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溪鎮

鶴溪鎮

鶴溪鎮,有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鎮和浙江省平陽縣鶴溪鎮。

基本信息

概述

鶴溪鎮鶴溪鎮節日
本詞條為消除歧義詞條,包括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鎮和浙江省平陽縣鶴溪鎮。浙江省平陽縣鶴溪鎮位於平陽縣北部,距縣城18公里,東鄰梅源鄉,南與麻步鎮為界,西連水頭騰蛟兩鎮,北和風巢、瑞安大南兩鄉接壤,鶴溪鎮總面積30.2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269個村民小組,6425戶,25648人。 

簡介

鶴溪鎮地處半山區,北高南低,帶溪、霞溪、鶴溪三條溪流經鶴溪鎮全境,接納山澗小溪匯合於顯橋水閘內河,構成河谷平原。鶴溪鎮耕地總面積12437畝,其中水田9260畝,旱地3171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番薯、毛芋、席草、甘蔗和瓜果蔬菜等。楊梅,席草,甘蔗、毛芋、盤菜為鶴溪鎮農業特色產品。鶴溪鎮現有林業用地18578畝,以薪炭林為主,經濟林為輔,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楊梅、綠竹等。

經濟發展

鶴溪鎮鶴溪鎮楊梅基地

陶器和番薯刨為鶴溪傳統工業產品。缸窯村的陶器始於明朝萬曆47年(公元1619年),有民用、工業用、漁業用等產品,遠銷中國各地。秀溪村番薯刨生產已有三百多年歷史,1927年蘇子經曾將產品送往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展銷,聲名大振,產品除遠銷南方諸省外,還遠銷東歐的捷克斯洛伐克和亞洲的越南等國。鶴溪鎮以農業種植為主,於2001年春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效益農業示範鎮”稱號,現已形成楊梅、蘑菇、甘蔗、毛芋、茭白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1999年鶴溪鎮工農業總收入達5721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2887萬元,占55%。農民人均純收入1779元。鶴溪鎮有林業用地17114畝,以薪炭林為主,經濟林為輔,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楊梅、綠竹等。鶴溪鎮以農業經濟為主,2003年工農業總收入達7062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23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3元。
農業項目
1、蘑菇基地。蘑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鶴溪鎮種植面積有250萬平方尺,利潤250萬。
2、楊梅。鶴溪鎮楊梅核小肉厚,酸甜適中,聞名遐邇,鶴溪鎮有楊梅2000畝,年總產量100萬公斤。
3、甘蔗。鶴溪鎮農田屬於沙壤土質,適宜甘蔗生產,產出的甘蔗肉鬆味清,深受廣大客商歡迎。鶴溪鎮種植甘蔗2500畝。
4、蔬菜基地。鶴溪鎮土地面積大,在南岙村建立缸豆蔬菜基地,取得良好效益。

工業總產值9.5億元,農業總產值6500萬元,糧食總產量1599.2噸,人均糧食200.4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1865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99元。

人文景觀

明代中期古戲台
2004年平陽縣文物部門在鶴溪鎮石排村發現了一座實建於明代中期的古戲台。始建於明朝中期的弘治十年,清代予以重修,至今已有500多年。戲台為木結構,台梁是新山頂,頂蓬為圓形澡錦,用16組重拱復斗層層托起,四角用鯉魚、蛟龍戲水層托,戲台正面和左右橫樑浮雕有飛龍舞鳳、松鼠,四周沿下垂柱刻有蓮花狀花燈。古戲台結構巧妙,雕刻精緻,具有濃郁的浙南地區建設風格。溫州地區是南戲的誕生地,這座古戲台的發現,為研究古代建築和南戲文化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缸窯陶瓷
缸窯陶瓷旅遊點。缸窯陶瓷生產始與明朝萬曆年間,歷史悠久,瓷土資源豐富,開發青少年陶器製作的旅遊點。

基礎設施

鶴溪鎮鶴溪鎮中學
鶴溪鎮各主要公路全部改造為柏油路,、電、通迅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文化教育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各中國小的教學條件及教學水平大大提高,育英體校成為中國一流民辦學校,獲得中國十佳民辦武術學校,1996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先進武術學校。2004年在第四屆中國武術館(校)武術比賽中獲團體總分第一和金牌數第一優異成績。建立了鶴溪衛生院,使鶴溪鎮的衛生醫療條件得以改善。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社會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轄鎮

