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是由南宋詩人吳文英 所寫的一首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作品別名】《鶯啼序·詠荷和趙修全韻》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吳文英
【文學體裁】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斷霞晚、笑折花歸,紺紗低護燈蕊。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拕鳳股盤雲墜。聽銀床聲細。梧桐漸攪涼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訴空梁燕子。誤驚起、風竹敲門,故人還又不至。記琅玕、新詩細掐,早陳跡、香痕纖指。怕因循,羅扇恩疏,又生秋意。
西湖舊日,畫舸頻移,嘆幾縈夢寐。霞佩冷,疊瀾不定,麝靄飛雨,乍濕鮫綃,暗盛紅淚。綀單夜共,波心宿處,瓊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覺花容悴。嫣香易落,回頭澹碧鎖煙,鏡空畫羅屏里。
殘蟬度曲,唱徹西園,也感紅怨翠。念省慣、吳宮幽憩。暗柳追涼,曉岸參斜,漚起。絲縈寸藕,留連歡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華、穠李冰相倚。如今鬢點淒霜。

作品鑑賞

《鶯啼序》,始見《夢窗詞集》,為吳文英所創,系詞中最長的詞牌。入何宮調,無考。茲以夢窗詞為準。全詞二百四十字,分四闋,每闋各四仄韻。此詞填來費勁,讀時又不如古詩那樣琅琅上口,但填此調可以從難中見巧,所以後世從而填之者也不乏其人。如趙聞禮《陽春白雪》所載徐鼎之詞。 
此為憶姬之詞,與清真之實惜別而題詠柳者同意。此詞忽起忽伏,聲情激越,是變徵聲。姬之來蹤去跡《瑣窗寒》盡之;姬之流連歡事,此詞盡之;夢窗一生恨事又上一闋盡之。合三詞觀之,夢窗心事全見。 
“橫塘”兩句。“橫塘”,在南京秦淮河口,這裡借代作西湖。言湖中荷花艷紅映日,採蓮女子舉槳駕舟穿插荷叢之中,驚起了那些在淺水葉底嘻戲的鴛鴦鳥。“斷霞晚”兩句。言夕陽西下,姑娘們採蓮而歸,她們手執蓮花,頭載荷葉,恰似那青色的燈罩罩護著火紅的燈芯子。“潤玉瘦”兩句,歸家沐浴。“拕”,即拖字。此言採蓮女身體瘦削,到家後嫌水冰涼而懶於沐浴,就匆匆梳洗罷,斜斜地挽了個蓬鬆的盤雲髻,並且拖掛著一支鳳形玉股。“聽銀床”兩句。時已至秋,她斜躺在涼床上,靜聽雨打荷葉聲,仰望梧桐落葉景,更會興起陣陣涼意。第一闋描述採蓮女,也即透露出詞人杭妾未嫁時的情景。 
“窗隙”三句,言屋樑上的燕子正在嘰嘰喳喳呢喃著。它們似乎在訴說著光陰如箭似白駒過隙,年復一年的過得真快啊!“誤驚起”兩句,望伊不至。言風吹竹枝,詞人卻誤認為戀人在聲聲敲門。於是匆匆起身開門,總以為定是有伊人前來探望,卻不料是一場空歡喜。心中的企望與眼前的事實形成強烈反差,使詞人更覺懊喪。“記琅玕”兩句。“琅玕”,原指細小的玉石,這裡借代作細小的字跡。此言詞人乾脆出門去摩挲門前翠竹,尋找著從前與愛人在一起時創作的詩句,並由她用纖蔥玉指甲細掐在竹上的微小文字,如今這恐怕要作為遺蹟保藏起來。此亦暗示愛人已離他而杳。“怕因循”三句,承上憶愛人。言兩人的愛情故事恐怕也要象夏日炎炎後,秋涼即生一樣,已經由熱轉涼,直至完全消失。第二闋自夏荷轉而聯想到秋涼,又從秋涼思及愛情上的坎坷,全由詞人主觀意識去貫串之。 
“西湖”三句,憶杭妾。想起你我倆從前在西湖中多次乘畫船游湖玩樂,這種歡樂的情景如今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多次重現。他經常回憶往事,以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詞人憶杭妾之深,由此可見。“霞佩冷”八句,承上憶舊,舊日鏡頭,一一掠過眼前。只見杭妾濃妝艷抹,身佩彩帶、玉飾,飄然而至畫舫上,她的身影映入湖水中,使波光閃爍不定;又忽似兩人分離在即,杭妾悲從中來,手中的絲帕很快就被染透了胭脂淚;再憶及兩人曾在湖心小島留宿,月光下詞人吹簫,杭妾翩翩而作《霓裳舞》,一夜歡度,到清晨共蓋著一床疏布床單而臥,還覺得精神亢奮,不見一絲疲勞感,而難以入眠。“綀”,音疏,布也。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綀出於兩江洲洞,似薴,織有花者曰花綀”。“嫣香”三句,傷妾已逝。言西湖景色依舊,但杭妾已杳,真是紅顏薄命啊!現在我再訴說這些舊事,已象似過眼煙雲、鏡花水月一樣空幻了。第三闋緊接前闋而來,憶及杭妾生前種種可愛情狀,不勝感慨。 
“殘蟬”三句,轉入憶蘇姬。詞人又想起當年蘇州的西園舊居及裡面的女主人。如今也象室外的寒蟬在樹上聲聲淒泣,好象在嘆息那盛夏中荷花滿地,荷葉連天的大好時光,現在已經消逝一樣,人去景亦改矣。“念省慣”一句,憶及蘇姬常與詞人一起去吳王宮等處遊玩憩息。一“念”字,既點明回憶,又作為領字,帶出下面七句。“暗柳”七句,承上回憶中的具體片段。詞人憶及兩人曾夜晚乘涼在柳蔭下,談笑風生,不覺參星西斜,草生秋露,天將破曉。這種歡娛時刻雖然事隔多年,但快樂的印象如藕斷絲連般的仍舊永銘心中。“絲縈寸藕”,也暗示著蘇姬已離他而去矣。“桃笙”兩句,又憶及竹蓆平鋪,光亮似鏡,蘇姬行走其上,紅裝閃動如湘水女神在波光上的掠影一般。趁著年輕時候,兩人更應該在草木茂盛的大自然中去相親相愛,如冰水般地交融啊!“如今”三句,感嘆作結。言如今詞人已是雙鬢徒增白髮,愛妾一死、一離,孤身一人,惟有半箱恨意綿綿的詞章伴他度完殘年。第四闋念蘇之去妾並感嘆垂老孤淒之景況。 
《海綃說詞》:“橫塘”,吳地(按:此說與上文解釋不同),伏結段之吳宮。“西園”,杭居,承第三段之“西湖” (按:此說與上文釋為蘇州之西園不同)。第二段閉門思舊,空際盤旋,是全篇精神血脈貫注處。花歸而人不至,舊愁新恨,掩抑怨斷,當為其去姬作。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俞陛雲評:題雖詠荷,因和友韻,非專賞荷花,故敘事多而詠花少。首段言折花而歸。次段懷人。三段憶西湖舊遊。四段詠荷而兼感懷。全篇二百數十字,其精撰處在三段“鮫綃”以下數語、四段“殘蟬以下數語” 及歇拍三句,藻采組織,而神韻流轉,旨趣彌永,如玉溪生之詩,非專恃獺祭也。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