動畫設計常光希、陸青等,1982年12月美影攝製完成。
這是部童話題材的影片,是根據廬山“白鹿書院”中一個有趣的傳說編寫的,並賦於新的內容;老藥農和他的小孫女在深山採藥時,救護了一隻受傷的小鹿。小孫女把小鹿領回家,細心照料,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在小孫女為保護小鹿而腿部受傷時,小鹿還代小孫女上集市賣藥和採購食物。後來在上山採藥時小鹿忽然遇到失散的父母,小鹿戴著小孫女贈送的銅鈴,依依不捨地和祖孫倆告別。

獲獎情況

本片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
蘇聯第十三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通片特別獎。

藝術手法

鹿鈴鹿鈴
鹿玲影片通過小姑娘和爺爺在山林中救起不幸與父母失散的小鹿,以及後來小鹿與父母重逢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與大自然生靈之間和諧共生的美好故事。“鹿鈴”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和畫眼,也是小姑娘和小鹿人鹿情深的連結點。
該片的美術設計由著名畫家程十髮擔任。在水色慾滴、墨色朦朧的畫卷中,小姑娘、爺爺、小鹿一家以及所有鋪墊背景的形象在寫意中顯得那么生動,那么鮮活。影片沒有一句獨白或旁白,但水墨畫獨有的表現形式,卻使整部影片情景交融,顯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而使作品呈現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無窮的詩意和魅力。
水鹿影片講述的是兩個調皮搗蛋、喜歡惡作劇的小男孩在水鹿和老婆婆的幫助下知錯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眼睛觀察世界,用善良的心靈對待世界的人用善良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善良的心靈對待世界,才能真正發現世界的美好,才能從內心深處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的幸福和快樂。該片用理彩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以簡潔的對白和旁白加以補充,既充分展示了卡通片活潑誇張的優勢,又在和庇護統一的色彩搭配中顯現了藝術的優美。

導演介紹

唐澄唐澄
唐澄,曾用名唐榮澄、唐清之,安徽歙縣人。隨家遷居上海。父親是位國畫家;母親畢業於師範學校,喜愛賦詩作畫。唐澄自幼受家庭環境影響,學習勤奮,成績優良。民國21年(1932年)在讀國中時,因患重病輟學。養病期間,跟父親學習國畫。民國26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一年後又因病輟學。民國32年在上海的國小、中學教過美術。後因長期患病,休養在家,以賣畫為生。
1950年3月,唐澄進入上海電影公司美術片組。1951年任卡通片<采蘑菇>的動畫設計助理。1954年獨立擔任動畫設計,參加設計的卡通片有《好朋友》、《誇口的青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她參加了彩色卡通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驕傲的將軍》、《木頭姑娘》等片的動畫設計。1957年調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任原畫兼動畫組長。1958年至1960年,唐澄先後任彩色剪紙片《八月十五慶豐收》、彩色卡通片《老婆婆的棗樹》、《蘿蔔回來了》、《森林之王》等片的集體編導之一,其中尤以童話題材的彩色卡通片《蘿蔔回來了》見長,該片曾獲1960年在捷克舉行的第12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60年底攝製了中國第一部水墨卡通片《小蝌蚪找媽媽》。影片為集體編導,使齊白石創作的小雞、魚、蝦、青蛙、蝌蚪等國畫形象在銀幕上栩栩如生地活動起來,發展了美術電影的技巧和表現形式。該片在國內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在國際電影節上5次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