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鶯啼序》是悼念亡妾諸作中篇幅最長、最完整、最能反映與亡妾愛情關係的一篇力作。它不僅形象地反映出與亡妾邂逅相遇及生離死別,而且字裡行間還透露出這一愛情悲劇是由於某種社會原因釀成的。它感情真摯,筆觸細膩,寄慨遙深,非尋常悼亡詩詞之可比。

概況

【作品名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創作年代】
【作者姓名】吳文英
【作品體裁】

原文

鶯啼序
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遊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溯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鏇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後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薴。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嚲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注釋

【《唐宋詞格律》】例詞:詞中“掩沉香繡戶”是上一、下四句式。“念”,“趁”、“記”、“嘆”、“漫”等字是領格,宜用去聲。“淚墨”之“墨”作平聲。
沉香:沉香,亦名“水沉香”。心材為薰香料。《本草綱目·木部一》雲“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為棧香,不沉者為黃熟香”。
遲暮:黃昏,晚年。屈原《離騷》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淹,時間長。
冉冉:音染,①慢慢;漸漸。②柔媚美好貌。
羈情:離情。
杜若:燕子花也。
六橋:指西湖外湖堤橋。外湖六橋,乃蘇軾所建,名昭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
瘞:音亦,掩埋。
桃葉渡:①桃葉,王獻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②桃葉渡,今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
危:高。
薴:音注,色白如苧麻者。
鮫綃:傳說鮫人織綃,極薄,後以泛指薄紗。鮫音交,傳說居海之人,墜淚成珠。
嚲:音躲,①下垂,②拋棄。
慵:音雍,懶。
哀江南:《楚辭·招魂》有“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錦兒:錢唐妓楊愛愛的侍女。泛指侍婢。
斷紅:紅淚。
歌紈金鏤:歌紈,歌唱進手執紈扇。金鏤,金線繡成之衣。
六橋:西湖的堤橋,內湖、外湖各有六座。
薴:床,背面白色,此處形容發白如薴。
鳳:垂翅之鳳。
破鸞:破鏡。

作者

作者吳文英作者吳文英
吳文英
(約1200-約1260)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他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於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無錫,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詞風密麗。在南宋詞壇,屬於作品數量較多的詞人,其《夢窗詞》有三百四十餘首。

賞析

《鶯啼序》是詞中最長的詞調,全詞有240個字,始見於《夢窗詞》集及趙聞禮《陽春白雪》所載徐寶之詞。可見《鶯啼序》實為夢窗之首創,顯示出他的卓絕才力,具有獨特的價值。這首詞集中地表現了夢窗的傷春傷別之情,在結構上也體現出其詞時空交錯的顯著特點。《宋六十名家詞》中又題作“春晚感懷”。“感懷”,實際就是懷舊與悼亡之意。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夢窗在蘇州曾納一妾,後遭遣去。在杭州亦納一妾,後則亡歿。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州者,則悼杭州亡妾。”全詞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現實,自己在愛妾死後,猶自在蘇州傷春。語氣舒緩,意境深長。詞人將傷別放在傷春這一特定的情境中來寫。時值春暮時節,殘寒病酒,“天時人事日相催”(杜甫《小至》)。開頭第一句,已將典型環境中典型情緒寫出,並以此籠罩全篇,寓剛於柔。這時詞人閉門不出,但燕子飛來喚他出遊,好像象說,春天已快過去了。於是“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詞人在湖中看到岸上的煙柳,不禁羈思飛揚起來。羈情化為輕絮,隨風飄蕩,正如此時詞人的思緒一樣,似乎所起有因,但終不知歸於何處。詞的承接處大都在前段之末或後段之前,多數用領字或虛字作轉換。吳文英的詞,則往往用實句作承轉,不大用領字。這就是所謂“潛氣內轉”,是詞人與其他詞人不同的地方。何謂“潛氣”?就是人的內心深處日積月累而形成的潛意識,它具有深微幽隱而非表達出來不可的情感力量。少用領字,增加了理解上的難度。“潛氣內轉”,只要發現貫穿詞中的情感線索,其義自現。耐人尋味正是夢窗詞的獨特價值之一。作者寫到這裡,其情愫就像輕絮一樣隨風遊蕩,隨風展開;而下面三段所寫內容,便都包含在此三句中了。
第二段追溯杭州刻骨銘心的情事。從《渡江雲·西湖清明》這首描寫杭州情事的詞可以知道時間是清明時分,地點是西湖,詞人開始是騎馬,後來“傍柳系馬”,轉入水路,通過婢女傳書暗通情意。“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二句,是寫初遇時悲喜交集之狀。“春寬夢窄”是說春色無邊而歡事無多:“斷紅濕、歌紈金縷”,意思是,因歡喜感激而淚濕歌扇與金縷衣。“瞑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三句,進一步寫歡情,但含蓄不露,品格自高。
第三段寫別後情事。“幽蘭鏇老”三句突接,跳接,因這裡和上片結處,實際上,還有較大距離。此段先寫暮春又至,自己依然客居水鄉。這既與“十載西湖”相應,又喚起了傷春傷別之情。正是通過這種反覆吟詠,將傷春傷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於是從別後重尋舊地時展開想像,回首初遇、臨分等難以忘懷的種種情景。“別後訪”四句是逆溯之筆,即一層層地倒敘上去。先是寫“林花謝了春江”,然後寫“瘞玉埋香”,暗示人也已隨花而去,美人原本就常和花聯繫在一起,所以這句是風景和人事兼道。於是逆溯上去,追敘初遇。“長波妒盼”至“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這是倒裝句,應該是:“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這幾句是當時艷遇,伊人顧盼生情,多么艷麗,即使是瀲灩的春波,也要妒忌她的眼色之美;蒼翠的遠山也羞比她的蛾眉,而自愧不如。因舊情難忘,所以在重訪時又念此情。這幾句相對於第二段亦是再次吟詠,當時在西湖上偷傳情意以及後來的歡愛再次呈現在讀者眼前,但是所用意象不同,而且體現出創作之理也不同,這次抒寫已經有了生離死別的意味。
第四段淋漓盡致地寫對逝者的憑弔之情。感情深沉,意境開闊。因伊人已逝去,詞人對她的悼念,歷經歲經年。但“此恨綿綿無絕期”。詞人在更長的時間中,更為廣闊的空間內,極目傷心,繼續抒寫他胸中的無限悲痛之情。“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薴”所見之景已侵染上作者的傷痛。“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所寫之信亦是充滿遺恨。是“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所聞之曲也是為了招魂而演奏的。層層加深,都在極力渲染憑弔的巨痛。也有睹物思人的回憶:“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嚲風(釵)迷歸,破鸞(鏡)慵舞”。“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鏡台上飾物鳳翅已下垂,而鸞已殘破,暗示鏡破人亡,已無從團聚。
總之,作者將美人遲暮、傷春傷別的情感娓娓道來,反覆詠嘆。層層深入,值得細細品味。另外,從中國古代文學比興寄託的傳統來看,艷情多和身世之感交織聯繫在一起,夢窗此詞寫愛情,但亦可從中領略其身世的哀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