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裂口線蟲

鴨裂口線蟲

mm,深0.017—0.025 mm,底部寬0.054—0.128mm。 mm,末端寬0.085—0.120mm。

形態描述

蟲體細長線狀,生活時灰白色或淡紅色。體表具纖細橫紋。口孔向前,口囊發達,角質杯狀。口底部有3個三角形的尖齒,其中背側1個為大齒,尖端接近口囊的上緣;近腹側的2個為小齒,
高度為口囊的一半。口囊前緣有1對乳突,1對頭感器。食道棒狀,向後逐漸膨大,內有3個角質板,由口囊基部向後延伸到食道後部(圖11)

分類信息


編號:

26998

拉丁目名:

RHABDITIDA

中文目名:

桿形目

中文科名:

裂口科

拉丁科名:

Amidostomatidae

中文屬名:

裂口屬

拉丁屬名:

Amidostomum

拉丁種名:

boschadis

定名人:

Petrow et Fedjuschin

年代:

1949

中文名:

鴨裂口線蟲

原始文獻:

Trudy Moskovskogo Zooparka, 4:278-281

生境:

宿主: 家鴨、綠頭鴨、鳳頭麥雞、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白眼潛鴨、琵咀鴨、綠翅鴨、針尾鴨、白眉鴨等; 寄生部位: 砂囊角質層下

國內分布:

內蒙古, 貴州, 浙江, 福建

國外分布:

原蘇聯, 原捷克斯洛伐克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線蟲綱 桿形目 圓線亞目(一):33-35

雄蟲

體長10.50—14.70 mm,最大寬度0.126—0.243 mm。口囊寬0.027—0.034 mm,深0.017—0.025 mm。食道長1.024—1.328 mm,底部寬0.054—0.128mm。神經環距頭端0.218—0.
408 mm,排泄孔距頭端0.369—0.445 mm,頸乳突距頭端0.375—0.443 mm。交合傘發達,2大側葉較背葉大得多,並捲曲。側葉上具泡狀花紋,傘緣為脈狀花紋。腹腹肋細小,向前彎曲,遠端終於傘緣,側腹肋較粗大,遠端變細而彎向前,伸達傘緣。3支側肋粗細相似,前側肋較短,末端向前鉤,距傘緣較遠,
中、後側肋長,逐漸變細伸達傘緣。外背肋粗短,起於背肋基部,末端不達傘緣,背肋由背葉基部出,遠端分為2支,每支末端又分為2小支。交合刺1對,褐色,等長,同型,長0.286—0.335 mm,寬0.027 mm,遠端分為3支。引帶位於2交合刺間,細長,末端呈錨狀,長0.115—0.135 mm,寬0.014 mm。生殖錐後唇上有1對大乳突。具傘前有柄乳突1對。

雌蟲

體長18.26—21.51 mm,最大寬度0.224—0.386 mm。口囊寬0.027—0.048 mm,深0.020—0.027 mm。食道長1.136—1.673 mm,末端寬0.085—0.120mm。神經環距頭端0.327—0.
367 mm,排泄孔距頭端0.416—0.480 mm,頸乳突距頭端0.473—0.534 mm。尾長且直,末端呈指狀,長0.288—0.599 mm。陰門位於體後部,呈橫隙縫狀,具短舌瓣,陰門距尾端2.128—3.528 mm。排卵器長0.354—0.541mm。子宮對位。卵橢圓形,兩端稍平,長徑0.064—0.082 mm,幅徑0.046—0.064mm。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內蒙古、山東、新疆、四川、雲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西、廣東

國外分布

亞洲,非洲(蘇丹),美洲(加拿大、智利、阿根庭),歐洲(英國、原捷克斯洛伐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