鴝鵒學舌

鴝鵒(qúyù俗名“八哥”)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 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別名

鴝鵒學舌又名 八哥學舌

選自

明·莊元臣《叔苴子》

原文

鴝鵒(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注釋

1.鴝鵒 (qúyù):俗名八哥,經過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

2.羅:捕鳥的網。這裡是用網捕,捕捉的意思。調 (tiáo)——訓練鳥獸,文中指訓練鴝鵒。

3.效:模仿。

4.惟 (Wéi):只,只有。

5.鳴:鳴叫。

6.庭:庭院,院子。

7.鳥:這裡指鴝鵒 (八哥)。

8.曷(hé)若: 哪裡比得上。曷,何、什麼。若,如、象。

9.善:好,擅於。

翻譯

翻譯

(有一種叫)鴝鵒的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並教它說話。時間長了,(它)能模仿人說話,(然而)只能模仿幾句就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話),只是那幾句而已。(有一隻)蟬在院子(的樹上)鳴叫,鴝鵒聽了便譏笑它。蟬對鴝鵒說:“你能模仿人說話,很好;然而(你)所說的,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哪裡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到死也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寓意

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別人,應該勇於表現自己。

《鴝鵒學舌》中的鳥笑蟬什麼?又為什麼而慚?

它嘲笑:蟬的叫聲不夠悅耳,沒有它聰明能模仿人類的話,用現在的意思理解也就是它感覺自己很酷!很有才!

為何慚愧:蟬說,你能模仿人的說話很好,但是那只是模仿,並不是自己的心聲,自己的叫聲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模仿別人從而也就失去了自我!

典故

【近義詞】鸚鵡學舌、東施效顰、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

【反義詞】標新立異、獨闢蹊徑、自我作古、擇善而從

【同韻詞】進退無路、銀花火樹、路長日暮、無孔不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