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鴨屬

鵲鴨屬

鵲鴨屬分布圖鵲鴨屬(學名:Bucephala)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善潛水,一次能在水下潛泳30秒左右。飛行快而有力,但起飛時兩翅需要在水面不斷拍打和助跑才能從水面飛起。活動於湖泊、水庫、池塘中,有時也混入其它鴨群活動於淺水處。繁殖在北半球北部的廣大地區,對多在冬季末或在春季遷徙的路上形成,以魚、蝦、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也採食水生植物。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稱: 鵲鴨屬

鵲鴨屬鵲鴨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雁形目
科:鴨科
屬: 鵲鴨屬
種: 3種
亞種: 4亞種
拉丁學名: Bucephala

物種簡介

巴氏鵲鴨巴氏鵲鴨

鵲鴨屬是秋沙鴨亞科即海鴨類,共有3種。是一些潛水能力極強的中型鴨類。代表物種鵲鴨,嘴短粗,頸亦短,尾較尖。雄鴨頭黑色,兩頰近嘴基處有大型白色圓斑。上體黑色,頸、胸、腹、兩脅和體側白色。嘴黑色,眼金黃色,腳橙黃色。飛行時頭和上體黑色,下體白色,翅上有大型白斑,特徵極明顯。雌鳥略小,嘴黑色,先端橙色,頭和頸褐色,眼淡黃色,頸基有白色頸環;上體淡黑褐色,上胸、兩脅灰色;其餘下體白色,特徵亦極明顯。

分布範圍

白枕鵲鴨白枕鵲鴨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生活習性

鵲鴨鵲鴨

春季於3月初開始從越冬地遷往繁殖地,少數持續到4月初才遷走,亦有部分不參與繁殖的幼鳥留在更靠北的越冬地。秋季於10月初至11月從繁殖地南遷。常呈小群沿河流或海岸進行遷飛。一般不高飛,多貼水面飛行。
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平原森林地帶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與流速緩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與水塘;非繁殖季節主要棲息於流速緩慢的江河、湖泊、水庫、河口、海灣和沿海水域。
通過潛水覓食。食物主要為昆蟲及其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蛙以及蝌蚪等各種所能利用的淡水和鹹水水生動物。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一般10-20多隻,亦見有多至40-50隻的大群。性機警而膽怯,人不能靠近,常常很遠見人就飛走或游開。游泳時尾翹起。白天活動成群游泳在水流緩慢的江河與沿海海面,邊游邊不斷潛水覓食。

生長繁殖

繁殖在北半球北部的廣大地區,一般在靠近森林或森林中富有水生動物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上繁殖。對多在冬季末或在春季遷徙的路上形成,也有在到達繁殖地後才成對。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水域岸邊天然樹洞中,特別是楊樹、樺樹、橡樹等樹洞多被利用。喜歡利用舊巢,如無干擾或巢未被破壞,常被多年利用。巢內放有少許樹木屑和樹韌皮纖維,開始產卵後雌鳥從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絨羽放於巢內。每窩產卵8-12枚,卵淡藍綠色。雌鳥孵卵,雄鳥在雌鳥開始孵卵後不久即離開雌鳥獨自到湖中或海上換羽,孵化期30天。孵卵的初期雌鳥在早晨和下午離巢覓食,離巢前用巢邊絨羽將卵蓋住,在孵卵後期則很少離巢或不離巢。雛鳥早成性,孵出後第二天即能獨自從樹洞中跳下來進入水中,進行游泳和潛水,在雌鳥帶領下經過50-70天即能飛翔。2齡時性成熟。

該屬種類

1.白枕鵲鴨 Bucephala albeola Bufflehead
2.鵲鴨 Bucephala clangula Common Goldeneye (2種)
3.巴氏鵲鴨 Bucephala islandica Barrow’s Goldeneye

保護等級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