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之鄉——西豐

鹿茸之鄉——西豐

梅花鹿僅中國東北產之,另在朝鮮和日本有少量存養,說東北一寶,實不為虛。 鹿茸在陽曆六至八月間,錯過這一時節,鹿茸即角化成骨,失去價值。 城東十公里處即是全國最大的鹿場,常年存養一千六百頭左右,名“育才”種鹿場。

概述

鹿茸之鄉——西豐 古老相傳,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茸烏拉草。“烏拉草”其實不是藥材,東北人用它編織草鞋,又輕柔又暖和。在霜凍期達半年之久的東北,它還真算個寶。不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已沒人穿草鞋了。所以又有人重新為“三寶”定位:人參、貂皮和鹿茸。雖也說得過去,然終未那老話押韻順口。

簡介

單說這鹿茸。出瀋陽北行,驅車三小時左右,即是全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鹿茸集散地——鐵嶺市西豐縣。這裡的鹿茸全部產自梅花鹿,其價值遠比馬鹿高。梅花鹿僅中國東北產之,另在朝鮮和日本有少量存養,說東北一寶,實不為虛。西豐全縣存養梅花鹿兩萬三千多隻,占全國四分之一,雖比吉林少,但吉林鹿茸多販至該地出售,故其銷量則占全國二分之一。每逢割茸季節,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巨賈富商蜂擁而至,一時之間,小小縣城遂成國際集市,世界鹿茸價格也在討價還價中產生。 西豐古名“逃鹿”,原為清代皇家圍場,乾隆帝在此箭中一鹿,百覓不得,御呼:“此地‘逃鹿’也!”遂名之。濫獵的結果最終導致鹿群銳減,地方官員遂指派當地百姓家養,待皇帝出獵時放逐之,以供御獵。如此承傳下來,不意今日竟成一項產業。
鹿茸在陽曆六至八月間,錯過這一時節,鹿茸即角化成骨,失去價值。據說,割茸需要用木頭搭一狹長通道,終端封死,鹿被趕進出後,終將進退不得,只得低頭認割。割茸時將有少許茸血流出,彌足珍貴,飲之大補。中國古代諸多皇帝遇急,多以之暫續性命。
城東十公里處即是全國最大的鹿場,常年存養一千六百頭左右,名“育才”種鹿場。然中午趕至鹿場時,場長告之:遲了!原來,割茸需選在凌晨四點,時為一天之中氣溫最低之時,以保新鮮。打開一間間鹿舍,一群群鹿們安安靜靜地聚攏在一起,亮晶晶的目光十分好奇,頭上一至二揸長的鹿茸泛著粉紅色的血光。每頭鹿的耳朵上均別著號碼牌,場長的日記本上則記著它們的家譜以及各自產茸的數量。在野生的狀態下,公鹿以角力決定交配權,而在此,惟有產茸數量最高的才有繁殖後代的權利。
據鹿場介紹,現在改用麻醉針了,那種笨辦法早已過時。鹿舍地上橫放一食槽,散發著淡淡的酒香,抓起一看,原來是將熟未熟的玉米同玉米稈一起軋碎發酵而成。
梅花鹿渾身是寶,鹿皮是製革上品,鹿血大補、鹿肉珍饈,鹿鞭壯陽,鹿胎盤治女子不育有奇效,而鹿茸則收祛病強身、滋陰補陽、延緩衰老之功效,為日常進補之珍品。然而鹿茸割制十分費時,一頭公鹿一年只割一茬,而鮮茸要經過數十次的熱水燙、涼風吹,方可晾乾備用。目前,乾茸出廠價在每公斤三千至六千元之間,主要視其“形好”、“形差”而定。除中藥鋪外,現在人們購進整支鹿茸,多不為食用,僅為擺至百寶閣中,一賞“藝術”,二示富貴。因而,“二槓”(即兩個杈)往往比“三槓”價昂。該場曾產過一架鮮重十公斤的鹿茸,可謂鹿茸王,如放諸客廳,想必著實顯派。而最昂貴部分實為茸尖,茸尖最嫩,每公斤出價在四萬元左右。雖然目前該地已開發出尾、鞭、片、粉、酒等十幾個品種,但其實都談不上深加工,據說原因主要是資金短缺云云。
出得鹿場,極目東望,一小時車程之後便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屬長白山余脈,那裡便是梅花鹿的故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