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膚木皮

鹽膚木皮

鹽膚木皮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去掉栓皮的樹皮,主治:血痢;癰腫;瘡疥;蛇犬咬傷。

概述

鹽膚木鹽膚木

鹽膚木出自《中華本草》。
鹽膚木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及葉柄常有翅;小葉5-13,小葉無柄;小葉紙質,多形,常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圓鋸,葉面暗綠色,葉背粉綠色,被白粉,葉面沿中脈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圓錐花序寬大,頂生,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花小,雜性,黃白色;雄花花萼裂片長卵形,長約1mm,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花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mm,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mm;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約4-5mm,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藥品簡述

鹽膚木皮鹽膚木皮
藥名:鹽膚木皮l
漢語拼音:yanfumupi
英文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uschinensisMill.[SchinusindicusBurm.;SemialataMurr.;R.javanicaThunb.]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活血止痢藥。
科屬分類:漆樹科。
別名:鹽麩樹白皮
性味:酸;微寒
歸經: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痢。
主治:血痢癰腫;瘡疥;蛇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倘,15-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叢、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除去新疆、青海外)。
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chinensisMill.去掉栓皮的樹皮。
採收儲藏:夏、秋季剝取樹皮,去掉栓皮層,留取韌皮部,鮮用或曬乾備用。

用藥禁忌

(暫缺資料)

植物培植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達,有很強的萌櫱性。
繁殖方法
可採用種子繁殖或插條繁殖,但時間較長,一般生長2-3年的植株才能放蟲結倍。也可採用野生幼株移栽的方法,當年即可放蟲結倍,效果較好。
1、野生幼苗移栽。
為較快地形成鹽膚木林基地,每年冬末春初季節,在野外連根挖取主莖約2厘米的鹽膚木幼苗,集中栽於苔蘚生長比較濕潤的地方,一般選擇溝谷地帶的坡地(或陰坡,半陰坡),夏季光照時間較短的地方。株行距1.5-2米;定值時宜將頂芽摘除,以防徒長,保持樹型低矮,便於放蟲和採摘五倍子。
鹽膚木幼苗易受蟲害,可在6-8月,蟲癭封口時,及時噴灑農藥消滅害蟲,5月以前禁止噴藥。
2、壓根繁殖法
此法是將老鹽膚木的鬚根挖出,切成30厘米長一根,在已選好的地方栽置,如樹根大的壓插下去,2-3年就可長大成林,此時要加強管理,要及時澆水,整地除草,越冬防凍。
3、種子育苗移栽法。
鹽膚木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向陽、排水良好,土壤肥力高、管理方便的地方。苗地選好後,進行精細整地,加入有機農家肥埋入土中。用鹽膚木種子育苗移栽,一般在3月播種,其種子表面有一層蠟質,不易透氣透水,影響發芽,因此播種前將種子進行脫蠟處理,可用40℃-50℃溫水加草木灰調成糊狀搓洗種子表面的蠟質;種子放在80℃熱水中浸種24小時,撈出,再將種子與草木灰拌勻攤放,上面蓋草,每天澆水1次,等發芽後再撒播於苗床上。保持苗床濕潤,及時除草,看苗施肥,乾旱時要澆水,以使苗木健壯,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可在翌年進行移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