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皮子集

詩古體五言勝七言,近體七言勝五言。 夫詩各有體裁,韻亦各有界限。 是皆賢智之過,亦不必曲為樵諱也。

古籍簡介

《鹿皮子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四庫提要

元陳樵撰。樵字居采,婺州東陽人。至正中,遭亂不仕,遁居圁谷。每衣鹿皮,因自號鹿皮子。考所作《北山別業詩》三十八首,備水石花竹之趣,則亦顧阿瑛、倪瓚之流,非窮鄉苦寒之士也。鄭善夫《經世要言》稱其經學為獨到。然所稱神所知者謂之智,實慈湖之緒餘,而姚江之先導。論其所長,當仍在文章。是集題曰“盧聯子友編”。其古賦落落有奇氣。詩古體五言勝七言,近體七言勝五言。大抵七言古體學溫庭筠,以幽艷為宗;七言近體學陸龜蒙,而雕削往往太甚。如“春在地中常不死,月行天盡又飛來”之類,則傷於粗俗;“詩無獺髓痕猶在,夢有鸞膠斷若何”之類,則傷於纖巧。顧嗣立《元詩選》乃標為佳句,列於小傳之內,殊失別裁。又古詩用韻,多以真、諄、臻、侵同用,沿吳《韻補》之謬注,殊乖古法。近體多以支、脂、之、微、齊通押,蓋亦誤信吳棫之說。夫詩各有體裁,韻亦各有界限。既僻於復古,自可竟作古詩,何必更作今體。既作今體,而又不用今韻,則驢非驢,馬非馬,龜茲王所謂騾矣。是皆賢智之過,亦不必曲為樵諱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