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賓

鹿賓,字鳴嘉,號誠齊,直隸定興人,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進士,性剛明,愛士育才。 該碑刻於清康熙丙子年(公元1696年),高2.16米,碑的兩面均刻有碑文,是當時的知縣鹿賓為嚴禁溺女惡俗所建。 文塔下原來還有一座清朝知縣鹿賓因憫溺女惡俗倡議而建的始生堂,共三間,清雍正年(公元1723-1735年)改名為育嬰堂,倒塌後沒再重修,只遺留一塊乾坤合德碑記載著古人呵護女嬰之德。

生平

鹿賓,字鳴嘉,號誠齊,直隸定興人,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進士,性剛明,愛士育才。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90年)至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9年),在桂陽(今汝城)任縣令九載,政績頗佳,並留下許多嘉文詩作。

乾坤合德碑

汝城縣城南的壽江、九塘江匯合處,有一座文塔,文塔腳下屹立著一塊久經風雨剝蝕的石碑,這就是乾坤合德碑了。該碑刻於清康熙丙子年(公元1696年),高2.16米,碑的兩面均刻有碑文,是當時的知縣鹿賓為嚴禁溺女惡俗所建。碑文系鹿賓親自撰寫,碑的正面上部正中篆刻“乾坤合德”4字,字上陰刻火球,左右各刻一條騰龍。
在封建社會,因為重男輕女思想作祟,不少貧困窮苦家庭常把剛生下來的女嬰淹死。乾坤合德碑所立之處就是過去人們溺淹女嬰的地方。為勸說人們愛護養育女嬰,300多年前的封建統治者、時任桂陽(今汝城)知縣的鹿賓立下制度,並頒發告示,遍貼城鄉,“禁之使勿溺,不如勸之使育之為易從也”,在當時“前後發銀四十兩下縣貯庫,給予生女無力之家”,又“購田百畝,歲征租,擇耆老收掌,按季一均給養女貧民”,“貧家生女當利此谷以糊其口,其孰再溺?庶幾風可久而廢”,開愛護勸養女嬰之良好風尚之先河,其移風易俗之舉實屬難能可貴。
文塔下原來還有一座清朝知縣鹿賓因憫溺女惡俗倡議而建的始生堂,共三間,清雍正年(公元1723-1735年)改名為育嬰堂,倒塌後沒再重修,只遺留一塊乾坤合德碑記載著古人呵護女嬰之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