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片

鹿角片

鹿角片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行血消腫等功效,主治腎虛腰脊冷痛、陽痿遺精、崩漏、白帶、尿頻尿多、陰疽瘡瘍、乳癰腫痛、跌打瘀腫、筋骨疼痛等症狀。

基本信息

成分

鹿角片 鹿角片

鹿角含膠質25%,磷酸鈣50%-60%,碳酸鈣及氮化物。另含胺基酸,內 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

藥理作用

抗炎作用,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給於大鼠,可見大鼠肝和腦組織中線粒體的單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顯抑制。體外實驗亦證明具有對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輕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顯增加。

功效

1.《雷公炮炙論》:鹿角使之,勝如糜角,其角要黃色緊重大好者。

鹿角片 鹿角片

2.《本草圖經》:鹿,年歲久者,其角堅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

採收儲藏

一般於冬季或早春連腦骨一起砍下稱“砍角”,或自基部鋸下,洗淨,風乾;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脫落者,稱“退角”。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2.分布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選方

①治奶發,諸癰疽發背:燒鹿角,搗末,以苦酒和塗之。(《補缺時後方》)

②治下註腳瘡:鹿角,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油調塗之。(《醫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銼)一兩,當歸(銼)一兩。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洪氏集驗方》)

④治產後下血不盡,煩悶腹痛:鹿角,燒成炭,搗篩,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湯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為末,薑湯調下。(《產乳集驗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黃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產乳集驗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燒存性,為末,酒服.一錢,日二。(《綱目》)

⑧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落齒槁,腰脊痛,甚則喜唾:鹿角二兩,川牛膝(去蘆,酒浸,焙)一兩半。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鹽湯送下。(《濟生方》鹿角丸)

⑨治婦人白濁,滑數虛冷者:鹿角屑,炒黃,為末,酒服:錢。(《婦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漸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11.治溺血久不止,脈細數者:鹿角八兩(燒灰),秋石一兩(煅灰)。共為末,蜜丸,烏梅湯下三錢,(《醫略六書》鹿角秋石丸)

各家論述

鹿角片 鹿角片

1.《綱目》: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霜熬膏,則專於滋補矣。

2.《本草經疏》:鹿角,生角則味鹹氣溫,惟散熱,行血消腫,辟惡氣而已。鹹能人血軟堅,溫能通行散邪,故主惡滄癰腫,逐邪惡氣,及留血在陰中,少腹血結痛,析傷惡血等證也。肝腎虛,則為腰脊痛,鹹溫入腎補肝,故主腰脊病。屬陽,補陽故又能益氣也。

3.《本經》: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

4.《別錄》: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5.《千金·食治》: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

6. 孟詵:婦人夢交者,鹿角未三指撮,和清酒服;女子胞中余血不盡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7.《日華子本草》:療患瘡癰腫熱毒等,醋摩敷;脫精尿血,水摩服;小兒舌鵝口瘡,炙熨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