鶴溪鎮鶴溪鎮一角
簡介
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治鶴溪,古稱沐鶴溪。漢初浮丘伯攜雙鶴隱居此間,築台垂釣,沫鶴於溪而名,鎮因溪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縣,始為縣治。崇幀十三年(1640),知縣徐日隆疊石為城,周長二里許,建承恩、行春兩門並小東門、南門、小南門、西門,遂有城郭。清代設行春、錦衣、西河、統政4坊。除1960一1984年6月撤縣期間外,歷為景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鶴溪鎮境居縣中部偏北,北緯27’57’-27’58’,東經 l19’38’-I19’39’。鶴溪鎮駐地海拔190米。東鄰梅歧鄉,南倚澄照鄉,西逐大均鄉,北接外舍鄉。1984年6月景寧畲族自治縣建立時,鎮區面積0.69平方公里。1992中6月,原張春鄉併入,面積由28平方公里擴大到108.6平方公里,轄新城、仙童、百歲、百塔、金仙寺、城郊、洋後、浮丘8個居民委員會,鶴溪、學田、嶺腳、溪口、掃口、浮丘、包風、余山、張村、嚴村、惠明寺、三校樹、東弄、王木坑、灘嶺、敕木山16個村民委員會,68個自然村。人口由1984年2627戶9930人增到5631戶,38103人,占全縣人口10.49%,其中非農業人口占鎮人口49.93%;畲族人口占鎮人口24.30%,占全縣畲族總人口25.57%,是畝族最集中的居住地。葉山頭自然村是苗族祖先1200年前入遷時的落腳點。畲族聚居的包風行政村潘山嶺自然村1989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行政區劃
轄4個社區、17個行政村:城南、城西、紅星、仙童;鶴溪、掃口、浮丘、包鳳、城西、城北、周湖、雙後崗、張村、旱塔、嚴村、惠明寺、三枝樹、東弄、王木坑、灘嶺、敕木山。
經濟發展
1992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9億元,比上年增長26%;國民收人13498萬元,增長253%;工業總產值8380萬元,增長36.8%;鄉鎮企業總產值5238萬元,增長66.97%:農業總產值11950萬元,增長17.9%;糧食總產量5..37萬噸,增長11.4%;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315萬元,增長30.42%;外貿收購總額1002.44萬元,增長75.12%:出口創匯113.41萬美元,增長1加21%;財政收入749.8萬元,增長6.6%,支出3143.7方元,比上年減少0.12%:農民人均收入348元,比上年增長24.73%。1995年工農業總產值5.5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82億元,增長10.3%;工業總產值3.76億元,增長56%。199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66.1萬元,比上年減少了6.7%,其中工業總產值1745.1萬元,減少了20寫;農業總產值921萬元,增加了38%。199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66.1萬元,比上年減少了6.7%,其中工業總產值1745.1萬元;農業總產值921萬元,增加了38%。199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76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35元,工農業總產值5751萬元,工業總產值3355萬元,農業總產值2396萬元。
鶴溪鎮社會經濟取得長足發展,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4.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9元,主要經濟作物有惠明茶5865畝,筍竹兩用林5507畝,無公害蔬菜基地8321畝,水乾果基地3877畝,藥材基地1653畝。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經開採的有包山鐵礦、敕木山鐵礦、三枝樹鉬礦。1994年農業總產值達1.83億元,同比增長9%。
工業有國營、集體、合資和引進外資開辦的採礦、冶煉、造紙、電力、森工、釀造、紡織、針織、製藥、電聲、印刷機械等門類以及縣、鎮屬商業企業、鄉鎮企業等200餘家。
基礎設施
1984年後,在改造老城的同時,加快新城建設,至1990年,新城區建成面積2.12平方公里,為1984年鎮區面積的3.07倍,主要街道人民路、建設路、復興路、鶴溪路敕木山路、環城西路等總長4.5公里,面積65280平方米,分別為老街長度、面積的3.08倍、4.8倍。電、自來水、通信電纜、消防和下水道工程配套。鎮區文化事業部門有省重點中學景寧一中和民族中學、民族國小及幼稚園等學校,有縣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工人文化宮、民族文化工作隊、電視攝製站、廣播站、影城、縣人民醫院門診樓和住院部“德恩樓”、防疫站、婦幼保健站等文化衛生設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