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起

鵲起

鵲起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què qǐ 釋義:1、意為像鵲鳥(喜鵲)一樣飛起。2、指崛起,趁機行動或乘勢奮起。

詞目

鵲起

拼音

què qǐ

注音

ㄑㄩㄝˋ ㄑㄧˇ

基本解釋

表面詞義:像鵲鳥(喜鵲)一樣飛起。

本謂見機而作,後用為乘時崛起、乘勢崛起之意。

引證解釋

1、 [gain fame;become famous]∶比喻名聲興起、傳揚,知名度迅速提高。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為戲忠臣。”

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後來﹝孫中山﹞就先後在澳門和廣州行醫了。很奇怪,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耳聞其名,極端欽佩的。”

2、 [take the chance to rise]∶指崛起,趁機行動或乘勢奮起。

戰國 莊周《莊子》:“鵲上高城之絕,而巢於高樹之顛,城壞巢折,陵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蟻行,失時則鵲起。”

《晉書·孫惠傳》:“今時至運集,天與人助,復不能鵲起於慶命之會,拔劍於時哉之機,恐流濫之禍不在一人。”

唐 房玄齡《晉書·孫惠傳》:“今時至運集,天與人助,復不能鵲起於慶命之會,拔劍於時哉之機,恐流濫之禍不在一人。”

宋 蘇軾 《淮陰侯廟碑》:“志在鵲起豹變,食全 楚 之租,故受饋於漂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